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数码原住民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数码原住民
  • 发布时间:2014-08-01 15:18

  词条解析:

  “数码原住民”指那些出生于个人电脑普及的年代,并且一生都与科技相关联的年轻人。他们生活在一个被电脑、视频游戏、数字音乐播放器、摄影机、手机等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并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纽约时报》在2010年6月份的一篇关于珠三角年轻人的报道中,创造性地使用了“digital natives”(数码原住民),去形容这些20岁左右、“自7岁起就一直在使用电脑”的一代——在中国大陆第一代的“数码原住民”。

  鉴于电脑、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年轻人把世界装在自己的口袋里。

  数码原住民基本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千禧一代中有近96%可以被称为数码原住民,排在高居99.5%的日本以及芬兰、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之后,而中国(不含港澳)的数码原住民有近35%。

  原住民的共同点是以15~24岁的年轻人为主。这种人生在数码、长在数码时代,习惯使用所有数码载具与媒介,对传统媒介没有任何依恋,是标准的数码新人类。“年轻人正在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力量改变我们的世界。”国际电联秘书长哈马德·图雷说。

  以下这些数码原住民的共同特点,你中了几条?

  1.出生于1980年之后。

  2.喜欢透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观看电视、报纸及杂志等。

  3.切换媒体平台频率很高。单单一个媒体内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追求新鲜资讯的欲望,电脑里一个浏览器开着数个各不同的窗口,不断切换装置与平台,擅长搜寻与拼凑一片一片的资讯。

  4.唯有创意较高的广告,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抓住数码原住民的注意力。除了视觉注意力之外,数码原住民还喜欢使用媒体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5.出门忘了带数码品或发生故障不能用,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反应。

  玩出花样就更爽

  找到合适你的那一款

  90后男孩林志远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利用电脑做的事情也只有上上网,直到去年,他在网上结识了脸萌CEO郭列,开始了APP的制作。

  毕业于动画专业的他对老板说,近几年来,萌成为年轻人热衷的词汇,他身边的同龄人也都人手一部智能机,推出一个创作卡通形象的应用肯定大受欢迎。不过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由于一开始素材匮乏,细节粗糙,林远志需要把所有旧的素材重新优化,“工作量非常巨大,上千个素材就我一个人没日没夜地画着。”

  林远志回忆,当时团队在深圳的一个小区里租了个房子,有人在大厅工作有人在房间工作,直到深夜。而林远志几近疯狂,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设计总会遇到瓶颈,而林志远表示“每天都会读用户反馈信息,用户体验至上。”开策划会时他又负责把各种新鲜的概念普及给大家。

  脸萌从去年11月推出至今,几乎每周都更新。今年六月,这款卖萌软件终于因为接近完美而一夜走红,拥有超过2000万的用户。林远志说,如今的数码和网络条件下,三无背景的草根有了更多机会。玩归玩,玩出花样那就更爽。一如脸萌,只要你乐意,就能找到你的那一款。

  和便捷坚守,和无趣死磕

  APP是灰姑娘的水晶鞋

  在梅小涵的朋友圈里,她本人发起的约会是最受欢迎的。身为外企的高级公关,小涵把雷厉风行和贴心周到结合得恰到好处。聚会时她总是把吃饭的地点选好,把路线地图微信给对方,有优惠提前团好,快速地点上网友推荐的招牌菜,最后结账时拿出手机记账AA一算,支付宝当面付款精确到个位,谁也不占谁便宜。出了门,滴滴个的士,大家开心来,尽兴走,下次再约又是一呼百应。

  吃饱了,减肥运动、逛街散步,再下几个走路计算卡路里的软件,如同张爱玲笔下那个说“一个人学会了一样本事,总舍不得放着不用”的红玫瑰,她至今下了58个实用APP。

  梅小涵对手机的依赖显而易见,这个没电会死一族却看不惯沉迷手机耽误事儿的人。我和她在地铁上遇到玩手机坐过站的迷糊姑娘,她总是抬眼一扫,智商上的优越感异军突起,只差脑门上没写着:愚蠢的人类。

  有人被APP套牢,也有人靠它们活得更好。鲜有人知道这样干练独立的梅小涵,大学时却是个迷糊姑娘,两相对比,简直是脱胎换骨。有次她和闺蜜喝多了,对方感叹青春流逝,连她都被岁月磨砺成这副精干模样。但梅小涵的回应却略带酸楚:作为在异乡上班的剩斗士,大把时间其实在独处中度过,这些智能APP像无数贴心的小小机器人,能帮她提升新技能,活得比别人省力一点。她可以腾出空间去做更多与梦想有关的事。

  也许每个人都有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方法,有些人选择了旅行,有些人选择了物质,而梅小涵却和她手机里的58个实用APP一起,和便捷坚守,和无趣死磕。

  数码给精神交流带来了便利和安全感

  这是我认识世界的捷径

  当上电台dj以后,一鸣每天上下班路上都习惯随身携带平板,时刻刷着微博和朋友圈,关注豆瓣、天涯等各大门户的头条大事。一来可以在自己的节目中增加谈资和听众互动,二来确保跟朋友聚会时话题不落伍。

  一鸣身边的很多同事也喜欢集聚到各种兴趣小组、小站等交际平台,与陌生人分享秘密和新鲜事。在这种氛围带动下他陆续加入几十个志趣相投的群体,再慢慢筛选淘汰。一鸣对我们说,作为一个天生怕冷场的人,工作需要面对面在各种饭局和各种人找话题是我焦虑的来源。现实生活里你不可能丢一个生动的动态表情出去,你也没办法使用二次元词汇聊天。但在数码世界里就能应付自如了。

  而当我们提数码原住民这个新鲜词,一鸣坦诚表示自己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一鸣坚定立场表示,数码品绝对利大于弊。他讲述了自己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两年前毕业纪念之旅,他选择去台湾花莲骑行,背着巨大的越野包,穿越陌生的城市却因水土不服发了高烧。如果不是昏迷前在网上喊的那一嗓子,就没有后面赶来援助自己的陌生人,他很可能已经丢了小命。事后很多朋友笑侃他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但他把重点放在了那个救了自己的微博上。正是沿着数分钟前发的即时地图,驴友才能第一时间找到他。

  一鸣说,如果被冠以数码原住民的头衔,他觉得这并不丢脸。因为数码给精神交流带来了便利和安全感,也让人体验到了自己以外形态的丰富性,了解多元化的人生,而个体生命所见识到的,仅仅都只是冰山一角。这是交融文化和见识世界的捷径,每个人都可以在合理的自由标尺内天马行空。

  收藏数码不需要迎合主流价值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高瑞沣最近转发的一条朋友圈是关于iPhone6将于9月19日上市的宣传视频。他被5寸+的Pro蓝宝石屏的设计吸引并说,真是业界良心,再涨价买一部都要卖两个肾了。

  但了解他的朋友都知道无论多贵高瑞沣一定会入手,因为他已经完整收集了每一代的水果机,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在专柜排队购入,像始终怀着虔诚的信徒。买完后他会装入sim卡用客户端发一条微博:这个夜晚总算没有白白浪费。

  除了5s,深夜排到他的时候却被柜员告知,抱歉,需要去营业厅剪卡才能用。当晚高瑞沣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失眠。

  数码狂人高瑞沣除了收集手机他自己买零件组装电脑。那是比常人想象中更烧钱的玩法,游戏玩家的高性能主板、显卡,以及各种新奇功能的单反……好多叫不出名,反正不高端不折腾他不喜欢。如果没有这些收藏,青春就会丧失了绝大部分的乐趣。

  别以为数码收藏癖全出于炫富心理,高瑞沣是另一种特例。他说,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项:一是还房贷,节约开销把钱用在主流价值观更欣赏的刀刃上,二是看见爱的数码品照买不误,贷款慢慢还清。高瑞沣走了后面一条路,用最心水的手机给关心的人发去问候;用360°可旋转的潜水相机记录自己与鱼群共舞的姿态。他说,不管别人如何看,那些是让他无限接近幸福感的事。

  但父母并不认同,认定这是败家行径。最激烈的一次,高瑞沣陪母亲逛街逛到半路,被某新品发布会吸引进店旁听,完全忽略了母亲愤怒离开的背影。那顿晚餐,他吃到的水煮鱼咸得发苦,感受到了外界深深的恶意。

  小的时候,父母将高瑞沣留守在外婆家,他一个人独自长大。他瞒着外婆打了几个月零工,终于拿到第一部滑盖手机,从此成了他最重要的陪伴。长大后,他跟父母亲了一些,但说爱数码如生命,也毫不夸张。

  高瑞沣说,就算有人出高价也不会卖掉这些珍藏;在这个关系愈发淡薄苟且的世界,没有依赖又如何活出诗与远方。

  其他数码原住民有话说

  @King:

  我的父母不是守旧派,他们很乐意跟我学着使用数码产品上网聊天看电影购物,当我是启蒙。现在基本属于跟我抢着用的状态。

  @蒙马特:

  很多餐厅现在已经流行用iPad神器点餐下单,节约人力也省得服务员植入营销,挺好的。所以数码品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精通,但都要会最基本的用法吧,算是一门新技能。

  @刘莹:

  现在我的同学称iPhone、iPad、Mac为“大学生三件套”。但我购买时仅仅遵循一个原则:只选对的不买贵的。听歌我有MP4,照相我也有数码相机,这才是我出门的三件套,我觉得是个手机就应该像个手机的样子,专业的功能交给专业的设备去搞定。

  @短短:

  大学毕业还是个猴子,职场是用来剪尾巴变成人的。我现在除了工作的事,对一切电子数码基本断舍离。

  编者按

  现代生活无疑是一场数码革命,与此同时,人本身具备的功能却在一点一点地退化,没有电子产品在手上好像变得无所适从。数码产品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身体出现了微妙的病变。同时,社交网络低成本传播的特点,让年轻人更容易缺乏理性思考。数码原住民里的武林高手能够非常精准地了解年轻爱好者的心里诉求,为他们构建了一个足以信服的情境,也更便于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不当数码原住民,人会变out;一味地迷信数码,人会变蠢。人艰不拆,且行且珍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