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脑子有病的男孩

  心理症状

  上课总是胡思乱想

  这一天,一对父子紧急预约来访。原本心理咨询不同于危机干预,通常情况下,是不适合紧急接待来访的。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事实上却总也难免紧急来访的情况。现在,这对父子的紧急来访又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高中男孩,早些时候就开始说自己脑子有病了。这一天男孩感觉实在不行了,恳求父亲陪同他去外地看心理医生。就在准备出行的路上,男孩的父亲辗转了解到了我的信息,于是,电话请求能够即刻接待他们的来访。如此急迫的情况,让我不得不再次破例接待了他们的紧急来访。如此紧急来访,男孩究竟怎么了?

  与他们父子初步沟通后,了解到困扰男孩的问题是这样的:

  男孩17岁,正读高二。自己知道到了该努力的时候了,但是,就是进入不了学习状态。上课的时候,自己很想听课,可就是听不进去,就是静不下心来,有点动静就走神,总是胡思乱想,也不知道想些什么,反正就是听不进课,课堂上经常睡觉,不是想睡觉,可就是听听课就睡着了。同时,男孩的生活也陷于混乱,该起不起,该睡不睡,上课下课,稀里糊涂。为此,老师请过家长,家长也闹过男孩,男孩也表示坚决改正,可是过后还是老样子,还是听不进课,还是胡思乱想。再一次被老师请家长之后,男孩感觉自己脑子有病了,心理有病了,就想看医生。最近又一次被老师请家长,男孩就恳求父亲陪同去看心理医生了。

  听不进课?总是胡思乱想?有些患强迫症的学生确实会有类似的表现:听不进课,总是胡思乱想。现在,虽然男孩自己说有病了,但是,能够仅凭他自诉症状就诊断为强迫症吗?心理咨询需要对所谓症状进行心理探究,追根溯源,找到症状背后的来龙去脉。

  心理诊断

  源于连续的心灵强震

  原来,男孩在初中的时候是个尖子生,凭自己的实力考进了现在的重点高中。

  男孩怀着兴奋的心情走进高中校园的时候,看到了初中的一个同班女孩也考进了这所重点高中。陌生的环境里遇到了过去的同学,两人都有一种亲近感。更何况,初三的时候,男孩就对这个女孩的有过朦胧的好感。他乡遇故知的亲近感,加上朦胧的好感,在两个人心里快速的发酵了,发酵成了少男少女的初恋之情,在男孩心里这份恋情更深更重。

  本来,高一正是很多新生由于心理准备不到位容易滑坡的时候。于是,没等沉醉在恋情中的男孩清醒过来,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结果已经揭晓,男孩的成绩由初中时候的名列前茅,变成了现在的名落孙山。巨大的落差,让男孩一下子晕头转向了。女孩的成绩虽然没有这样糟糕,也受到了影响。

  就在这个时候,老师知道了男孩与女孩的恋情,开始做他们的工作。结果在期中考试后,女孩提出了分手,首先斩断情丝。考试成绩的巨大落差带来的心灵强震还没平息,女孩的分手简直又是一场心灵强震。连续的心灵强震,让男孩的心招架不住了,震得是一片混乱。这样的心态下,考试名次自然是一再下滑,终于到了班级最后。就在这时候,男孩出现了听不进课胡思乱想的所谓症状。

  至此,男孩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了。学业失败的打击,初恋失败的打击,让男孩的心混乱不堪,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怎么收拾好自己如此混乱的心?除了胡思乱想又能怎样?很明显,这哪里是什么强迫症?

  哪里是医生用药可以治好的病?

  可是,男孩为什么坚持要看医生?

  心理探究

  为了心理自我免责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男孩确认了自己脑子没有病,也弄清了自己心理问题的来龙去脉。随后,我们的对话转入到为什么要坚持看医生这个问题上来。

  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说说看,为什么自己坚持要看医生?

  当时就是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病了。

  你要去看医生,是期望医生说脑子有病,还是期望医生说脑子没病?

  您的话是什么意思?

  不用猜我的意思。

  我只是说,人做每事总是有预期的,你是期望医生说有病,还是期望医生说没病?

  我觉得我脑子有病,也就期望医生说有病。

  好,实话实说,这是当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吗?

  对,当时我真的希望医生说我有病。现在已经知道自己没病,可当时为什么却期望医生说自己有病呢?

  因为我不懂。

  不懂,为什么不期望医生说没病呢?

  因为,因为,如果是有脑子病了,我会感觉心里好受一些,轻松一些……

  男孩最后似乎不经意的这句话,恰好说出了他所以坚持要看医生认为自己有病的心理动因。当人们面对某些困境的时候,常常希望自己有病了,甚至会真的有病了。这样的“病”给人什么好处呢?因为有病了,可以让人感觉自我责任减轻了一些,心里暂时轻松了一些:陷入这样的困境,不怪我这个人,怪我这个病。这种心理自我免责,就是把生活困扰转化成身心疾病的好处。男孩说的心里会好受一些,轻松一些,就是这个意思。而且,不用等医生说,男孩认为自己脑子有病了这种想法本身,就已经在潜意识里起到了心理自我免责的作用,起到了自我减压的作用。

  这就是男孩所以总认为自己脑子有病的心理秘密。

  心理自救

  从眼前的小事做起

  男孩领悟了上面的意思,主动提出了现实的问题:那我该怎么办呢?

  很高兴男孩的领悟。无论怎样的心理机制,靠自我心理免责不过是一种麻醉剂,总不是根本的出路。男孩的根本出路是什么呢?

  为了寻找出路,我们做了很多交流。

  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面对现实,直面困境,顽强自救。男孩深切领会到,逃避责任不是办法,不是出路,而且会真的毁了自己。困境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必须勇于面对。但是,具体说该怎么办,男孩还是有些茫然,他说自己已经是最后几名了,还能重新找回以前的好名次吗?

  我的建议是,先从眼前的小事做起。

  就此我们作了交流,男孩领会了从小事做起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成功几乎都是从小事做起的。现在,男孩该从什么小事做起呢?最后我们确定,先从正常作息开始,让自己生活正常化。然后再制定学习的具体目标。总的说,要坚持小步子原则。这样,更容易看到希望,更容易激发动力。至于最后的名次,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现在不要管它。

  最后,与家长沟通了情况,也达成了共识:对孩子,暂且不要求分数,重在要求生活正常化。只要帮助男孩生活走向正常化,就意味着帮他开始了切实的自救之路。沿着这条路,必会逐步走出困境,走向新的希望。

  大约两个月后,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了男孩的好消息:他可以正常听课了,最近一次的考试也开始进步了。男孩的语气中,充满了重新找到希望的欣喜。我知道男孩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也知道男孩前面的自救之路还很长。但是,这总比自我心理免责更现实,更可靠,更有希望。

  文/马志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