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冠帽而观天下
- 来源:时尚北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帽子,老字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3 09:53
盛锡福博物馆
说到帽子,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冬御寒、夏遮阳、春秋可防凉。早在华夏始祖黄帝时,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帽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冠帽一直是中华服饰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冠帽与个人修养、社会习俗、国家建制均有直接的联系。而如今,帽子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御寒抗热的功能,发展到现在多功能、多用途,款式更是百变多样。
说到盛锡福帽店,是京城响当当的老字号。当年马三立在相声里如此描述天津有钱人的形象:“身穿谦祥益、头戴盛锡福、脚穿老美华、手戴亨德利……”这个1911年在天津起家,在北京走向辉煌,在当时最知名的民族品牌,确实引领了半个世纪的生活潮流。
这个百年品牌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将自己坎坷而又不屈的发展历史向人们娓娓道来,通过自己光荣而又自豪的制帽经历记录下曾经的辉煌,把自己独特而又精湛的制帽技艺传承和发展下去。
这个百年品牌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将自己坎坷而又不屈的发展历史向人们娓娓道来,通过自己光荣而又自豪的制帽经历记录下曾经的辉煌,把自己独特而又精湛的制帽技艺传承和发展下去。
博物馆简介
从地铁东四站出口往北,大约走500米,路东有一家古色古香的门脸,墨黑色的匾额上写着“盛锡福”三个金字格外醒目,底下门柱上红色的竖匾,写着“盛锡福博物馆”。推门而入,里面是前店后馆。
盛锡福博物馆的办公室主任傅蔷女士接待了我们。傅主任介绍说,盛锡福博物馆是2010年6月8日正式开馆的。全馆面积近500平米,建筑风格吸纳了老北京四合院的传统元素。博物馆内共分为五个主题大厅,除进门的展卖厅外,还设有盛锡福发展历史展厅、皮帽制作工作室、民族帽展厅和古代冠帽展厅。
发展历史展厅是盛锡福从“制帽作坊”发展到今天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百多年间,盛锡福所经历的创业、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介绍。在皮帽制作工作室,这里有不同年代、不同质地的帽盒,以及拍板、盔头等各种帽子制作工具的展示。民族帽展厅里有苗族、彝族、新疆塔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精美帽子及饰品。古代冠帽展厅,通过从汉代皇帝的御冕到清代帝后冬朝冠,从唐代头、进贤冠再到元代笠帽、清代的瓜皮帽等这些制作精美的古代冠帽的展示,感受中国帽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傅主任介绍说,如今的盛锡福不但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帽业专家”,且其皮帽制作技艺已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每个展厅还设计了与主题馆相符合的展板图片,分为百年老号、落户京城、传承之路、再铸辉煌、冠之源流五个单元,便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盛锡福和中国帽文化历史。
初创伊始
说到盛锡福的初创,傅主任介绍说,创始人刘锡三出生在山东掖县,因家境贫寒少小便离家到青岛、天津做杂役谋生。一开始在一家外国人经营的饭店里干杂活,学会了一些英语。不久,刘锡三到洋行当练习生,负责下乡收购草帽辫。《盛锡福帽庄二十五周年册·小史》中有刘锡三的自述:“敝人自动专营草帽辫出口事业,见外侨采办我国廉价草帽辫制成轻巧草帽,舶来昂价售与华人。”因为发现草帽行业利润巨大,刘锡三决心自己创业。
1911年刘锡三和朋友合伙在天津估衣街开办了一家叫“盛聚福”的小帽店。没想到小店生意兴隆、年年盈利。1917年从东洋银行得到一笔可观的贷款之后,刘锡三在天津法租界21号开设新店,取名“盛锡福”:“盛”为生意兴隆茂盛;“锡”为家族排名;“福”为刘锡三的乳名“来福”之一字。这就是盛锡福店名的来历。
为了维护品牌信誉,盛锡福宁肯返工、作废,也不准劣质产品出厂。1919年刘锡三花巨资买下西方一部全套电力制造草帽的机器,先后建成草帽、皮帽、便帽、缎帽、毡帽、通帽、化学漂白、印刷等工厂。在1929年菲律宾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盛锡福的草辫和草帽获得了头等奖,在东亚地区属草帽业之冠。1937年派大徒弟赴日考察学习,引进先进设备,使企业发展如虎添翼。1988年成立了“全国盛锡福帽业联合会”,1991年将“盛锡福”注册为国际商标。
二三十年代,盛锡福先后在南京、上海、北京、沈阳、青岛、郑州和武汉等城市设立20多个分销处。产品同时出口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地区,在当时工业先进的欧美各国争得一席之地。
镇馆之宝
说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傅主任带我们来到博物馆一个显要位置的玻璃展柜前,里面的铭牌上写着“50年代为周恩来制作的毛料圆顶帽”,但帽子的位置上只有一个透明牌子,上面写着“首博借展”。傅主任说,虽然今天无缘一见实物,但墙上照片里周总理戴着的,就是盛锡福上世纪50年代为他制作的毛料圆顶帽。当初展出的这顶帽子是在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的帮助下,从江苏淮安的周总理纪念馆按实物帽样、布料复制而成的。
盛锡福的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品质优良而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同时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喜爱。上世纪50年代,盛锡福为毛泽东主席制作过将校呢圆顶帽;为陈毅外长出访印尼制作过金丝草帽;上世纪60年代,为刘少奇主席出访苏联制作过美式圆沿皮帽。上世纪90年代,盛锡福又为江泽民主席制作过羊皮前进帽;为乌兰夫、万里、赛福鼎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定做过帽子。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印尼总统苏加诺、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及夫人莫尼克公主也都曾在盛锡福定做过帽子。
国货之光
在博物馆一处墙上,悬挂着“盛锡福”的匾额,左下角落款竟然是大军阀吴佩孚。看到这,傅主任说,民国初年人们剪去长辫,正是帽子盛行的时候,刘锡三看准社会潮流,高薪从青岛请来技师周绍熙,又聘请了一位白俄女人担任设计师,购置西洋制帽机器,仿制轻巧美观的巴拿马草帽和英、法、美式呢帽,一时间引领了当时天津的流行风潮。刘锡三为了创名牌,防别人仿制冒牌,特向当时政府申请注册“三帽”商标。垄断市场的日本草帽遂被冷落,盛锡福“三帽”一举誉满津门。
北京盛锡福开业于1936年,第一家店位于西单北大街路东,产品多数由天津总号监制运来,价格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从1924年至1934年的十年间,盛锡福共获得国民政府各类奖状16个,同时还获得了农商部物产审查会的奖牌。由于盛锡福帽子质量好,款式新,不少社会名流都成为盛锡福的常客,一些政界要人更是纷纷给盛锡福题写匾额,比如宋哲元将军题写的“祖国之光”、“国货先声”;曹锟题写了“国货之光”;秦德纯题写的“冠冕群伦”;北平商会会长邹泉荪题写的“冠冕吾华”;吴佩孚更是为盛锡福题写了牌匾,成为这个百年老店的符号,虽然店铺历经数次迁移,但此匾却悬挂至今。透过这些题词匾额,足可见盛锡福当年的影响之大。
如今,盛锡福又添了一块新匾额,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在盛锡福购买一顶礼帽后,为这个老字号精湛的技艺所感,而亲笔题写的“盛锡福”三个字。
盛锡福博物馆让人们看到,这个百年老字号通过代代相传的制帽技艺将弥足珍贵的中华冠帽文化传承和发展了下去,它积淀形成了盛锡福传奇帽业历史文化特色,也直接、全面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冠帽文化历史发展痕迹。
文:陆杨 资料提供:盛锡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