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驱使下产品生产一致性严重失调
- 来源:专用汽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利益,产品,一致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1 16:26
——企业看产品生产一致性偏离问题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0年制定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致性监督管理办法),并在当年7月1日起实施。目前,该管理办法实施E历经4年,车辆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销售中,贯彻执行情况如何9我们在今年央视“3-1王”及《每周质量报告,中便能知晓,国内部分改装企业既不按照国家标准改装,也不按照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执行,其相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标准存在着很大偏离,给整车性能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归根到底,这都说明我国产品生产一致性问题严重。
生产企业主体有意偏离
由于企业的逐利行为,车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遥远降低部分配置来增力日企业的营运利润,从而导致整革性能指标的降低。这就造成企业在产品生产一致性上,实际出厂车辆与申报的公告车辆产晶的配置不符,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关键外购件装与不装或少装的问题突出
在关键外购件的安装上,车辆生产企业装与不装或少装的问题尤其突出。按照产品公告,关键外购件是必须全部配置的,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军辆生产企业通过减少或不装部分外购件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比如,对于撞车类的产品,在国家发改委公告上,这些革型都安装了ABS,但有些挂车生产企业,会按照客户上不上国家公告牌照、上公告牌照的地区情况及订单的具体要求来区分装或不装。对需要上牌照、部分地区车管所检查严格及客户要求安装的,企业一般都会安装ABS;但对于部分地区车管所检查不严格、不上脾照及客户没有具体要求的。一股都不安装ABS。
对于减少安装部分关键外购件,具体表现在同一种外购件需要多处安装上。比如牢辆反光标识,合乎要求的做法应该是在整军长度上张贴,但在实际生产中,只是张贴了整车长度的一半甚至更短;侧标志灯本应当每侧安装4只,但实际每侧仅安装2只或3只。通过这样的方式,车辆生产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但给整牢安全性能带来了隐患。
2.关键外购有意选用质次价廉的产品取代
通过变更关键外购件的生产厂家及型号的做法非常普遍。按照产品一致性要求,产品备案时关键外购件是有具体的厂家及型号的,这些外购件通过了国家3C认证,质量稳定,但价格相对较高。对这些关键外购件的配置,客户一般不很清楚,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车辆生产企业往往会用没有经过国家3C认证或通过了认证但价格较低的产品取而代之,这样就降低了整车部分性能。比如自卸车上配置的关键外购件一一液压缸,在备案时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名牌产品,若更换为国内小企业的产品。价格会降低一半甚至更低,但车辆的可靠性则太太降低。
3.改变自制件材料的材质和厚度
通过改变自制件材料的材质和厚度的做法也较常见。这种做法隐蔽且危害性极大。专用汽车车架使用的钢板,应为国标规定的汽幸大梁用热轧钢板,设计中一般选用510L,但在生产实际使用材料中,车辆生产企业会用普通的Q235扳材来代替。坯有像汽车后防护的安装和强度要求是国家公告管理中很严格的一个项目,车辆生产企业在申报的公告产品中均有后防护,且产品经检验也合格,符合标准要求,然而,出厂的许多车辆并没有安装后防护栏,或者即使安装了也经不起碰撞考验辆整车性能,相反会进-步提高整车性。
这与实际生产中用薄料取代了原料,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有关。如果再加上客户私自非法改装,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路上跑的很多专用汽拿没有后防护(见图匀,或者后防护在碰撞、追尾时根本就不起作用的原因。像这样因后防护安装不到位或性能不符合要求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4.改变车辆的技术参数满足客户超载需求
通过改变车辆的技术参数,在不影响牢辆上胞的情况下,加大车辆的装载系数或有效容积来满足客户超载的南要,这种做法有-定的普遍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罐式车辆,按照国家公锋标准,罐式车辆有严格的外形尺寸及罐体容狈要求。然而,拿辆生产企业通过把椭圆截面改成近似的方圆截面或本是方圆截茵通过改变截面的圆弧尺寸的方法(见固的,在不改变罐体的长宽离基本尺寸的情况下,增加罐体的实际容积。这种做法影响了整车的操纵和安全性能。因而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也最为多见。
差异化要求导致偏离
客户的差异化要求导致产品生产-致性出现偏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车辆生产厂家按照产品一致性要求,统一组织生产,既能降低采购成本,也能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就能为企业带来规模效益。然而,客户实际上在订享的过程中,受资金及使用条件的各种限制,会有意提高配置或减少配置,避而导致关键外购件的改变与幸辆生产一致性不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提高配置而言I般不会降低车辆整车性能,相反会进-步提高整车性能,并且这种提高配置导致与产品一致性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极少发生。对于客户资金不足的,有意减少、更改或不用部分关键外购件的。车辆生产企业为维持经营,往往会满足客户需求,这种产品-致性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相应的整车性能也大为降低。
产品特点导致一致难
对于具有一定批量的、得要上公告和牌照的革辆产品,其产品一致性要求还是很容易做到。但对于多晶种、小批量的专用汽车严品而言,则其检查和监管难以执行,甚至基本上不可控制。同样的,对需要上牌照的此类产品还存在着套牌和换牌的问题,涉及的部门更多,难度更大。
政府监管力度不足
生产-致性的检查是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政府主管部门对生产-致性监督检查必须形成长数机制,在行业内对企业进行长期宣黄和监督检查。在目前市场状况下,仅仅依靠创k自律还难以保证国标得到切实实施。政府主管部门要经常检查企业的严品是否与公告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并且,这样的检查要是翔和非常规性检查,以避免企业有意逃避。尤其是对于车辆生产主体为追求企业最大利润有愈偏离的,要加大惩罚力度,严格按照监督管理办法的第十条规定执行:对于不能保证产品生产一致性的车辆生产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视情节轻重,依法分别采取通报、限期整改、暂停或撤销“免予安全技术检验‘备巍、暂停或撇销真相关产品《公告,等措施。
监督管理办法中第三条明确规定:车辆生产企业是生产一致性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和完善生产-致性管理体系,保证车辆产品一致性,即保证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批准的东辆产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产品《合格证’及出广车辆上传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因此,企业要明确自己应尽的责任,要有生产一致性的管理制度,按期检查生产的产品是否与批准的产品相符,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是否达到了政府要求。同时,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企业要积极引导,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的一致性产品。同样,生产一致性也是政府检查、监管的职责所在,常抓持久不放松,形成长效机制,定期和非常规检查多种形式来体现。同时,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出台更多的法规。规范企业生产,使生产一致性要求得到完全的贯彻和执行。
笔者认为,政府仅依靠对生产一致性的例行检查还是不够的,这里边的漏洞很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政府不可能每时每刻、每一辆车、每一个企业部逐一检查。对企业和客户的特殊需求这不到一致性要求的,已经进入社会、处于运营状态的车辆,政府的交菁、路政等部门,需携手对营运的车辆,随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刻整改、停止或禁止营运,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对这样的车辆,政府相关部门不能仅8罚款了事,要从根本上改变,使车辆整改达到国家标准规定后方可营运;对整改这不到要求的。禁止上路营运。
近期的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特大事故,就涉及了非法生产、销售危险化学晶,非法改装、伪装车辆和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等问题。公安机关对违规从事客运的有关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违法经营者等20名责任人采取控制措施,其中10人被依法刑事拘留。仅仅这样处理还是不够的,违法成本太低,制止不了类似的企业和个人为逐利而冒险行为,国东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给予企业和相关责任人重罚,直到他们不愿也不敢冒险为止。这样就能减少和避免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