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扶贫搬迁进城进园
- 来源:中国扶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于都,扶贫,搬迁,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3 10:21
扶贫四个示范区之一,占地面积100亩,规划建设多层住宅36栋1193套,第一批住户将在今年年底前喜迁新居。但几经摸底,仅2014年想进该示范区安置的深山区群众就达2269户10720人,僧多粥少,所以县里安排了10个工作组下乡进村,对全县搬迁区域所有移民群众进行批次遴选。
为什么大伙都乐意搬?因为群众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搬迁划不划算是农户考虑最多的问题,经济上有实惠,农户才可能愿意搬迁。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各种助迁政策叠加扶持,才能让深山移民群众获利超丰。
家在罗坳古嶂片区的温新年给自己算了一笔账。由于他是五口之家,最近一段时间,江西省于都县深山区农民之间盛行这么一种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你上名单了吗?”
这个名单指的就是第一批搬迁至于都上欧工业新区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区的移民对象名单。
2013年,为破解深山区群众移民搬迁时面临的择居无良所、后续无良业的现实难题,于都县积极主动作为,整合资源,统筹政策,率先实施深山区群众“进城进园”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将精准推进深山区扶贫对象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有机结合,在县城上欧工业新区兴建深山区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区。
该项目是江西省深山区移民搬迁可以购买一套110平米的移民安置房,按照1400元/平方米的购房价,总价只要15.4万元。同时,他属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与深山区移民扶贫补助政策叠加后,可一次性至少获3.5万元搬迁安置补贴。另外,由于古嶂片区被确定为整体移民搬迁区域,纳入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实施范围,在将旧房拆除复垦验收后还可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助,再加上夫妻两人几年来的几万元存款,购房款就齐了。如购房款还不足,政府还将协调为他办理10万元左右的购房按揭贷款。而且,购买的安置房可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10年后可入市交易,现在同地段商品房都要4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不上涨,也相当于直接得利28.6万元,这笔账实在很划算。不仅如此,更让温新年舒心的是,自己的一双儿女正在上小学,家里的老人身体也不好,古嶂没有教学点、卫生室,离得最近的在大桥村,步行得2个多小时,如能迁进上欧示范区,附近就有学校和医院,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那根本就不是问题了。温新年心里还有更深的打算:由于园区企业很多,他和妻子可以不用再出去打工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两个人月收入至少可达6000元,用一个人的工资还按揭月供,全家过日子的钱也不用愁,何乐而不为?
政府“亏本”建项目
政府也有一本“效益帐”:深山区移民搬迁安置示范区项目总投资达2.3亿元,建筑成本约为1700元/平方米,而卖给搬迁户的价格是1400元/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要“亏”300元。于都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要“亏本”建项目呢?
于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目前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8.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0.8%。相比移民搬迁的投资成本,居住在436个生存发展条件较为恶劣的偏远山区自然村(社区)的8173户35621人家的上学难、就医难、致富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群众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必须精准施策,把人迁移下山,迁到那些基本公共服务功能较齐全、就业创业条件较优的地方,方能持续解决其脱贫发展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于都力求项目可以实现自求平衡。1193户移民户的购房款约1.76亿元,再加上能争取到的省移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补助资金以及易地搬迁资金等,总计近2.3亿元,接近项目建设成本,项目基本能自求平衡,同时项目完工后安置区住宅的一层店面销售收入还可弥补部分融资成本。正是“自求平衡”的建设模式,保证了项目不会是“个别案例”、面子工程,而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目前,工业园区有企业150家,岗位需求25000余个,仅新投产的高端品牌服饰企业--赢家服饰的就业岗位需求就达7000余个,而且随着苏区振兴发展的深入推进,将有更多的企业落户园区,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需求。移民“进城进园”将为工业园区注入大量的劳动力,在有效提供移民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机会的同时,又破解了企业用工紧缺问题。
另外,实施深山区整体移民搬迁,可以极大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于都发展振兴战略的一大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基本形式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就必须大量增加城镇人口,必须鼓励农民进城,大量减少农民,快速富裕农民。实施深山区群众整体移民搬迁“进城进园”,必然为城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进城进园”移民扶贫模式作为一项新的探索,政策和制度上的科学设计安排尤为重要。为做实做好政策统筹、制度安排工作,让项目稳步快速推进,让群众安心顺心搬迁,近年来,于都县从县委书记到各部门领导,从基层干部到农民群众,全都动了起来,领导重视程度和高位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县委蓝捷书记、叶富安常委,县政府陈阳山县长及其它县领导亲自坐阵指挥,几乎每次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都要对这个项目作专题研究,对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群众关注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先后还开展多次全县性的移民搬迁扶贫调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收集民意民愿,几易其稿,终于出台了《于都县深山区整体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实施细则(试行)》。
创新助迁政策
政策是完成项目建设最基本的保障。为此,于都县在实施细则中列出了几个要求:一是科学合理设置“进城进园”安置准入条件。居住在整体搬迁区域、家庭成员中有1名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原居住地以外没有房屋的移民户可进入示范区安置,不符合该条件的在中心镇和中心村安置。之所以设置这个准入条件,主要是考虑到只有青壮年劳动力才能在工业园区实现就业,可以让他们有更好的后续发展。二是制定购房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让入园安置移民户享受1400元/平方米的购房特惠价格,让他们低价买好房。三是制定资金补助叠加政策。移民户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享受省政府《实施贫困群众移民扶贫工程意见》(赣府[2014]20号)规定的差别化移民扶持补助政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扶持政策、旧房拆除及宅基地复垦补偿政策叠加;同时,县政府统一协调金融机构为移民户购房按揭贷款,如此一来,移民户购房压力可减轻不少。
此外,县政府还在保障政策上创新,让移民户稳得住:移民户可选择转为城镇户口,也可保留原户籍而选择办理城镇居住证;移民子女享受县城居民子女就近入学同等待遇;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移民户,可转移接续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移民户可自愿选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可实行农村和城镇低保互转;移民户5年内可享受农村计生政策,8年内可享受计生奖励扶助政策。
创新后续扶持
移民农户要开始新生活,必要的后期扶持也是不能少的。在这方面,于都县也明确了帮扶方式。
一是提供免费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移民户可在矿业、机械电子、现代轻纺等企业实现100%就业。
二是提供就业指导帮扶服务。县里针对移民户的自身条件,指导移民户就业方向,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按目前于都县工业园区平均薪金标准计算,每户(以2名产业工人计算)每年可实现收入6万元以上。
三是提供鼓励创业贷款优惠政策。对持有“移民证”的县城自主创业移民户,可优先办理2-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
四是盘活土地山林资源收入。移民户搬迁后,原有的土地、山林所有权属不变,并有效盘活固有资产,对其原有的旧房进行复垦,由移民户原所在镇村负责对其土地和山林进行统一有偿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移民户既可以出租土地山林获得租赁收入,也可以入股企业或农业基地增加股金收入。
创新安置模式
由于深山区贫困人口多,条件各异,于都采取了县工业园区、中心镇、中心村的梯级安置模式,有效开展移民搬迁扶贫。除上欧示范区外,于都整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建设了岭背中心镇2000户新型社区、禾丰镇大字小西湖社区、罗江乡庙子岗社区、仙下乡龙湖脑社区,同时建设了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岭背镇禾溪埠村和金星村移民社区。
为了让移民顺利搬出,于都县坚持“三送”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为移民搬迁户全程提供政策解答、补助资金申领、土地流转、小孩入学、户籍变更、社保购买等服务,让移民搬迁过程“全程无忧”。同时,将涉农部门关联搬迁移民的项目和资金进行统筹整合,用于搬迁移民点道路、饮水、卫生、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安置区内配建中心广场、幼儿园、医疗所、银行网点、停车区、商店、超市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对群众就医、就学、行政服务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让移民群众能切实享受到都市化的生活,与城里人拥有同等甚至更好的条件待遇。
于都的深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实施以来,扶贫部门认为这项工作要做好、做精、做得让百姓满意,就要满足群众多方位深层次的需求。移民对象分布于不同的自然村,点多面广,自然条件不同,贫困程度不同,搬迁意愿不一,安置需求各异,因此,开展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分类施策,精准扶贫。
首先,要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对实行整村搬迁、搬迁意愿人群比例较高的村组、贫困程度较深的片区等优先安排整体搬迁,对特困群体、边远山区贫困户优先安排搬迁,逐步推进。针对移民户不同的生产生活需求创新安置模式,让移民户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安置模式,既能安心离开故地,又能放心搬入新家。针对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发展问题,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满足移民户“住”的需要,又满足他们“发展”的要求,移民户搬迁后才能实现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其次,要稳固好扶贫效果。搬出来只是让移民户挪出了“贫困窝”,巩固和扩大扶贫移民搬迁成果,让移民户不再返贫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深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过程中,对移民户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扶贫与扶志同行,“输血”与“造血”并举。一方面要想方设法筹集和争取尽可能多的政策资金,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移民户的移民搬迁困难。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贷扶贫、公益扶贫,帮助移民户找准发展路子,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提升脱贫致富、建设新家园的能力,防止移民户因搬返贫。同时,积极引导移民户转变思想观念,抛弃“故土难离、新家难安”的传统思想,增强他们改变贫困面貌、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决心,激发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自觉汇入到移民搬迁扶贫的大潮中,大胆走出去,寻找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