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成长

  孩子快上中学了还爱哭该如何教育?

  Q:我姓杨,自己也不是爱哭的性子,但儿子从小就很爱哭,以前总认为他还小,长大了这种习惯会改。可是,下学期就要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依旧爱哭。我和他爸爸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儿子超级爱哭,甚至比女孩还爱哭。

  也许儿子爱哭是有原因的。因为小时候,儿子得了疝气,动过一次小手术,老一辈总是提醒我们不能让他经常哭。所以,从儿子一点点大的时候开始,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哄着他、顺着他,为的就是不让他哭。可没想到到了现在,后患无穷。

  再过一年,儿子就要小学毕业了,按说也不是小小孩了,可是,只要稍稍不如他的意,他就爱发脾气、掉眼泪。有时,你和他讲两句话,他听得不高兴了,也会开始哭。哭,似乎成了儿子发泄情绪的唯一方式。这让我无比烦心:儿子爱哭的毛病什么时候才能改正?

  儿子不仅在家里爱哭,在学校也是。他的性格特别脆弱,没有什么抗挫力,但脾气还特别暴躁。有时同学跟他开开玩笑,打打闹闹,结果他总是以哭收场;倘若老师因为他犯了错误批评他,他也免不了以泪洗面。女孩儿是水做的也就罢了,可是,是男孩啊!这让我和他爸都没辙了。我们和儿子讲过道理,告诉他有事好好说,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也因此打过他、骂过他,但他“哭心不改”。儿子还特别胆小,平时上厕所和睡觉,也都得我和他爸爸在边上陪着。

  儿子静下来的时候很乖。可是,我担心上了中学儿子还爱哭。这么爱哭的男孩以后走上社会又该如何立足?

  我们怎样才能让儿子改掉动不动就哭的坏习惯?

  A:像上文中提到孩子的一些爱哭胆怯的表现,在独生子女中越来越常见,家长太过溺爱孩子,怕孩子哭,所以,从小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他、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对于孩子爱哭,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爱哭不代表脆弱,哭是一种人类本能的情绪发泄方式,用来平衡、梳理心情的一种方式。家长不要总认为男孩哭鼻子是没有出息。忍着眼泪固然可以让孩子保持很坚强、很勇敢的“男子汉”形象,但从健康的角度,强忍眼泪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根据人类研究,人的泪眼是微碱性的透明液体,其中98%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酶类、脂类、无机盐等。人在悲痛哭泣时流的眼泪我们称之为“有毒的眼泪”。如果这些毒素不能通过眼泪排出体外,将会极大地损伤人体健康。同时,哭泣、泪水也是人类宣泄不良情绪、放松自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所以,遇到难题大哭一场,不仅可以使有害物质流走,还可以让人回复平静、稳定情绪,并很大程度释放了抑郁、焦虑。所以,有什么事情哭出来就好,不用去压在心里,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释放自己,调节好心情为的是把以后的事情做得更好。哭并不代表脆弱。哭和笑一样,只是人面对事物的一种态度,不能代表其懦弱或坚强!伤心的时候,想哭鼻子的时候,不要强忍着,想哭就哭吧!

  其次,当我们大部分人都还是婴儿时,我们总是会不断地哭泣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因为婴儿还不懂得说话,所以哭也是一种表达需求的方式,比如婴儿肚子饿了就开始哭泣。在杨女士儿子的眼里:哭等于需要得到满足,哭泣很多时候是他为了获得某些需要所采用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会这样?五年级的男孩已经长大,懂得说话,懂得表达自己的需要,却还是采用婴儿表达需求的方式?这是因为在男孩小时候与父母的“对抗”中,以哭闹取得了胜利,他如愿以偿,得到了想要的大部分东西,如玩具或者零食等。在父母满足孩子需要的同时,正是父母的这种妥协强化了孩子哭闹的行为,让小男孩习得了这种哭泣的行为习惯,让他从小就知道哭是可以解决问题的,爸妈都会顺他的意。

  踏入学校,可能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但是孩子只懂得用哭泣来表达情绪和需求,这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当他哭泣得到了别人的安慰时就更加强化了他的行为,渐渐就形成了习惯。所以,当孩子哭泣时,要先耐心了解原因,如果孩子真的是遇上了伤心的事情,就要好好加以安慰;如果只是很小的事情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就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

  要改变孩子爱哭的习惯,就要让他知道哭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来教育引导:

  方式一:耐心了解哭泣原因

  孩子的哭有它正面的意义,但哭得不是时候就要找出原因: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造成孩子比较脆弱,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是两个重要的原因。在感情脆弱的孩子中,约有10%是天生的,另外一些则是后天原因造成的。天生情绪本质负向、惯用哭来达成目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大人对孩子太凶、或者被忽略的孩子等等,都比较容易表现出爱哭的倾向。生活中如果当孩子遇到了伤心的事情时:如养的小猫死了,孩子很伤心;奶奶要回老家了,孩子很不舍;天气原因,去秋游的计划临时取消了,孩子很失望等等,不妨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因为……很难过,想哭就哭吧。

  孩子的情绪需要得到适当的释放。当孩子只是因为很小的事情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开始哭闹时,那么父母就要开始思考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哭。

  方式二: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哭时不能给予表扬,也不能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也不能因哭免予惩罚。哭时不表扬、不安慰,否则孩子会哭闹得更凶。最好是不予理睬,忽视其哭闹行为,这样子过一会孩子就会自己平静下来。

  等孩子不再哭闹时,可以进行交流,解释刚才父母不理他及不能满足他要求的原因,明确指出其不合理的要求及不适当的哭闹方式。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坚定自己的立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孩子的哭闹让步,让他知道哭泣并不能为他带来他想要的东西。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以后再哭闹也是没有效果的。

  方式三:启发孩子除了哭,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父母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当眼圈快要红的时候,你一定要想想,除了哭之外,还有没有更积极的方法:换别的活动、和他人商量、学会交流等,当他再为类似的事情哭时,你只需告诉他:“还有比哭更好的办法。”方法总比问题多。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于动脑筋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哭泣。

  有必要向他解释动辄哭泣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教导他遇到问题应该立即想办法去解决。如果不哭,或许还有机会得到。例如,遇到问题自己却不能解决时,可以告诉父母,向父母求助;有任何合理需要或病痛时,可以直接向父母说明。

  方式四:多鼓励,树立榜样

  称赞一些他认识的不爱哭的孩子,并鼓励他向这些孩子学习。适当鼓励孩子,当孩子表现得勇敢时,及时地鼓励他,不要乱给孩子贴爱哭懦弱的标签,否则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胆小懦弱。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应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父母在日常沟通中还要多些温柔和幽默。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文/邱雅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