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有这样一些上市公司——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狂圈钱,在前面的募投项目尚未完全达产、无法检验募投效果的前提下,又去大张旗鼓地圈钱继续投资新项目,正在筹划定向增发募集资金事项的劲胜精密(300083)就存在这种情况。
进军金属结构件已错失先机
劲胜精密7月17日发布公告,称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消费电子产品金属CNC精密结构件扩建项目”,另外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是记者注意到,公司在计划圈钱继续投资新项目的同时,首发募投承诺项目却尚未完全达产,那么这种扩张是否过于盲目?又会暗藏着多少风险?
2013年年报显示首发募投承诺项目的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技改扩建项目截至2013年共计亏损86.74万元,与公司预计效益相差甚远。另一募投项目研发中心技改扩建项目却延迟可使用状态日期至2014年年底。
在本次定增预案中,公司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年产900万套金属CNC精密结构件的生产能力,巩固公司在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但是追溯历史,不难看出劲胜精密作为传统的塑胶结构件生产商,一直以来并不看好金属(CNC 加工)结构件的市场,在201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曾表示,因产品毛利率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不会投资手机金属结构件。而同时期作为竞争对手的长盈精密却早已切入金属机壳等外观件,在下游智能终端行业快速成长中受益匪浅。
伴随着智能化的浪潮,金属机壳和结构件向行业主流角色转变,2013年8月劲胜精密终于醒悟改变战略正式进军金属(CNC 加工)结构件,尽管在预案中公司不断强调旺盛的市场需求,但是我们看到在金属结构件的“红海”中,公司早已失去了先发优势,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金属项目产品的客户只有小米和海信,所占市场份额寥寥无几,恐怕跟同行对比早已失去了切入主流智能手机厂商供应链的机会。
另一方面,存货高企也恰恰反应了市场对于劲胜精密产品的需求难言乐观,数据显示,2011年-2013年劲胜精密的存货金额分别高达2.28亿元、4.24亿元、3.88亿元,进一步来看,2013年存货虽然有所减少,但是经过分析不难发现,按照存货的分类2013年只有“发出产品”金额在减少,其余反应供需的重要指标如“在产品”、“库存商品”均有大额提升,纵向对比不难看出市场对于公司的产品需求并不旺盛。
同时,预减的中报业绩也让原本堪忧的募投项目雪上加霜,7月8日,劲胜精密公告显示,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为17.16亿元-18.65亿元,同比增长15%-25%;实现净利润1940.39万元-3049.19万元,去年同期为5543.98万元,同比下降45%-65%。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804.36万元。这也意味着劲胜精密在今年二季度可能已出现亏损。
盲目扩张前景堪忧
值得注意的是,定增方案还显示,本次募投项目“消费电子产品金属CNC精密结构件扩建项目”总投资5.03亿元,将形成年产900万套金属CNC精密结构件的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该项目达产后年营业收入为5.96亿元,税后净利润为7998.23万元(约占2013年净利润的63%)。
按照预案中公司给予的达产后的收益预测,项目达产后净利率只有13%左右,而对比其他国内重要厂商长盈精密高达18%的净利率可见公司在金属结构件实在毫无优势可言,据记者了解,金属件结构件由于工序很长,厂商间差异很大,处于供应链安全考虑,只有良率领先的厂商能够在较长时间保持高毛利,作为后进入者实在难言竞争优势。
虽然在该项目上公司难言优势,但扩张速度却不容小觑,记者注意到自2013年8月切入金属结构件以来,此次定增募资前公司已先后3次追加资金进行扩产,在此次募资扩产前,公司拥有CNC设备已达到950台,消费电子产品金属精密结构件产能可达到1360万套/年,而记者测算后发现此次募资后公司拥有CNC设备或达到1750台,公司的产能将扩大至2260万套/年。那么如此突飞猛进的扩产效益如何?在这1年的定期报告中,公司并未对该项目的收益情况给予说明。
“急剧增加的产品积压与大幅扩张的产能,如果把两项数据放在一起来考虑,就难免不让投资者担忧,劲胜精密能否有那么大的胃口去消化新增产能,这无疑也给公司的盲目扩张埋下了巨大的隐忧。”分析人士如是说。
实际,对比国内领先的金属精密加工大厂比亚迪电子、长盈精密等公司的产能水平,公司产能扩张则有“大跃进”之嫌,在缺少客户支撑,技术上也难言竞争力的情况下,这样的扩张速度是过于乐观、盲目还是仅仅为达到圈钱而放出的“卫星”?
除此,此次定增预案披露的细节也值得投资者进一步推敲,对比同行另一家龙头企业——长盈精密近期也计划募资投入“金属CNC结构组件项目”的增发方案,投资者不难发现对于募资5亿元进行的产能扩张,劲胜精密的方案却显得如此仓促,预案中公司并没有对实施地点进行详细说明,而达产率也没有给予预测,甚至于购置设备详细情况也没有披露,那么此举是在为隐藏某些信息而刻意为之还是急于“圈钱”造成的草率?本刊将持续跟踪。
本刊记者 朱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