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成企业管理新课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心理咨询,管理,企业
  • 发布时间:2014-10-13 08:12

  据媒体报道,针对近年来急剧增加的工薪阶层心理问题,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工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首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12万元委托社会心理机构开展“定向帮扶”。截至目前,首批面向500人以上的企业,已有近40家免费享受服务。

  大家应该不会忘记富士康曾发生多起员工跳楼的悲剧,这就是当下不少企业面临的管理软肋,由于过度强调竞争、加班、压力,让不少员工陷入了僵化、凝滞化的孤僻、封闭状态。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中谈到:“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便越容易自杀。”员工成了事实上的“机器人”“低值易耗品”,归属感很差、幸福指数很低,总会惹出意想不到的管理悲剧,让“体面劳动”“舒心劳动”成为空谈,让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就业政策公约》确认的原则:“在发展中必须把人放在首位,否则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自行产生就业机会的”要求被搁置。

  对于心理发展,仅仅空喊重视是不够的,员工的不良心态不会得到改善,企业也摆脱不了负面制约。因此必须将免费心理咨询,提升到企业发展的刚性需要高度:企业,仅仅给予员工工资是不够的,还应该为他们创造舒心愉悦的工作环境;仅仅给予物质补给是不够的,也应该为心理收入、心理发展积极买单。这是员工的需要,更是企业的管理需要,不能缺位,不能懈怠。

  珠海市把对员工的情绪关心提升到重要位置,并且积极拨款,帮助员工纾解内在烦恼,这才是真正的重视。员工从中掌握了科学的情绪处理和清洁方法:有了烦恼,多和朋友聊天,不闷在心里;问题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再坚决对抗,而要学会接受,顺其自然,倦怠、焦虑、寂寞、逆反等不良心态就能得到改善,幸福心态、快乐劳动等就能循序渐进地实现。

  有人曾提出“心理收入”的概念,它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收入水平差异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奖励与晋升、发展机遇等引起的心理状态变化与心理感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员工心理收入的提高越来越成为激励员工工作的重要动力来源。“政府拿出12万元购买心理服务”,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心理收入”吗?这种做法若能持续,对于员工的幸福心态,肯定是一个积极的推进。

  谈到心理发展,很多企业更愿意将之推给员工个人,心理发展在中国还是一个奢侈品,动辄每小时三四百元的心理咨询费,不少人还是觉得高。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也不愿轻易支付这个咨询费。而心理矛盾、冲突以及诸多情绪焦虑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容易积蓄沉淀,形成更大的心理问题。这样对员工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都会造成重大影响,企业积极担当,也是在为自己制造“绿色利润”。

  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是散漫自发、可有可无的,而是政府、企业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能的延伸,是企业和社会应该提供给公民的个人幸福和精神幸福的重要内容。公民的心理卫生发展,摆脱了无人问津、天马行空的散漫状态,幸福发展就能得到积极落实。

  文/刘克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