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试水“轻资本”模式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 关键字:平安银行,轻资本
  • 发布时间:2014-09-13 08:46

  资本监管趋严以及资产膨胀给平安银行带来巨大的资本消耗压力, 通过资产结构优化以及收入来源拓展,以实现“轻资本”结构下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平安选择的路径。

  平安银行(000001.SZ)作为股份制银行中的“黑马”,重组以来业绩令人刮目相看。但由于合并后资产业务持续膨胀,平安银行资本消耗非常大,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下降。2013年三季度末,其资本充足率为8.91%,核心资本充足率7.43%,虽然满足过渡期阶段性达标要求,但远低于资本充足率10.5%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8.5%的中期达标要求,一旦年末不达标,则将影响次年监管审批新设机构以及信贷资源增量分配。

  在新资本办法监管下,持续的规模扩张无疑会带来巨大资本消耗,而过低的资本充足水平会影响银行新设分支机构开设准入、创新业务试点开展资格及其他一些行业协会资格等,严重影响银行业务的发展,所以资本充足达标情况已成为监管部门当前重点关注的风险指标。

  为此,平安银行2013年启动向中国平安定向增资148亿元,这使得年末资本充足率水平改善。同时在2014年启动发行150亿元二级资本债,通过外部渠道补充非核心资本,支持业务发展。

  从2014年半年报看,平安银行展示了良好的结构调整下的收入增长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资产质量问题严重仍给其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高企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以及逾期贷款占比,相对较低的拨备覆盖率均给财务表现带来较大压力,最重要的是其逾期贷款中超过90天的问题贷款为228.9亿元,而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86.7亿元,逾期不良率高达264%,对审慎风险管理的新资本办法下的资本充足达标带来较为明显的挑战与压力。

  资产结构调整降低风险资产权重

  截至2014年6月末,平安银行总资产比年初增长12.9%,其中贷款比年初增长10.6%,同业资产比年初增长13.1%,而加权风险资产比年初仅增长6.82%。时点加权风险资产权重仅60.1%(含表外RWA),为上半年上市股份制银行最低水平。

  由此可见,平安银行在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大了资产业务结构的摆布与调整,加权风险资产规模增长受到一定的约束,主要是信用加权风险资产增长有限(表内信用加权风险资产比年初仅增长6%,远低于表内生息资产增长幅度)。

  加权风险资产摆布与管理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风险资产权重低,主要是资产结构逐步优化,低风险权重资产占比逐步提升同时更加重视风险敞口缓释, 6月末其同业资产占比40%,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兴业银行(601166.SH),同业资产整体风险权重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加权风险资产增速放缓,从业务结构看,平安调整了2013年将新增信贷资源向零售领域倾斜的策略,2014年新增信贷款资源在条线间分配相对比较均衡,零售贷款以及信用卡贷款增幅较上年有明显放缓,而同时对公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公司贷款比年初增长12%,增幅已经高于各项贷款增长水平。公司类贷款增长较快, 结合其高速增长的公司存款表现(比年初增长24%),推测其在授信派生存款方面提高了要求, 贷款派生存款能力以及沉淀率提升。

  平安2014年全力优化贷款资源配置,采取了“基础额度、专项额度、竞价额度”的多层次信贷资源分配机制,促进贷款综合贡献度的提升,培育激励一线提高贷款定价以及提高存款回流考核机制。

  在当前”影子银行“监管严格背景下,信贷资源作为稀缺资源, 定价水平要求会更高,存款派生能力更强的客户融资项目获得贷款发放机会更大,以该机制为抓手,推动分行以及客户经理拓展优质项目,同时结合较高增幅的费用资源, 促进客户基础的夯实以及基础负债的快速增长,存款的稳定保证其较高的存贷利差,同时也支撑其灵活的同业资金运用, 更重要的是缓释了贷款项目风险,降低整体资产风险权重。

  同业资产增量结构中,主要集中在存放同业、买入返售以及应收款项类投资中的资产管理计划等风险权重较低业务产品。存放同业增长较多,主要是存放境外同业资产规模大幅增长。2014年以来,由于结束人民币单边升值,外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扩大,同时进出口增长水平放缓,境内客户外币贷款融资需求疲软, 外币流动性富余, 因此外币资金从平安等中资机构逐步流向拥有较多外币运用渠道的境内外资商业银行,由于有银行兜底的三方买入返售非标受监管,应收款项投资有明显增加,但主要增长产品为资产管理计划类产品,该类非信贷投资以前主要叙作风险权重100%的项目融资贷款为标的的信托受益权,现在增加配置了较多的以投资它行存款为标的的资产管理计划,以穿透原则看,该类资产风险权重仅25%。

  拓展内生收入来源补充资本净额

  在控制加权风险资产增长以及优化资产结构的同时,要实现资本充足水平不断改善,还需要依靠利润留存等内生渠道丰富拓展资本来源。

  上半年平安的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缘于生息资产规模扩张以及结构调整,同时加大了费用的投入以及强化费用资源配置,费用使用由负杠杆变为正杠杆(收入增幅超费用增幅)。上半年,平安银行加权风险资产收入率5.56%,比年初大幅提升1.1个百分点,增幅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RWA收入率水平在股份制银行中仅次于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由此可见,经过结构调整,平安目前的业务模式可以概括为“低风险资本占用,高收益产出模式”,为其他银行所不及。

  高收益来源方面,主要是平安保持了较高的存贷利差水平,其上半年本外币存贷利差高达4.96%,比年初大幅攀升49BP,利差水平以及增幅大幅领先其他股份制银行, 一方面,其存款成本控制较好;另一方面,贷款收益率快速上升,上半年其贷款平均利率高达7.51%,明显高于同行,主要是贷款结构调整与定价精细化管理要求拉动,6月末其零售贷款占比达38%,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综合化金融平台为手续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进一步促进低资本消耗前提的手续费收入快速增长,并进而提高加权风险资产收入率。由于投行作为平安四轮驱动中的重要一环,平安银行部分客户融资需求不能通过表内贷款满足时,则通过中票短融等投行业务手段承接, 反映在其咨询顾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0.52亿元,增量占其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加达26%,成为其最大的手续费收入增量来源。同时在8号文监管框架内,平安将以非保本理财资金对接项目融资需求,实现非资本占用下的收入增长, 拉升RWA收入率。

  多渠道促进资本节约

  平安一方面着力控制表内信用加权风险资产增长;另一方面加大表外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反映在信用卡贷款比年初快速增长14%,但,其未使用信用卡贷款承诺比年初仅增长3.7%,可见在控制信用卡授信额度的同时,提高了信用卡透支使用循环率,通过提高信用卡综合收益率拉升风险回报水平。

  平安表外风险资产比年初增长16%,从结构看,表外风险资产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其6月末余额占信贷承诺达70%,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拥有相当比例的银承保证金存款,该存款对银承风险敞口有缓释作用,不会过度扩张期表外加权风险资产。

  另一方面,在不违反审计原则前提下,通过调整会计处理方式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从2013年年报看,平安将公允价值916.75亿元的可供出售债券重分类至持有至到期债券,减少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亏损16.3亿元,变相提高资本充足率14B,当然该处理方式可能有其他的考量。但整体来看,平安通过各种内外部方式来促进资本充足水平提高,以满足其业务规模持续扩张的需要,缓解资本监管达标压力,为其战略转型与市场地位提升奠定基础。

  尽管平安拥有强大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多元化收入来源及内生补充资本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强大的股东背景为外部资本补充提供了潜在的外部资本补充通道,但长远来看,还是需要依靠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资本长效补充机制, 具体来看,就是走资本节约、收入回报较高的“轻资本”发展道路,将经营模式从粗放式规模扩张转向“轻资本”结构下的精细化管理。

  本刊特约作者 聂斌/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