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华夏文明的恒久魅力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博物馆,陶文,古陶
  • 发布时间:2014-08-13 08:20

  古陶文明博物馆

  北京的博物馆数量在世界大都市中居前列,近几年独具特色的私人博物馆日渐兴盛,古陶文明博物馆就是其中一家,它是中国第一座陶的专题博物馆。创始人路东之先生有很多头衔,作家、诗人、画家、艺术家,也许离他心灵最近的还是收藏家这个头衔。对他来说,走上收藏这条路,既是莫名其妙的缘分,也是心灵选择的结果。

  沿着宣武区右安门内西街一直走,在大观园北门附近,有一间博物馆。干净整洁的石阶、红漆镶金的木门,棕底红铜的牌匾,还有两旁蓊郁苍翠的松柏,令这间博物馆显得幽静而别致,这里就是中国大陆首批私立博物馆之一的古陶文明博物馆。

  刚进门,只见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正在拓印的陶文,小心翼翼地穿过,一抬眼就看见了大厅正中摆放的汉灰陶圈点纹大水缸,这只大器浑然的水缸旁有一首博物馆开创者路东之先生写的名为“收藏水缸”的诗,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接待我们的是如今博物馆的主人——路东之先生的妻子董瑞女士,自从2011年路先生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董女士仍旧守护着丈夫毕生的心血。

  与古陶收藏结缘

  说到路先生为什么会钟情于古陶,董女士说,这个要源于一脚踢出来的缘分。1987年,路东之进入西北大学的作家班学习,没想到他被西安厚重而神秘的古代文明气息所吸引,收藏考古却成为了他的梦想。上学期间,他把主要精力用来寻宝,西北大学图书馆工地深深的坑基成了他最初的“考古”宝地。有一天,他无意中一脚踢出一块唐碑残石,上有三行字:第一行一字“有”,第二行两字“菩萨”,第三行三字“不住色”。“有菩萨不住色”,多么完整的一句话,如同是一道来自上天的神谕。他认定,这就是自己痴心寻找而命定其属的通灵神器,从此他更倾心于古陶收藏。

  我们从董女士的口中也了解到了这间私人博物馆的创立过程。当时路先生把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梦斋”,不到10年的时间,梦斋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收藏品装得满满当当。1993年,路先生在北京举办了“路东之收藏瓦当展”,让自己的收藏第一次走向了大众的视线。此后,随着秦代封泥和新石器时代黄河文明彩陶的入藏,他又做起了另一个梦——创办自己的博物馆。20世纪末,北京市文物局决定特批成立首批中国私立博物馆,他的博物馆梦也越来越清晰。1996年10月30日,当时的北京市文物局宣布了首批四家私立博物馆成立,古陶文明博物馆名列其中。1997年6月15日,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隆重开馆。

  感受远古文明之美

  沿着楼梯往下走,便来到地下约400平方米的博物馆展厅,这里的常规展览由“彩陶渊薮”、“瓦当大观”、“封泥绝响”、“古陶序列”、“文字的美奥”、“拆散的结构及其他——路东之美术作品展”等专题系列近千件展品构成,力求使普及教育、艺术欣赏和专业研究相结合,将古陶文明恒久而独特的魅力展现给世人。

  “彩陶渊薮”系列展出甘肃、青海、宁夏出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至3000年)以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唐汪文化、辛店文化为主的彩陶近百件,其中有许多保存至今仍惊绝完美的珍稀之品。

  “瓦当大观”系列是第一个按年代、地域和功用划分的专题瓦当展览。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构件,用于滴水瓦的瓦头,起遮挡风雨和装饰屋檐的作用。博物馆展出了从战国至东汉数百年间不同地域、不同功能、不同品类的瓦当140件,其中多有珍稀孤品。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瓦已是现存最完备的瓦当收藏体系。

  “封泥绝响”系列展出秦汉封泥175件。封泥是古人封缄文书、信件、货物时用在封口处抑有印鉴的泥团,是印章最初的使用遗存。这些藏品中秦封泥部分被称为“秦文化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含概了秦始皇三公九卿政治体制的各类属官,揭示了数十个失载的秦郡县、宫苑名称,以及许多与秦始皇及其秦代文明相关的鲜为人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内容,从而被考古界、秦汉史学界的专家称为“秦始皇批阅文书的遗物”,“是可以弥补《史记》《汉书》缺憾的珍贵文献,是统一的中国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是中国百代政治体制的源头档案”。

  “古陶序列”展出周秦汉唐2000年间不同器型与品类的陶制文物130件,从中可以看出古陶文明的演进与发展脉络,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华夏先民有关陶的创制、使用和审美。

  “拆散的结构及其他——路东之美术作品展”的展品由“拆散的结构ABC系列、梦斋文献系列、新世纪寄怀曲系列、兼照自己的灯类系列、鸟和太阳与天地和人彩墨系列”等多组内容构成,展品随机而变,似是而非,充满先锋精神与另类色彩,并包涵行为艺术的成分。

  坚守初心

  博物馆刚开馆时,曾吸引了很多媒体和收藏爱好者的关注,但喧哗与热闹转瞬过去,接下来便是孤独地前行与寂寞的坚守,只不过如今妻子接过了丈夫的接力棒。博物馆的门票是50元,董女士十分坦率地说,我们是自收自支的博物馆,没有政府拨款,也一直不以盈利为目的。

  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之前为了博物馆能够正常运转,主要是路先生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所得,来补贴博物馆的运营。然而即使这样,博物馆办得一点也不马虎,硬件虽简朴,但所有的展柜都符合标准,照明充足,展品摆放和图片说明文字独具匠心。说明文字的文化含量很高,是路东之先生亲自撰写,即使对古陶文物一无所知的人参观之后也能印象深刻。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展品的编号皆用白色或红色的小豆代替,特色独具,可见布展是多么用心。

  虽然如今再也无缘见到路先生本人,亲自来叙说他和博物馆的故事,但他创立的博物馆、他的藏品、他亲自撰写的图片说明,仿佛会说话一般,不但向我们展示了灿烂辉煌的古陶文明,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来自民间收藏家对古陶文化的热忱,和对传播古陶文化的那一份真诚和坚持。

  文:陆杨 资料提供:古陶文明博物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