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差异之我见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 关键字:中美,基础教育,差异
  • 发布时间:2014-08-30 14:29

  【摘要】只有比较,才能借鉴;只有借鉴,才能提高。侧重打基础还是侧重创新能力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本质区别。在打牢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是中美教育互补的最佳形式,而不是中国基础教育和美国高等教育的简单叠加。

  【关键词】中美教育基础教育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14)06-0001-03

  从某个角度上讲,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代表了两个典型。将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究竟是“学”好还是“悟”好?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怀特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培养人是个极其复杂的题目,对这个问题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决没有普遍适用而简单易行的办法。”每个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的成长情况,其不单单是由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所决定,因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四者共同起着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仅凭着部分学生的发展情况,来断言整个教育体系的合理性,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

  侧重打基础还是侧重创新能力是中美基础教育的本质区别。在打牢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是中美教育互补的最佳形式。所以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我们有必要挖掘美国基础教育中可以为我所用的他山之石。

  一、美国基础教育注重学生创新和独立思维的培养

  缺失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像一粒先天发育不良的种子,即使移植到多么肥沃的土壤里,也很难长成参天大树。也许,这就是中国多天才,美国多大师的根本原因。

  1.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专家Howard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中国考察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后认为,两种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理念的不同:相对而言,中国的基础教育更重视技能的训练,认为某些技能如算数、书写、绘画必须尽早训练,否则以后就很难掌握,而创造力则可以慢慢提高。如虎妈、狼爸的故事。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更重视创新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必须尽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有,而一些技能可以慢慢提高。这两种理念反映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是:美国教育者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而中国教育者往往采用手把手教的办法,让学生尽早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

  2.不同教育理念催生的人才差异

  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入了大胆创造发明的思维思想,给他们创造了今后到大学深造、发展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几乎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籍科学家都占一半以上。自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获奖的人中美籍科学家占有绝对优势。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经把中美两国学生做过这样的比较,他说中国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业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他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提出问题,而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就差一些,其根源在于中国学校教育注重解答问题,而不大注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公布了《状元职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并查阅了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称“他们一个都没有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

  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中国基础教育扎实的优势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实质。

  二、美国基础教育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国的基础教育,特别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自我表现。注重造就学生健康的人格,以及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校生活的组织,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许多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教育中,美国都十分强调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主张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子女,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鼓励独立思考。

  在美国一千名中学生就有一千份不相同的课表。让同一年级的每个学生用统一的课表,上一样的课程,一样的进度,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是完全不可思议的,美国教育认为怎么可能所有学生都一样的进度,有一样的兴趣和需要呢?!美国教育的个性化从最普通的学校日常教学的运作,一张课程表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2.学校生活的组织

  美国的学校都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由于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美国中小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为他们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天放学后的时间,就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学校对课外活动相当重视,把它视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3.教学的方式

  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内容没有多少深度,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优势,充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尊重学生个性专长。除了课程设置上考虑了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外,美国中小学在教学的组织和方式上也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提倡个性化教育,比如按程度编班,实行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力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美国学校课堂教学多采用讨论式,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课堂气氛很宽松。美国中小学教师授课非常也灵活,他们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不在于有多深,而在于有多广。美国教育是把广泛纵横的知识给与你,使它成为你记忆中的一个符号,任何时候当你需要更深的知识,你可到图书馆或者找专家去探究或请教。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生相比,美国学生的课业负担轻松多了。美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全年上课时间只有180天,日本是240天。不仅全年上课日少,美国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也短,一般小学下午二点放学,中学三点放学。小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家庭作业,中学生家庭作业也很少。

  4.对学生的评价

  在美国,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并不过分看重分数,更不以分数作为评学生的唯一标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有一技之长的学生特别受欢迎,鼓励天赋教育。

  美国所有50州立法规定:必须进行天赋教育,让智商超高的2-5%学生进入“天赋班”。几乎所有学校都搞天赋教育。美国天赋教育的核心:培养智慧的孩子。创造力、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研究的兴趣与能力、追求真理、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情心。名牌大学的学生很多来自天赋班。

  天才往往是偏才。我国一些大师级人物朱自清、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高考语文都获得了满分,但数学钱钟书15分、季羡林4分外,其余2人均为零分。而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客观上扼杀了相当多的偏科人才。

  美国基础教育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美国中学生都要主动联系去社会服务机构如老人中心或医院作义工,去公司或餐馆打工也非常普遍。有的学生甚至远赴非洲等地区参加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不仅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也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以提高自己报考大学的竞争能力,美国的大学录取条件中非常看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尤其是走出国门到贫困地区或国家的社会实践经历。

  三、美国基础教育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美国人普遍善于讲话,会写文章,公关能力较强,都与大量的阅读有关。美国教育鼓励学生靠大量阅读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积累知识。

  1.大量的课外阅读

  美国中小学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低年级可以读小人书,随着年级升高,读的书也随之加深。美国学生读书面很广,虽以文学书居多,但也涉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书籍。美国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认为,阅读课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一是词汇量;二是理解和概括能力;三是写作能力。美国学生的阅读往往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读书报告。美国教育认为,写作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有利条件。哪怕是五分钟的写作都可以使一个爱看电视、听音乐、习惯于听讲座的被动学习者变成一个学会观察、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提出见解的主动学习者。

  实际上,美国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的是一种综合能力,这对他们今后工作很有帮助。美国教育重视阅读但不要求背诵。因为,广泛阅读可增加知识面、开拓视野、丰富想象力,而背诵可能被前人的思维所束缚而难有创新。

  2.把阅读作为考试要求

  在美国这样不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的国家,却把阅读作为考试要求来规定。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一项教育改革法案,要求所有中小学必须举行阅读考试,学生必须考试合格方能毕业,只有学生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校才能得到联邦政府的额外拨款。如果连续3年不合格,校长和教师就要走人。该项法案以绝对优势得到通过。

  四、美国基础教育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以色列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母亲胜过100所学校。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大量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单凭学校力量是很难完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教育改革必须争取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1.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又一特点。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除了通过传统的家长会、成绩汇报单等形式外,学校还采取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比如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文娱表演、野营等。美国学校在这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有许多创新。比如通过建立家长活动中心,开通热线电话,组织学校和家长共同参加的专题讨论会、研讨会来密切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探讨改进教育的途径。许多州还把一个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是否密切作为评定学校办得好坏的标准。同时为了帮助家长,特别是那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很多学校还举办各种各样的家长训练班,对家长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咨询以提高家长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能力。有些学校还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开设补习班,比如纽约市不少中小学就为新移民学生的家长开设免费的英语补习班。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也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我们相信变革》一书序言中特别谈道:美国家庭应该注重儿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与中国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的机会。奥巴马还专门对美国家长发表一个演讲,说:“家长们,你们要努力了,要和北京和班加罗尔的家长竞争了。如果你们这一代家长不再努力的话,美国的好工作就都被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拿走了。”奥巴马将儿童教育的竞争对象直接指向中国和印度,且忠告的主要是美国家庭,是家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警醒与深思。

  我们国家目前家长到外地打工、出国劳务现象很普遍,留守儿童,留守学生由隔代老人抚养,家庭教育缺失的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2.家长参与中小学的领导和管理

  除了争取家长的配合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还强调吸引家长参与中小学的领导和管理。美国的中小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有相当的发言权,学区地方教育委员会是由包括家长在内的选民民主选举的,他们必须代表选民的意愿,有关办学方面的一些重大决策也必须经选民认同。同时很多学区还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家长参加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决策。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各学区必须发展和制定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学区课程委员会除了有专家、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外,还必须有家长参加。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很多学校建立了家长顾问委员会,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都有家长的参与。这些措施增加了办学的透明度,加强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对学校本身也是一种督促。

  五、美国的教育是最务实的教育

  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寻求和探索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美国的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的教育更务实。美国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不是设在多输送名牌大学上,而是注重学生的今后求职谋业方面上,社会对成功的定义也多元化。

  美国著名校长霍恩说:“教育的目的有三,为孩子们将来就业谋生做准备;为孩子们成为公民做准备;我们还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深层次审美能力的人。”在美国,人们更普遍注重学生的实际才干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与美国整个社会务实的风气不无关系。在美国,用人单位雇用人员并不主要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或在校成绩,而更看重实际工作经验。因此,美国学生不死读书,他们非常注意多方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总的说来,美国的中小学注重人的发展,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美国学生普遍自信,思想活跃,善于表现自己,独立性和实际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但由于学习时间短,练习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美国学生在许多国际性的学科竞赛中往往表现不佳。这也是美国中小学教育常常受到批评的原因。

  基础教育不仅对于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它的成功与否也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兴旺。21世纪的竞争将首先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得与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曾德琪.《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问题与改革》四川师范大学学报[N](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二期

  [2]张天蔚.《还要感慨多少次“美国人垄断了诺贝尔奖”?》[N].北京青年2006-10-11

  [3]续润华.王会娟《美国2061计划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述评》[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4]廖英丽《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中美基础教育比较陈述[J].教育探究,2007(4)

  [5]《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人民教育》2012.1

  李昌龙

  (吉林省和龙高级中学133500)

  作者简介:李昌龙,吉林省和龙高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吉林省百名专家型校长培养对象。2013年10月4日至23日,作为吉林省专家型校长访问团成员对美国康州的巴娄山小学、海伦·科勒初级中学、康州柏林普通公立高中、豪威尔·切尼技术高中、康州跨学区公办特色高中、全球艺术教育中心、格雷斯沃尔德公立学区、康州校长培训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基础教育和高等院校进行了访问,对美国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教育观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反思了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粗浅的认识还望同行们多多赐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