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娱网”,BAT全幅布局文娱产业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百度,小米,优酷
  • 发布时间:2014-07-30 12:19

  文娱产业面临改朝换代,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打破了原有规则,新的秩序正在建立。

  从产业覆盖的横向看,BAT涉足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电影电视、手游、视频领域的方方面面;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看,BAT贯通资金、内容制作、演艺明星、宣传推广、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各个环节。

  7月17日,百度旗下爱奇艺宣布成立爱奇艺影业公司,推出“爱7.1电影大计划”。

  另据《综艺》独家消息,百度将在7月底前和华策影视在大数据分析、内容植入、渠道宣传、视频播出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华策影视7月10日停牌,据投行知情人士透露,华策影视将定向增发股票,百度、小米将大手笔购入华策影视股份。而此前百度与韩国SM战略合作、收购纵横中文网、91无线等动作,已彰显其扩张文娱版图的野心。

  与百度此次行动前后脚的是阿里巴巴。7月16日,阿里巴巴启动家庭数字娱乐生态合作计划,并宣布与华数、EA、Gameloft以及Glumobile等厂商达成生态合作,推出“视频+音乐+游戏+教育”内容联盟;7月15日,阿里集团宣布与全球知名娱乐公司狮门影业(Lions Gate Films)合作,推出“狮门娱乐天地”;6月25日,阿里完成对文化中国的新股认购,成为文化中国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

  此外,阿里还投资了华数传媒、优酷土豆、新浪微博、虾米音乐,并祭出了对娱乐业影响深远的娱乐宝;腾讯也在今年发布了“为虎添翼”计划,并投资韩国知名经纪公司Keyeast、收购韩国游戏公司等。以上行为,都显示出BAT正在加紧对文化娱乐的产业布局。

  从产业覆盖的横向看,BAT涉足网络文学、数字音乐、电影电视、手游、视频领域的方方面面;从产业链上下游纵向看,BAT贯通资金、内容制作、演艺明星、宣传推广、发行销售、衍生产品等各个环节。庞大的体量、巨额的资金、海量的用户、先进的技术、颠覆的思维,都让传统从业者感到心惊。BAT构建的行业门槛,绝不仅仅是靠金钱可以超越的。

  前不久,保利博纳总裁于冬抛出了“电影公司未来都是给BAT打工”的言论,易凯资本CEO王冉坦言,“互联网公司进入影视行业,对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这不仅是资本的冲击,更核心的是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冲击。”

  因果

  “你以为黄太吉卖的是煎饼果子、雕爷牛腩卖的是牛腩、马佳佳做的是电商吗?根本不是!”天使投资人杨宁说:“现在正在从一个‘需要时代’变成‘喜爱时代’,讲究的是概念转换,让用户有强大的认同感才有生命力。雕爷牛腩卖的是文化创意,是体验,跟写书、做电影没有区别。”或许杨宁的这番话,可以解释文化娱乐产业全面受追捧的社会根源。

  文娱产业进入了美好的“黄金年代”。不仅是BAT,不仅是互联网公司,甚至更多的传统行业、各路投资机构,纷纷携大量热钱涌入。

  进入2014年,这一领域的资本并购案明显增多,影视公司上市热潮涌现。最明显的例证是,美国梦工厂的市值才19.1亿美元(约119亿元人民币),而华谊兄弟市值却高达301亿元,将近梦工厂的3倍。

  王冉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说:“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产业内的投资热现象。

  文化娱乐产业更获得了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对于BAT的入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张宏森曾在内部的会议中表示过欢迎。

  “文化领域之间的壁垒在慢慢打通。以前,小说是小说,影视是影视,游戏是游戏。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渗透融合,边界越来越模糊,正在围绕以IP(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品牌概念。最终BAT能否垄断文化娱乐产业不好说,但这个产业由巨头把控是一定的。现阶段看,BAT是最具备实力整合这些资源的巨头。”互联网资深评论员刘兴亮说。

  优酷总裁魏明告诉《综艺》:“互联网企业做影视有先天优势。借助大数据和前期用户需求挖掘,可以准确捕捉到观众的偏好和兴趣,这样拍出的电影就不用再像押宝一样,能够有的放矢,降低投资风险。”

  大唐辉煌的员工表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都在做自制剧。自制剧更吸引年轻族群的目光,限制更少,也在逐渐摆脱三俗和卖萌的套路,电视的质感在增强。这种行业冲击对我们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行业竞争加剧,渠道缩减;好处是增加了合作伙伴,而且传统影视公司对项目的把控能力更强,如果投资网剧出品水准更高。”

  无论传统企业愿意不愿意,BAT已挟雷霆之势杀入了这个快速增长的巨大市场,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

  变化

  BAT给文娱产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无形”资产——互联网思维。

  从产业链最前端梳理可以发现,由融资方式、制作方式到宣传方式、销售方式、收看方式,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被颠覆改变。

  互联网思维催生的第一个变化,叫众筹。这本不是影视圈的独有现象,但当阿里娱乐宝进入后,改变了整个影视业的资金玩法。

  无论娱乐宝的金融本质是什么,它都把电影融资变成了一场“全民盛宴”。在百元投电影的背后,不仅让片方迅速融到了拍摄资金,更是将电影的曝光率和粉丝效应在操盘过程中极大前置。

  互联网思维催生的第二个变化,是大数据。

  “现在这些商业模式都落后了,未来只有基于IP(知识产权)的用户运营模式才会取得成功。”乐视影业CEO张昭说,“用户喜欢看什么,喜欢谁来导、谁来演,影视公司就要提供满足这种需求的作品。”

  第三个变化在宣传推广环节。《小苹果》的病毒式营销,让一部电影未映先火,成为电影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如果BAT想为自己投资的影视剧做宣传,会占尽资源的优势。

  第四个被颠覆的是终端销售环节,互联网将成为传统院线之外的最大发行平台。万达花了十几年,投入近百亿,取得了电影票房市场20%的份额,却在短期内被微信电影票、美团猫眼、格瓦拉等在线售票平台追赶上了。

  第五个被颠覆的是用户影音娱乐获取方式。多屏、移动、碎片化的收看方式,新型客厅娱乐方式等,都在更大程度地改变着文娱产业。中国有13亿人口,有近10亿智能手机,5亿电视屏幕,使得付费收看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第六个颠覆是文娱产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在智能电视和移动终端屏上,人们已经可以轻易实现画面中的商品购买。

  以BAT为主导的文娱产业逐渐形成了新型的闭合生态链,而传统企业被排除在核心资源之外。

  “百度拥有强大的搜索数据、阿里拥有购物消费数据、腾讯拥有社交数据,这些一旦被运用到文化产业,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催生的变革方向。”刘兴亮说。

  应对

  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的迫近,传统企业开始了绝地反击。

  今年4月,湖南卫视宣布“芒果独播战略”,引发业内震动,这可以视作传统电视台反击视频网站的“第一枪”。

  随后,安徽卫视也声明,《我为歌狂》第二季节目视频版权归安徽广播电视台所有,各广播电视台和网站不得擅自播出。

  对视频网站影响最大的,要算央视的举动。2014年世界杯,央视决定赛事的网络直播版权不再分销给其他视频网站,用户只能通过央视的CNTV平台收看。

  传统电视台收紧内容版权,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未来会如何发展,目前还很难判断。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视频行业将是广电系与BAT之间的对决”,风行网CEO罗江春如是说。

  传统的影视制作企业也开始了反向“渗透”。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告诉《综艺》:“影视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的基因不同,文化的多元性、创意性,都决定了作品是不可能被大量复制的。互联网公司以技术人才为核心,精力会更多地放在平台创新上,所以它不会是文娱产业内容的主要生产商,即使会有一两家表现优异,也绝对不会垄断这个产业。”

  去年底,华策影视以16.52亿元收购克顿传媒时,主要看中了它的数据库和电视剧量化分析软件。这一工具可以将索福瑞、艾瑞等多个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分析、清洗、深度加工,形成对电视的评估优化体系,使电视剧的生产制作各个环节可知、可控、可复制、可检验。目前华策影视已经开始了新媒体的布局和转型,赵依芳说:“我们要在2-3年内实现新媒体业务转型,届时公司至少应该有50%营收来自新媒体的贡献。”

  万达也正在积极接洽百度,希望定制百度提供的电影大数据预测产品。

  BAT大举入袭文娱产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是好消息。刘兴亮告诉记者:“大佬的进入会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倒逼产业升级。带来的直接效应是用户体验提升,消费者获益。要看到这种变化是大势所趋,不以谁的意志为转移。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只有努力适应这一条道路,如果转型做得好,或许是个新的机遇。”

  乐视影业CEO张昭说:“鸡蛋如果从外部被打破,就是别人的盘中餐;如果从内部被打破,就是孵化出的新生命。”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要敢于颠覆原有的盈利模式,才能在转型面前抓住机遇。

  文/唐潇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