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打造特色智慧城市样板

  2013年8月,合肥成功入选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智慧城市”样板,合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市民服务、旅游、基础网络的覆盖上,力图让城市运行更加充满效率,也使市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智慧合肥建设基础牢靠

  早在2011年,“智慧合肥”就被写入合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当时合肥市政府决定以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核心,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合肥。为此,2011年12月,合肥市政府与中国联通安徽省分公司签订“无缝宽带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十二五”期间,安徽联通将在合肥投资40亿元打造“无缝宽带城市”,助推“智慧合肥”建设。2012年12月,合肥启动“智慧城市”试点示范申报。随后,合肥不断加速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合肥申报成功增加砝码。

  2013年8月,在住建部公布的年度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里,合肥成功上榜。在“智慧合肥”建设方面,坚持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精选技术路线,实现与现有系统、未来趋势相衔接,维护信息安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合肥发挥科教城市固有优势,引进科技人才,加强产业创新,推进智慧政务工程、智慧产业工程、智慧民生工程建设。其中,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蓄势待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的相继出现,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在筹项目,都为高新区在区域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打下基础,为智慧城市在合肥烙下坚实保障。

  各个试点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的方向并不相同,合肥版“智慧城市”别具一格。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透露,加强智慧城市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有利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社会发展和管理水平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合肥版“智慧城市”的重点放在交通、市民服务、旅游、基础网络的覆盖上。

  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

  智慧合肥的信息化建设始于2011年。当年的目标是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核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全面深入融合,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合肥”。主要内容有:一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二是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推进“三网融合”工程和互联网区域交换中心建设,建设基于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推动无线宽带网与光纤通信网的有机结合,加快3G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广,推进数字地面电视和多媒体广播网的建设。第三,保障城市信息安全。

  2013年8月,自入选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后,合肥高新区大刀阔斧着力打造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及城市语音云服务平台。

  合肥高新区决定通过3年至5年的规划建设,按照科学城市发展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同时,伴随着合肥高新区集中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立,将基本形成标准统一、充分共享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逐步实现辖区内政府、企业、社会等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从而智能化处理各种信息。构建起合肥高新区统一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后,将为智慧城市不断发展的各种智慧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基础性平台,各类智慧型服务软件也将拥有稳定的运行平台。

  在智慧设施中构建基础网络、云计算数据中心、及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基础之上,高新区将围绕城市建设与宜居、城市管理与服务两条主线建设涉及范围广、不断持续发展的智慧应用体系。此外,基于科大讯飞公司具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智能语音交互技术,高新区将构建智能语音云服务平台,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为智慧合肥提供智能语音交互服务平台。未来合肥的语音云服务或将走进寻常百姓家中。

  2013年12月,为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提档升级,合肥筹划建设云数据运营中心。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是在国家发改委安徽省数据灾备外包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由合肥广电、科大国祯等联手打造的高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安徽省已落成的规模和级别最高的数据中心,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云技术服务平台,为合肥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云计算相关服务,加快“智慧合肥”落地步伐。

  信息建设中,对于市民关心的4G建设,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表示,4G离合肥市民已经不远。目前合肥4G信号已覆盖县城以上城区和4A级以上风景区。而安徽移动的大规模网络建设也已启动,合肥、芜湖率先覆盖,预计2015年移动4G网络将覆盖全省所有县城。

  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智慧建设

  2013年4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公布了《关于打造创新高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奋斗目标包括:“十二五”时期,打造创新高地,抢占高端产业,全面开展“科技8521行动计划”:

  8:培育智能语音、量子通信及公共安全、智能制造、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集成电路、光伏及新能源等8个新兴产业增长源,大幅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5:建设中科智城,聚力打造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争取新建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5个高端创新平台载体为引领,大幅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2:培育2000户技术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打造人才特区,引进和培育100名领军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大幅提升高端领军人才集聚能力。

  按照《意见》,合肥市将致力于2020年,形成与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城市创新体系,使合肥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造福民生,“智慧城市”将打造出社会管理创新的“智慧合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将在2020年左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慧交通建设是重中之重

  2014年1月中旬,合肥市“两会”如期举行,会议决定今年将重点打造“智慧交通”。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在两会上表示,简单来说,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变得更聪明,市民生活、出行能更方便。

  因此,合肥版的“智慧城市”将重点打造“智慧交通”,并将在城市公交、道路监控、私家车出行上“下功夫”。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合肥正在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智能交通的期待或将实现。物联网“连”上了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智能交通指挥信息系统和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得到动态交通情况后,可提出智能化红绿灯控制解决方案,这样红绿灯就能根据车流自动调整。

  智慧公交:城市公交运行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合肥就优化市民出行、打造“智慧公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13年12月,“合肥掌上公交”系统(试用版)上线,通过合肥公交网站免费下载APP程序,安装后即可通过手机查看公交车位置、距离和抵达时间,还可自主参与出行方案的制订。市民下载该软件后,即使不在公交站牌附近,该系统也可以自动帮人定位,标出附近的公交站牌,所经过的公交车线路及公交车在各站点的分布情况、到站时间等。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决定乘坐哪辆公交车。

  道路监控:捕捉道路摩擦智慧摄像头可主动报警。现在道路上摄像头的储存量有一定限制,储存时间也长短不一,智慧城市将会在道路摄像头上做文章。

  假如一段路面在一个小时内都无车辆通过,智慧摄像头就只会捕捉1帧的画面,这样就能大量地压缩存储容量,本来只能储存5天的时长也能拉长到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智慧摄像头”的衍生功能是能将路面上区别于正常的动作识别开来,一旦发现有行人擦碰、打架等行为,就能自动联网报警平台进行预警。通过对重点路段的监控,就能减轻城市的安保压力。

  私家车:朱策强调,合肥是全国第一个将交通信息和交警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城市,通过科技平台实现道路资源的交互共享。例如,当私家车驾驶员确定目的地后,科技平台会自动推荐最佳的出行路线,并将道路实时的拥堵情况,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到车主手中,规避重点路段的拥堵。这就是今后智慧交通的一个范本。不仅如此,重要车辆如急救车、消防车、BRT公交行驶到路口,通过传感器对节点、路口车流量的监测以及车辆行驶的方向,实现红灯自动转绿,形成一条“快速通道”。

  总之,智慧交通不仅要让市民的出行变得“更科技”,更要保障城市安全。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2013年7月,安徽省旅游局发布《安徽省旅游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2013年合肥启动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到2015年末初步建成智慧旅游整体框架。

  2014年2月26日,安徽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显示,未来安徽将立足“一机在手、游遍安徽”的目标,围绕景区门禁系统、POS机、优惠政策、新媒体运用等重点环节,重点推进黄山市、合肥市等城市智慧旅游建设,年内推出一批智慧旅游典型。另外,安徽省旅游局将积极推动旅游消费“刷卡无障碍”,推广银联钱包、闪付等新兴产品,扩大旅游消费信贷服务。并深入推进“安徽人游安徽”活动,刺激省内旅游消费。

  据统计,去年合肥市旅游项目库录入个数892个,在建旅游项目445个,新增投资额211亿元;在建5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02个,新增投资额159.58亿元。在去年一批旅游大项目上马的基础上,今年合肥市将继续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并以不断优化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人领略合肥的风情。合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众多,不仅有李鸿章故居、包公祠等人文景点,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巢湖姥山岛等自然景观也很有看头,再加上正在建设中的万达文旅城,未来合肥将成为多样性旅游选择的目的地。

  今年,合肥市将进一步加大环巢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好天然禀赋。另外,万达文旅城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将开工建设室内恒温水世界、电影乐园和室外主题公园等项目,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针对姥山岛渔家零散的现状,实施姥山岛小渔村整体改造,增添旅游休闲要素;创建汤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启动金孔雀世界爱情公园等一批项目,实施马槽河治理,建设汤池特色街。

  此外,三河古镇创建5A级风景区也提上日程,对三河古镇景区进行全面的补缺补差、改造提升,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国家5A,填补合肥5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同时,为吸引游客前来,合肥市决定提升旅游环境招徕游客。今年合肥市计划新增两条航线,其中合肥—北京—法兰克福的航线将于今年上半年开通,合肥—上海—洛杉矶的航班有望于1月开通,在输送更多市民外出旅游的同时也带回更多的境外游客。

  合肥市智慧旅游建设初见成效,如今轻点手机可自助游。游合肥,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看到景区导航,购买门票,还可以预订机票、酒店。当游客要到某个地方就餐、住宿、游览时,发送目标地点名称到特服号码,系统将向游客发送导航彩信,以地图形式展示出从现地点到目标地点的行驶路线;“数字饭店”为游客提供当地的旅游指南,便于差旅客人掌握更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游玩去处……安徽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以及安徽省旅行社30强均将“信息化”,未来游客凭手机,通过短信、彩信、语音/视频,可获得自助导游信息服务。

  智慧合肥科技创新后劲十足

  合肥打造“智慧城市”颇有优势、大有前景。归根结底,合肥具有良好的“创新基因”。目前,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100所。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

  同时,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的创新能力。从2001年起,合肥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起国内、国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与“合肥创造”比翼齐飞。

  因此,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茁壮成长。2013年上半年,合肥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总数达666家,新申报147家。2013年1~8月,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了2490.3亿元,同比增长18%,专利申请量已破万件。无论是高新技术产值还是专利申请量,这一串串亮眼数字无不让人惊叹。

  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彰显了无尽的活力。随着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生物育种、农业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继建立,产学研实现无缝对接,缩短了“产品”变成“商品”的流程,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