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节能低碳 光明新区绘蓝图

  2007年5月31日,市委市政府推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以新的体制机制成立光明新区。

  2008年6月6日,深港联合招商的首个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杜邦太阳能薄膜生产基地开工建设,仅用不到18个月就正式建成投产。

  2009年6月29日,总投资4.3亿的重大民生项目——公明片区防洪排涝工程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正式启用,创造了“光明速度”。

  2010年6月10日,总投资2.8亿元、处理能力为15万吨/天的光明新区首座污水处理厂——光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运营。

  ……

  一个个重大高新产业项目、一个个重大城市节能项目和一个个重大低碳项目启动,都标志着光明新区产业发展和绿色建设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专家把脉 超前规划

  作为深圳年轻的城区,作为深圳重要的战略发展区域和城市副中心,光明新区成立之时,就注定了其在深圳新时期发展中的战略位置。

  市委市政府对光明新区的未来寄予厚望,要求将光明新区建设成为“绿色新城、创业新城、和谐新城”;王荣书曾专程深入新区调研,提出要“坚持科学规划先导,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打造现代化绿色新城”,在市五次党代会和“两会”报告中强调,要将光明新区打造成新的区域发展极,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并特别强调,在深圳特区一体化发展中,光明新区要率先突破。许勤市长也多次强调,光明新区要借着特区一体化的东风,起点要更高,超前谋划,加快发展,不但要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增长极,而且要成为珠江口东岸一体化的新高点和亮点。

  为确保规划的高起点,找准光明的特色和定位,光明规划国土人士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原市规划局光明分局组织专家团队,先后赴新加坡、香港、北京、天津、上海、苏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城市的新城和产业园区建设经验,确保规划的宽广视野和高起点。开展了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组织了“光明新区规划”工作坊、“深港创新圈中的光明—发展机遇和规划对策”研讨会、“绿色城市与新城建设国际论坛”、“绿色城市、光明之路”学术论坛等活动。与新加坡邦城、上海保柏等国内外实力规划设计单位合作编制新区规划,邀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规划师以不同形式指导新区规划工作。开展了中央公园概念规划国际咨询,创造性地提出了将中央公园打造为“城市客厅”的构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经过多轮激烈讨论,多番专题论证,率先提出了将新区打造为绿色新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产业、人口、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新城发展模式,谋划了环境优美、资源集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光明之路”。该理念不仅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而且受到了市、省乃至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仇保兴副部长在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曾明确指出,当今城市污染,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交通三大方面。光明新区作为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级“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我们在高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根据开发建设实际,以这两个国家级示范区为突破口、为主要抓手,以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交通为主要支柱,涵盖绿色空间、绿色社区、绿色生态系统,坚持规划引领,不断探索前进,全面推进现代化绿色新城建设。

  原市规划局光明分局基于先锋性与“可操作和本土化”相结合的要求,精心组织编制了《光明新区规划》,确定了新区“由大运量公共交通引导发展,自然生态与人工环境有机渗透、密度分配合理、产业先进、功能混合、资源循环、生活多元”的美好蓝图。

  光明新区规划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引新区建设发展。

  首先,率先提出绿色规划理念。新区各项规划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在重点发展、引入高科技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总部企业、创新型产业的基础上,注重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努力打造“现代化绿色新城”。

  其次,注重产城融合,打造活力宜居城市。新区规划坚持地上与地下结合,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倡导城市功能混合,摒弃过去特区外“只见工厂、不见城市”的发展老路,努力打造产业发展、环境友好,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活力新城。

  再次,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注重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新区规划优先考虑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民生设施建设,以及茅洲河等重要河道治理、生态控制线保护、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育、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等,注重为新区未来发展打牢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保护延续的等基础,力求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新型发展之路。

  绿色新城 全面铺开

  光明新区生态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绿地覆盖率占土地总面积的53%,水域和未建设用地达114.4平方公里,拥有深圳市最大的可连片开发区域。新区基本农田改造任务1.7万亩,预留了巨大绿色生态和产业空间。

  光明新区珍视和倚重这份富足的自然生态资源,从成立之初就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打造“绿色新城”,以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为统揽和突破口,持续探索努力,目前已将新区建设成为全国已评定和在建绿色建筑最多、最大的绿色建筑示范区。

  光明新区着力打造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空间、绿色社区、绿色生态系统、绿色城市形象,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一套制度:先后出台了《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领和行动方案》1+6文件,探索制定了“绿色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编制40多个绿色专项规划,制定了严格的《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新区还率先提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基本概念;率先启动编制绿色建筑示范区专项规划;率先在保障性住房推广绿色建筑标准;率先强制政府投资项目及一定规模的社会项目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率先规模化建设综合管沟;率先建设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在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看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契合光明新区的实际。他表示,加快新城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就是要始终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生态第一,以两个国际级生态示范建设为主要抓手,先绿化后开发、先绿化后发展,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加快提升城市形态,努力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建设绿色新城,打造深圳绿谷,为深圳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树立标杆。

  具体做法是:一是认真落实“绿色规划”和支持政策体系,在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社区等方面,落实到具体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区域效应。二是高标准推进“两轴三片”开发建设。把光明大道和观光路两轴,新城公园周边片区、广深港门户区、平板显示园区“两轴三片”区,作为新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高标准规划建设光明新城中心区,树立新区绿色城市形象。三是全力推进一批重点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事关新区城市形象的重点项目建设。要转变观念,加强项目策划,加快项目前期,以小钱带动大钱,为未来5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储备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继续大力推进已开工的公明商业中心等7大城市更新项目建设,通过城市更新,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新区城市形象。

  产城融合 优势尽显

  目前,光明新区骨干交通网络已形成,光明大道、观光路、光侨路等一批城市重点主干道已基本竣工;光明门户区、平板显示园发展单元正在全面实施,招商、华强、腾讯等一批重点企业即将入驻,华星光电、研祥、杜邦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基本完工;光明、公明老中心区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已开工或即将开工;公明中心公园及一大批邻里中心、社区公园等公共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完成;基本农田保护、生态控制线保护、生态保育等工作全面开展……一座产业发展、低碳生态、充满活力的绿色新城正在珠江东岸迅速崛起!

  浏览新区卫星图,可以发现光明三大发展单元规划区是新区未来产业发展、新城建设的主导区域。光明门户区发展单元将依托广深港客运专线及其周边生态资源,以招商、华强、腾讯等重点企业为主,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生态旅游等功能的现代化城区;平板显示园发展单元将依托地铁六号线和龙大高速公路,以华星光电及其配套产业为主,打造成以高端显示科技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使之成为一个产城融合的活力城区;光明中心区发展单元将依托中央公园、地铁六号线及周边资源,按照“深圳重要的城市副中心和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配套服务中心”功能定位,打造全新的具有低碳生态示范意义的绿色中心城区。

  公共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备程度体现着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新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已完成,近几年新区将重点规划建设新区行政服务中心片区、中小企业总部片区、观光路及光明大道两侧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市政道路等配套工程建设,推进中央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社区公园、邻里中心等民生设施建设。同时结合城市更新完善老城区市政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设施。

  现在公明、光明传统老城区的城市更新规划正全面展开,公明陶瓷厂片区等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已竣工,光明商业中心等一大批更新项目已开工或即将开工。下一步新区城市更新规划的重点是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旧村改造。新区将以全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为契机,按照社区统筹、规划引导、整体开发、试点推进的思路,一揽子解决困扰多年的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从根本上破解新区跨越发展、社区转型发展的难题,逐步改变原公明、光明传统城区的落后面貌。

  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光明新区将大力推进土地整备工作,在近几年完成约30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任务,确保重大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利落地,为新区产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从根本上扭转土地储备滞后制约新区产业发展和新城建设的被动局面。

  整理/詹文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