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研发:在高远处思考

  IBM研发堪称IT研发榜样,而这种持续的领先地位和垂范姿态得益于IBM在高远处的思考。

  本刊记者 刘琦琳

  提起IBM,大概总会让人想起带着蓝色胸牌的、戴眼镜的研究员。在外人看来,对这个业界的思想与行动领袖,研发是IBM的精髓,IBM的“本分”。

  IBM中国研究院(CRL)和IBM中国开发中心(CDL)是IBM在中国设立的两个重要研发机构。其中,CDL是IBM全球唯一涵盖五大软件产品线的开发中心。

  2009年,IBM将“智慧的地球”作为未来的战略方向。而“智慧的地球”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可谓无所不包。这被视为IBM的第三次转型:从硬件到“软件+硬件”到“软件+硬件+服务”,再到现在超出IT行业的“智慧的地球”,IBM开始“无所不做”。“无所不做”的背后是“无所不研究”的支撑。这种研发基调早在CRL和CDL的改变中显现。IBM中国研究院院长兼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李实恭曾表示,IBM中国研究院以推动建立中国现代服务业为最终目标:传统产业向服务经济转型、现有服务业的转型以及开拓新型现代服务业。而CDL也从2008年开始面向行业服务的转型:目前,CDL已经成立包括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在内的八大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

  IBM CEO彭明盛给IBM Fellow(院士)颁奖时,曾开玩笑地说:“当院士比当CEO还难,CEO都没有这么复杂的审查程序。”很多IBM人也都感叹,“IBM庞大的体系内现有副总裁五六百位,而从20多万名技术研发人员中提升的IBM Fellow只有60多位,获得Fellow比当上副总裁难10倍。”

  这种尊重与重视,在CDL,体现在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引导上。IBM全球副总裁兼CDL总经理王阳博士表示,“CDL的整个人才培训、培养分三步。第一是进入IBM之前,我们与许多大学保持着合作关系,为在校生提供了许多实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尽早的认识到自己今后可以往哪个技术领域发展;第二,IBM为新进入的员工提供了完善和充分的培训机会,从技术到项目交流,以及对科研的探讨等等。2009年,CDL将继续投入人力和资金,用于员工培养和培训;第三,在整个的人才培养计划中,IBM有Buddy(伙伴)和Mentor(导师)机制,就好像老师带新徒弟。比如,CDL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员工,他们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放下自己的本职工作,专门去帮助新员工。”

  与很多跨国企业不同,设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在IBM全球研发中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阐述中国开发中心与全球市场的关系时,王阳博士这样解释,“中国创新、服务全球,就是说IBM的软件在中国创新后是销售全球的。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有很多的产品是自主研发的,Lotus Symphony软件就是其中一个骄傲的例子,它由CDL的中国工程师承担研发工作,是‘超越Office’的办公软件。另外,IBM的软件开发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开发网络,真正实现了24小时的日不落开发模式。这种跨地域的整合模式,为CDL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和展示了中国软件开发的人才优势”。回顾IBM历史,它每次提出的理念都被视为此后一段时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说IBM长于从高远处思考,那么IBM的研发机构则是站在更高的地方前瞻,并且踏实的钻研。

  全面的研发体制框架,着眼于未来的高远思考和持续投入,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及发挥不同市场的研发特点,这些让IBM及IBM中国研发机构成为当之无愧的研发榜样,这是IBM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也是值得国内IT、互联网公司学习、借鉴的蓝本。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