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山资源 做好水文章 探访曲阳县齐村乡“四万一千”扶贫模式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曲阳县,齐村乡,扶贫
  • 发布时间:2014-09-03 10:31

  “晒太阳、种棒棒”,这是对过去河北曲阳县齐村乡村民生活状况最为确切的描述,作为一个水库移民乡,山多、水多、地少成为齐村乡无法摆脱的困境。此外,位置偏远,交通闭塞,气候恶劣等自然条件进一步加剧了齐村乡的贫困,2013年,全乡人均收入只有1950元。

  齐村乡的贫困状况让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他们走遍乡里每一个山头,查看每一条水库沟渠,探访每一户村民,确立了“政府引导、整合资源、统分结合、因地制宜、连片开发、整乡推进”的山区综合开发扶贫模式。短短几年的时间,齐村乡的荒山秃岭就变成了“花果山”、“聚宝盆”。

  因地制宜 立体开发

  齐村乡总面积78.6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为山地,其中还有四个水库。1.7万名老百姓每人倒也能分个5亩地,但这5亩地真正能打粮食的也就2亩左右,大量的山地、水资源被闲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山水资源?齐村乡的干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给出了答案。

  一是建设万亩红枣示范基地。齐村乡有着悠久的红枣种植历史,家家户户都有几亩枣林,然而以往,卖红枣的收入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只不过是买个酱油醋的零花钱。老百姓辛苦一年只能赚几个零花钱显然不能让乡党委书记曹英才满意,他带领该乡的领导干部经过实地考察各地的土壤条件,根据枣树耐旱、生命力强等特点,确定了以刘家庄、温家庄、辘轳沟等村为主建设万亩红枣示范基地。“目前,全乡红枣种植的总面积达2.4万亩,年产青枣500万斤,红枣230万斤,并配套发展了2个红枣加工厂和两个红枣专业合作社,人均可增收5100元。”曹英才对记者说。

  二是建设万亩核桃种植基地。以前齐村乡也种过核桃树,但不过几百棵,大多数核桃都被村民当做稀罕玩意走亲送礼或是拿出来招待客人。“谁都知道核桃好吃,但谁都不种”,曹英才无奈地说。

  的确,核桃不仅好吃,而且价钱也高,几名乡领导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核桃的生长环境,选取南雅握、小口头、峪里等几个土层相对厚的村子,开展了万亩核桃种植基地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核桃栽植的总面积达1.1万亩,人均达到1亩,完成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150亩滴灌示范区。同时,根据核桃种植面积,村民相应成立了5个专业合作社,人均可增收4200元。

  三是建设万亩生态林基地。齐村乡位于王快水库库区,该水库目前是北京市主要水源之一,因此保护首都人民水源地的重任压在了齐村乡老百姓的肩上。王快水库周边的东沙湾、西五会、北赤岸等村庄目前已栽植火炬、洋槐、侧柏、速生杨等生态林1.2万亩。

  在维护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乡干部想方设法在其中挖掘经济效益,例如组织村民在林下间作桔梗、金银花等药材,让村民在树下散养柴鸡。此外,生态林的建设也美化了当地的环境,还推动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业,兴办农家乐,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一箭三雕的事儿谁不干啊”,曹英才说完哈哈大笑。

  四是建设万亩光伏发电基地。齐村乡的东部山势较缓,山上几乎没有土层,灰白色的石头改变了整个山脉的颜色,北方最耐旱的荆条在这都活不了。这大面积寸草不生的荒山愁坏了村民,同时也愁坏了乡里的干部,“种啥啥不长,那可是真真儿的荒山啊”,村民谷丽君说。

  然而,就是昔日这寸草不生的荒山如今也成为了当地的“聚宝盆”。中国三峡集团新能源公司利用这近万亩荒山,投资建成了200兆瓦光伏发电厂,这也是我国目前单体最大的山地光伏电站。总投资25亿的工程如今前两期50兆瓦已并网发电,三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这一项目可辐射带动峪里、店上、小口头等6个村,当地很多村民成为该基地的工人,另外每亩荒山每年也能为村民带来150元的租金,受益群众达7000人。

  五是成立千亩鲟鱼养殖基地。拥有5个水库的齐村乡过去在水里没能“捞”着钱,只能在休闲的时候捞几条鱼解解馋。“以前在库区里,村民搞过养殖,但是后来王快水库为北京供水,上面不让搞了”,曹英才显得很无奈。

  此后,经过外出学习,乡干部和村民开展了鲟鱼养殖,为了避免污染水库水质,还把养殖场从库区搬到了岸上。以北雅握、南雅握、小口头等村为主,目前已经成立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当地选择养殖西伯利亚鲟鱼,并且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认证,1.2千亩的鲟鱼养殖基地每年为北京、郑州等大城市提供600余万尾优质鲟鱼,当然也鼓了村民腰包,人均增收可达3400元。

  兴建绿色银行

  “干起来,绿起来,富起来,主题旅游搞起来”,这是曹英才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以前齐村乡的村民上山开矿,短时间内的确尝到了甜头,然而矿挖完后剩下满山的疮痍,夏天一场大雨把开矿产生的大量沙石冲了下来,地里的庄稼、山下的村民都受到了危害。所以现在齐村乡的发展模式围绕着“绿”字展开,绿色产业一路绿灯,污染产业寸步难行。

  想绿,首先要栽树,然而栽树很难在短时间内让老百姓看到效益,他们的积极性就会不足。因此,齐村乡的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从万亩红枣到万亩核桃再到后来的万亩生态林,每棵树的栽种都是书记、乡长带头,每年到山上栽树3个多月。“一开始有的百姓不理解,让他们上山栽树他们也不去,就是栽上了也不去浇水,后来乡长书记就带头上山,弄得老百姓都不好意思了,也都跟着上山了。”村民韩建龙说。正是乡里干部这种带头作用,才激发了村民的干劲,“人家书记、乡长都起早贪黑的上山干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歇着。”

  今年曲阳大旱,齐村乡山上的核桃树、枣树长势依然喜人,生态林依然郁郁葱葱,然而在离齐村乡不远的乡村,记者却看到庄稼枯烂在地里,很多果树叶子发黄枯死,更别提结果了。“今年大旱,我们原本估计这山上的树都得旱死,结果乡里的干部每天五六点就上山,晚上十点多才下来,带领大家把几万亩的树浇了八九遍。”村民谷丽君告诉记者。老谷今年50多岁,儿子常年在外,家里种着十几亩枣树,“光凭我和老伴可操持不过来这十几亩枣树,全靠乡里的干部帮我们拾掇呢。”如今,枣树挂上果了,核桃树也一人多高了,村民们有事没事的总想去山上转转。

  发展绿色经济,也是兴建“绿色银行”的重点之一。齐村乡从三个方面大力发展本乡的绿色经济。首先,从招商引资来说,能进齐村乡的只有绿色产业,三峡集团的万亩光伏发电项目就是很好的例子,“即便有再多的经济利益,高污染企业也绝对进不了齐村乡。”曹英才告诉记者。的确,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曲阳县的其他地方有大量的煤场,而在齐村乡却没有看见一个,有的只是漫山遍野壮观的太阳能光伏板。

  再次,齐村乡的乡镇企业也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乡干部和村民根据实际情况,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发展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产业,从国家无公害认证的鲟鱼到生态林散养的柴鸡,齐村乡逐渐打响了自己的绿色品牌。

  最后,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齐村乡未来的规划发展目标。“我们要依托我乡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旅游业。”曹英才告诉记者。未来,齐村乡规划利用目前万亩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光伏发电主题工业游”,利用万亩红枣和万亩核桃发展“休闲度假采摘游”,利用生态林发展“生态游”,利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农家游”。

  扶贫先扶智

  齐村乡的“四万一千”工程需要的不光是村民的汗水,没有科学技术,再多的汗水也滋润不了饥渴的大地。要扶“智”,靠临时过来的技术员进行简单的技术指导也是无济于事,如何让科学技术武装当地大部分初中没毕业的村民,实现真正的科技兴农,成为齐村乡干部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长久的探索,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扶“智”路。

  首先,聘请长期的技术顾问。齐村乡聘请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为该乡的长期技术顾问,“河北农大的教授定期来我乡为村民代表进行技术培训,在枣树、核桃树栽培、种植方面给予村民专业的技术指导。”曹英介绍说,对专家实行长期的聘请制,是希望避免以前业务员下乡“走过场”的局面。曲阳县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张营说:“以前老百姓种地就靠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的可取有的不可取,自从农大的教授来过之后,村民门学到了不少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枣树‘疯’长是每个村民都会遇到的情况,为了防止传染到其它枣树,村民以前就会把整个枣树根都刨出来,那多费力啊。后来农大的教授告诉村民把枣树皮割一圈放点灭草剂立马就好了。老百姓将信将疑的试过之后见成效了,学习的热情自然就更高涨。”

  其次,乡干部充当村民的“智囊”。远水解不了近渴,河北农大的教授不可能随时充当村民的“智囊”,遇到突发状况,乡里的父母官义不容辞的顶替了上去。畜牧专业出生的曹英才曾经在曲阳县畜牧局干了好几年,在农业技术方面他经常为村民出谋划策。然而,偌大的乡靠他自己也是忙不过来的,“我们乡里的干部经常定期去培训,作为和基层走的最近的干部,首先要把自身的素质提高,这样才能帮村民之所急。”曹英才说。

  最后,激发村民的学习热情,转变村民的传统观念。村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和切身利益的相关度成正比,齐村乡大枣、核桃种植较多,因此下乡的技术顾问就着重为村民讲授大枣和核桃的种植管理技术,这一下就激发了村民的学习热情。“不服不行,人家修剪的枣树就是肯长枣”,村民韩建龙打心眼里佩服技术顾问。

  2014年7月4日,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前往齐村乡观摩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果。只见山顶生态林花香四溢,山腰大枣压弯树枝,山坡光伏电池板让秃山熠熠生辉,山沟里的核桃挂满枝头,树下的柴鸡、药材,水里鲟鱼都长势喜人,“我们这没有一寸荒地”,曹英才骄傲地说。

  实习记者 王健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