还要不要“巴西小方法”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巴西世界杯,足球
  • 发布时间:2014-07-01 14:24

  “巴西小方法”可以用葡萄牙的一句谚语来解释:“没有最后1分钟,什么事也完不成”

  参加过五届世界杯、三届奥运会的巴西体育记者若昂·卡洛斯·亚松桑表示:“巴西富有文化、艺术资源,音乐、人种上与文化上的混血、桑巴、马拉卡纳(球场)都能使得这场盛大的秀与众不同。”

  这个在文化上给人以色彩斑斓意象的国度,可书之处绵延不绝。本文主要讲述在世界杯的组织中有独特体现的巴西文化,以及其为本届世界杯打上的巴西烙印。

  “巴西小方法”

  在世界媒体关于巴西世界杯的报道中,占比最多的内容恐怕是工程延期。

  在距离揭幕战还有45天时,12座球场仍有3座未准备好;共64场比赛中,有14场还未确定在哪踢。

  而在球场建设之外,里约与圣保罗之间的子弹头列车还没有开通,萨尔瓦多市的地铁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在世界杯之后运营,大部分机场的改造也与世界杯无关。

  巴西总统罗塞夫给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打了十几分钟电话,主题只有一个:保证不会误事。

  但是,总统的保证并不能扭转国际社会对巴西人办事拖拉的印象。由于不满世界杯筹备进展,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两年前就曾指责:“得在屁股上踢一脚,巴西才能往前走。”

  往屁股上踢一脚也未必有用,得到的可能只是软绵绵的回应。“闲散文化”深入巴西人骨髓,他们还发明了一个词以论证懒散的正当性——“巴西小方法”(Jeitinho),堪称“国家级拖延症”。

  “巴西小方法”可以用葡萄牙的一句谚语来解释:“没有最后1分钟,什么事也完不成。”

  国际奥委会历史上第一个市场总监麦克尔·佩恩对《圣保罗页报》说:“每届奥运会都要面对拖延症,国际奥委会目前面对的是过去30年来最严重的。”

  尽管奥运会还有两年的准备期,但工程进度落后已是事实。国际奥委会执行主任、专门负责协调里约奥运会筹备的费利5月7日表示,里约筹备工作比计划延迟两年。《圣保罗州报》还援引国际奥委会的数据称,在距离奥运会开幕还剩两年多之时,里约的筹备工作仅仅完成10%。

  国际奥委会决定由费利每月访问一次巴西,督促进度,免得2016年里约奥运会变成“里约大冒险2”。

  世界杯和奥运会,使巴西人的拖延症充分暴露,也引发了一些人的反思。体育专栏作者雷南·普拉特斯表示:拖延症正使巴西失去借助两大赛会实现现代化的机会。

  SporTV的评论员毛利西奥·诺雷加则说:“世界杯只能以‘巴西小方法’来处理了,我们向世界展示了最糟糕的一面,巴西该成熟、成长了,恶作剧够多了。”

  无序并快乐着

  在世界杯的组织工作之中,与拖延一样饱受诟病的是无序。

  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甚至不顾巴西人颜面,提醒游客:“球迷来到巴西,必须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充足的准备。你不能睡在沙滩上,因为世界杯期间是冬天……安排好你的酒店,你不能背个双肩包就来。也不能从一个城市开车到另一个城市,别以为你是在德国,可以很轻松地走遍全国。”

  球王贝利对巴西的殿堂级球场马拉卡纳的批评,直指细节中的无序:“我在马拉卡纳找厕所,进去之后竟然无从下脚,令人作呕,这种肮脏和落后的形象实在令人汗颜!”

  其实,巴西并非没有大型活动接待经验。从2007年起,巴西就是国际活动的热闹舞台:泛美运动会(2007)、世界军人运动会(2011)、“里约+20”峰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012)、世界青年节(2013)、联合会杯(2013)。而在2014年的世界杯与2016年的奥运会之后,还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9)。

  只能说对无序的习惯、无视甚至享受,是整个拉美的行事风格。比如,美洲杯作为水平最高的洲际比赛中组织最差的,一直都不靠谱。举办周期基本是想起来就办一届,2015年第44届,而第45届已经决定放在2016年,以庆祝南美足联成立100周年。主办国也像临时约饭局一样商量着来,本来这届是放在巴西的,届时巴西刚搞完世界杯,不想搞了,就让给了智利,而智利的粗心有一例证,其铸币厂四年前竟然将50比索硬币上的国名Chile误拼为Chiie。受邀国也像南美球员的女朋友一样不太固定。

  这些让完美主义者不能容忍的细节,反而盛放着巴西人的散漫快乐。历任《泰晤士报》和《伦敦晚旗报》总编的西蒙·詹金斯爵士就建议巴西人干脆这样素面朝天地迎客,效果反而更好。“他们完全可以放弃新建场馆,邀请全世界到他们为2007年泛美运动会而建的体育场馆。然后告诉国际奥委会镶金带银的官员、赞助商及VIP们,没有豪华公寓、轿车以及专属道路,只能露营在科帕卡巴纳海滩上。这座嘉年华之城可以举办一届体育的狂欢节,它能证明穷市也可以主办与富市不相逊色的大型赛事。与其忍受拖延与无能的指责,不如展示自己的勇气与胆识。”

  前任总统卢拉甚至爆了粗口,认为没有必要按照“FIFA标准”兴建球场、交通设施,快乐才是世界杯的真谛。

  “用脚走总不会有问题吧。走着去、光脚去、骑车去、骑驴去,以任何的方式过去,但是我们现在操心的是有没有地铁,地铁是不是还要修到球场里?我们应该保证这些人看得上比赛、应该有更好的巴西美食、应该将宾馆里的客人招待得好一点儿。”他说。

  对不起了,内马尔

  如果想借世界杯去足球王国巴西感受足球文化,那就错了。

  一个月前,Unicarioca的调查显示,只有55%的里约市民会在世界杯期间支持巴西队。而在上届世界杯期间,里约的大街小巷插满了国旗、贴满了海报。如今只在马拉卡纳足球场周边零零散散地贴了些黄绿色的海报,而在科帕卡巴纳与依帕内玛两大海滩,根本就没任何表示。

  国家队在主场所受到的礼遇尚且不如客场。

  巴西网民制作的一首互联网歌曲《对不起了,内马尔!》(目前效力于巴萨的内马尔是如今这支巴西队的头号球星和领军人物),说明了足球与民生在民众心目中孰轻孰重。

  歌词写道:“对不住了内马尔,这次我无法为你喝彩,赢得冠军或许能让人们绽开笑颜,但为这个世界杯花费十亿我们可称不上是真正冠军,我们有一座座豪华漂亮的球场,但巴西的学校和医院却是破旧不堪,生命中有许多比足球更重要,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点点进步。”

  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的教授佩德罗·特伦格罗斯对西班牙《国家报》说:“再没有四年前的氛围了,政府并没有在意将人民纳入世界杯中。首先,世界杯给人很多改善生活的希望,但是大多都落空了。其次,留给民众的球票太少了,他们根本无法参与这场派对。政府许诺很多,兑现很少。其结果是灰心和沮丧的气氛。”

  巴西人对足球绝对不是超越现实利益的爱。

  就连足球本身,更多是个谋生工具。球员被称为“脚力劳动者”,球员出口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每年有近千名球员被输送至世界各地。

  他们或栖身在欧洲二流联赛,生活富足,还有点小小的理想,一旦哪天在联盟杯上一战成名,就可由中产阶级晋身顶级豪门。他们中,还有的人生活在战乱的安哥拉,或是生活在天寒地冻的北欧,或是迷失在香港璀璨的夜色中,或是在努力适应火辣的泰国菜;有的人习惯了大俱乐部球场里的人山人海、彩旗飘飘,有的人在立陶宛的球场里最多只看到过200名观众,有的人在越南联赛每月只有150美元,中等球员平均拿到5000美元月薪。

  他们都是“足球王国”的子民,出门在外不一定都能混成“国王”级的球星。

  塑造巴西新文化

  世界杯等大事件是传播国家形象的良机。巴西政府抓住这个良机,扭转在赛事组织过程中被毁的形象。他们在赛事中植入了不同于传统想象中“他者”的巴西新文化。主要包括:

  在圣保罗伊塔格朗球场的世界杯揭幕战中,球迷们见证了一项令人兴奋的最新医学科技进展:由一名高位截瘫者开球,他将盘带六步。

  这个奇迹要归功于巴西神经科学家米格尔·尼可莱里斯,他发明了一套机械外骨骼,身体活动受限的残疾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大脑发送指令,驱使肢体运动。这个项目属于“重新行走”——美国、瑞士、德国和巴西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是巴西科学的一个梦幻般的贡献,数以十亿观众将会见证直播。

  每场比赛之前,数十亿观众会看到“为了和平和反对种族主义”标语。世界杯成为种族多元化的巴西引领种族平等这一崇高事业的另一个机会。

  在强生公司(官方赞助商)的倡议下,巴西政府决定尝试一次少有的全国动员:“爱心之旅”。12座主办城市共同完成巴西历史上最大的献血活动,其目标是拯救“一个马拉卡纳球场的人”,即80万人。

  针对世界杯撕裂了巴西社会的批评,组委会有展示社会包容性的举动——邀请5万名场馆的建筑工人,在为他们特别搭建的舞台上参加一场秀。10%的门票将以30雷亚尔的低价出售给特定年龄的观众及特殊的社会团体。

  这还是史上第一届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杯,其中一场比赛将在一个完全依靠太阳能发电的地方进行:米内罗的光伏太阳能已经向配电系统注入超过1兆瓦的电力,除了供应球场,还有1200户居民受益。

  文/刘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