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炜:信息主管转型能力提升是关键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CIO,李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23 13:39
多年来,国内信息主管的权利与责任不相匹配,一直为业界所诟病。十年如一日,这种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很多专家学者包括专业媒体一直都在就此话题展开讨论研究,结论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总结下来究其原因也不外乎管理层要加强信息化意识与信息主管要提升自身素质这两点。对于这样的归纳总结,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李炜表示赞同,对于国内信息主管当下的职业困惑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他与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转型打铁还需自身硬
CIO这个职位在国内IT圈内可以说饱受争议,信息主管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机会到来时,紧紧抓住,成功转型到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角色。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在国内IT业界对CIO这个职位定位还不是很明确,您如何看待?
李炜:近几年来,业界对CIO这个称谓关注很多,出现了很多CIO相关的协会、团体和俱乐部,都以CIO作为冠名。但实际上,目前业内真正严格意义上的CIO并不多,绝大部分被称之为CIO的还都是信息主管级。单从定义上说,真正的CIO一定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处于决策层,他会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去,思考的是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企业的业务层面,为业务发展做贡献。而目前国内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负责人大都是技术出身,而且往往处于信息主管级。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作为信息主管该怎样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当下的困境?
李炜:目前很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设置的CIO职位都不是专职的,比较常见的是分管信息化建设的副总兼任CIO,这已是信息化意识比较强的情况了,而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设置CIO这个职位。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认识问题,企业高管对IT价值的认识依然存在误区,把IT部门看做成本中心,对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能够支撑管理思想落地、促进业务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二是落实问题,认识不足当然下不了决心推动,IT规划、IT方法论、IT制度及保障措施往往有名无实,难以推行,无法彻底落地;三是CIO和信息主管的自身素养问题,信息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核心是把信息技术灵活的与企业的生产、计划、营销、市场等核心业务流程相结合,需从企业战略视角、业务视角、管理视角、文化视角、全局视角看待信息技术,作为企业高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组织、沟通、协调、领导、人际等能力,正是很多CIO和信息主管所欠缺的。这三方面问题,归根结底是CIO和信息主管的综合能力问题。一名合格的CIO,必定是CEO的好助手、好伙伴,具备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与CEO及其他高管对话、沟通的能力,能够通过业绩提升IT投资回报率,证明IT的价值,消除高管层对IT认识的误区,从而有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针对CIO和信息主管的综合能力提升,我认为,解决对策也有三点:一是充分认识自身使命,深刻理解CIO的内涵和外延,技术出身的CIO和信息主管要勇于跳出技术层面,摈弃技术思维,从商业角度看待和应用信息技术;二是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信息总监班的培训、企业信息管理师的培训,往往是入门级的,参加MBA学习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系统的学习CIO应具备的管理知识、领导艺术和前沿技术很重要,另外,与同学、同行的交流也很重要,在思想碰撞中能不断发现自身问题、提高自身能力;三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通过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最好也能同时进行分享互相交流,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讲解探讨,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中国信息化周报:那么作为信息主管怎样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呢?
李炜:领导力和管理能力还有所不同,作为信息主管,最重要的是考虑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不能单从一个个体的视角来看,要从企业的全局视角来看,这是整个战略管理层需要思考的事情,通过带动企业管理者把信息化应用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渗透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来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具体的做法是一方面是要设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或者专家委员会这样的权威机构,在企业里推动信息化项目与事务,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不断强化企业内部各业务主管的信息化意识和思维,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推动信息化应用并产生效果和价值,才能很好的体现信息化领导力。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信息主管,对于信息主管的苦与乐您肯定最有发言权,您认为目前信息主管所面临的职业困惑有哪些?
李炜:多年信息化工作,深有感触,对于信息主管来说,最困惑的还是大家常说的,职责与权力的不对称!这是一切职业烦恼的根源。
造成这样的局面并非一朝一夕,至少十多年前就存在这样的状况,但是目前仍旧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解决。从自身原因分析,就是信息主管要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在机会来临时不至于错过。另外国家相关部委和机构也一直在重视这个情况,将会从制度的建立上给予信息主管群体以支持。
发展需要多元化
信息主管应该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化、团体化的活动当中,这样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各种行业的有不同信息化体验的同行,即拓展了人脉,也可以在交流中开拓了自己的思路。
中国信息化周报:说道自身能力的提升,据我所知,您就曾是北京大学CIO培训班(以下简称北大CIO班)的一名学员,请问,是什么样的想法促使您再一次走进校园课堂去进修的?这样的学习对于信息主管的成长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炜:当初进入北大CIO班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全面提升能力。北京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高等学府,首先在教学质量与学术氛围上就给我们这些离开校园多年的信息主管们有很大的吸引力。CIO班通过一些专业的管理课程给信息主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拓展思路的平台。但我依然建议加强管理方面的课程,技术出身的学员往往缺的就是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要想快速全面提高能力,我觉得信息主管应该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化、团体化的活动当中,这样可以更多地接触到各种行业的有不同信息化体验的同行,即拓展了人脉,也可以在交流中开拓了自己的思路。有了这样的想法,今年我特别关注跨界活动,例如众筹、虚拟运营商、互联网金融,以及CIO自媒体等主题的活动。作为北大CIO班同学会会长,我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积极参加了同学会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包括走进南航、阿里集团和苏州工业园区。另外,像北京CIO联盟、CIO老友汇、CIO自媒体联盟这些团体组织的活动,我也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收获颇丰。我希望有更多的伙伴参与进来,共同提高和成长。
中国信息化周报:近两年来,自媒体的传播形式开始兴起,请问您怎样看待自媒体的社会化现象?
李炜:自媒体形式的兴起与发展说明了目前社会各界对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人员经验分享的渴求。同时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也可以让更多在特定岗位具有丰富经验与技能,并愿做分享的专业人士有更多的展示机会。中国第一家自媒体联盟(WeMedia)兴起于2013年,参与其中的人员都是科技类的资深媒体人,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与影响力,粉丝范围特别广。据我所知经过一年多的试水发展,自媒体联盟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6月获得金种子创投基金2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2014年3月完成了300万美元A轮融资。受到风投的青睐说明当下自媒体已从过去的“边缘”进入到了“新锐”阶段。
中国信息化周报:刚刚您也提到了CIO自媒体联盟,请帮我们具体介绍下。
李炜:CIO自媒体联盟(CIO3WeMedia),是由一群IT经理、IT总监这样的企业信息化负责人和出身于CIO的创业者发起组建,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分享信息主管和CIO们关注的技术、管理、能力提升、职业发展、运动、健康、心灵及休闲娱乐等各方面内容的一个社会化团体。联盟以CIO联合体的形式对外出现,统一向外推介、宣传联盟及成员,旨在传播IT理念,聚焦分享精华,服务民众企业。
当初筹办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CIO、信息主管们提供一个分享经验、学习提升的互动平台。实际上,信息主管只会埋头做技术迟早会被淘汰的,要乐意分享与交流,互通有无,通过CIO自媒体联盟这一平台,可以加强信息主管的写作、总结能力,最终做到自身能力的整体提高,形成品牌、提升影响力。
中国信息化周报:请问CIO自媒体联盟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有哪些计划与打算?
李炜:2014年3月,CIO自媒体联盟宣布成立。4月,CIO自媒体联盟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联盟章程,推选了联盟主席和秘书长,制定了每月例行会议制度,并就联盟2014年的工作计划进行了安排。成立几个月来,联盟成员相继完成云计算等专题写作内容,目前正在筹备联合编写职业发展方面的图书。
今年,联盟是从无到有,主要计划就是要发展成员加入,让每个成员都树立自身的品牌,吸引更多的粉丝去关注,增加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带动整个CIO自媒体联盟影响力的提升。目前联盟成员人数是30人左右,预计今年年底联盟的成员可以增加到60人。
中国信息化周报:请问加入CIO自媒体联盟需要什么条件,如果做好自媒体?
李炜:其实没有太多门槛,但是因为我们把联盟命名为CIO自媒体,所以就对成员条件做了相关限定。如果是IT经理、IT总监、企业信息化负责人、出身于CIO的创业者,或者是IT媒体的成员,愿意提升自身能力,树立个人品牌等都可以申请加入到这个团队里。但是要想运营好自己的自媒体,就需要花些心思下些功夫,比如本身对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经验积淀,又愿意专心写出来,还要周期性的管理好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每周至少上传三篇文章,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多做推广,积极宣传,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
关于写作内容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是出自IT负责人之手,IT与非IT的都可以,只要从CIO或者信息主管的视角去写的一些例如游记、美食、摄影、甚至服装搭配的都可以,但还是以信息化内容为核心。
新技术与先进理念
好的技术要需要智慧的实施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信息主管要学会甄别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要有务实的理念。
中国信息化周报:新技术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主管们要得到很好的发展,就不得不持续关注与自身的能力的提升,并向下一代CIO转型,您怎样看下一代CIO这个概念?
李炜:在我看来,其实只有下一代才有真正的CIO,我们这一代基本上可以说没有真正的CIO。我们都是在为他们的崛起做准备,比如从制度上、舆论上、经验上、环节上进行铺垫,我觉得下一代CIO真正崛起可能还需要10年。
对于新技术的看法,这个要分行业。因为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关键是要融合到企业的业务和运营里面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比如像金融、航空、互联网业都是信息化发展较好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竞争很激烈,为了赢得市场,他们非常关注客户体验,一方面要通过新技术为客户做好服务,另一方面客户在引领,客户用什么企业就得跟上用什么,企业就必须在信息化方面做投入,例如南航、招行在微信、易信、脸书方面的实践,阿里在云计算方面的实践等等,都是如此。我觉得对于其他行业的信息主管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来决定企业应用应该从哪些方面做投入与调整,要考虑IT投资的性价比。
中国信息化周报:近年来,大数据概念从提出到受关注再到相继落地,给全行业带来了机会,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无处不数据的时代,您认为,作为信息主管,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对大数据进行深刻理解?怎样利用大数据来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李炜: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得不承认我们现今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我认为作为信息主管对于新技术要时刻保持敏感度,但是也不要盲目追随新技术的脚步急于做投入。我觉得目前来说,国内只有一些大型的互联网电商企业或者搜索引擎、大的金融机构才有实力开展大数据应用,这是由他们自身的业务自然而然驱动的。作为信息主管要立足自身所在的行业,分析企业业务对互联网是不是很敏感,是不是有部分业务与互联网相关联。如果有,就必须重视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主管要时刻关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动向,包括前沿的一些动态、知识与应用。如果说企业业务对于互联网业务还没有太多涉及的话,就不必急于做投入。
中国信息化周报:今年的全球互联网大会(GMIC)主题是“下一个50亿”,意指移动互联的未来市场版图。在这样一个业背景下,请问,信息主管该怎样找准自己的行业定位,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引领业务创新?
李炜:之前Gartner做过预测,2014年用户在移动终端与PC端的使用上可能要出现拐点,就是说用户使用移动端的数量将开始超过使用PC的。这就意味着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企业级的移动互联应用也将逐步走向主流。比如一些智能手机就在尝试利用安全的沙箱技术,部署企业级业务,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我觉得这最终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大大提高了用户的办公效率。当然安全也很重要,但目前更多的企业关注的是移动互联技术带来的收益,安全问题迟早会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
中国信息化周报:据我所知,您对宝岛台湾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与CIO群体都有一定的了解。请问您觉得两岸信息主管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台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值得去学习的?有好的案例可以推荐一下。
李炜:台湾整体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可以用两字来形容:务实。企业负责人对于信息化的态度也比内地的企业开放包容,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他们在做任何企业决策时,首先想到的是借助IT的力量,用他们的话讲叫“E化”。我觉得两岸对于信息化的态度区别主要还是意识的问题。
我所了解的比较成功的案例有两个。一个是秀传医院,一个是雄狮旅行社。他们的共同点是企业负责人对信息化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也很有自身的特色,同时很重视用户体验。比如进入秀传医院就感觉进入到了一家6星级会所一般。另外两家企业的IT部门都是以子公司的形式在独立运营,不仅支撑着自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为其他行业伙伴提供市场化的服务。台湾的CIO很少谈新概念,他们更关注IT的商业价值。
本报记者 张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