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昨天是为了重塑未来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新常态,诚信,话题
  • 发布时间:2015-02-09 10:44

  2015年,所有的变革都归到一个词——新常态!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在变化的湍流中寻求突破。因为对于管理者而言,新常态等同于新突破!

  正如一位管理学家所说的:“50岁的律师完全可以坐下来沉迷于他所拥有的基础知识,但管理者却不能享受这样的奢侈。50岁的管理者也可以回顾、沉湎于过去的知识,但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会很快发现,他将失去工作。”

  新年伊始,很多人就在这“破”与“立”的过程中痛苦着、纠结着、兴奋着我们《新智囊》则在这个档口奉献本期专辑,期望能够“鉴往知来”,从近几年管理的发展历程中,捋出一点头绪和脉络,帮助中国的管理者更好地走向那业已发生的未来!

  如果有人希望我们对2009年-2014年的管理走势取一个概括性的标题的话,我们会想到——必要的革命与重塑未来!前者是行动,后者是目标!

  持续的变革让管理成了一种“时尚”

  前不久,在《新智囊》编辑部举办的一次读书会上,一位出版社的朋友分享了一本书,陈春花教授的《我读管理经典》,在她看来——管理是经典而非时尚!在该书的前言中,陈春花教授这样写道:“与企业界的朋友们在一起讨论管理的问题,常常感受到一些认知的困难,这些困难使得我不得不检讨和重新审视:是不是对于规律性的认识不足够?是不是没有把握最基本的内涵?是不是没有了“初心”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在我看来是回归经典著作,通过对于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去寻找发展中规律性的认识,来生成我们的心智与能力。”

  这个提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纷繁芜杂的、动态的表象中,找到这些规律呢?

  正如德鲁克在他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所描述的那样:“管理存在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取得成效。而我们则需要一个全新的管理范式——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的,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组织内部的还是组织外部的;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完全不能控制的。”(而这恰恰颠覆了管理的传统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我们正进入预言家们很多年前所描绘的未来。由于新一代人的出现、知识型员工、信息流通的变化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组织和人的关系正发生变化,组织的结构正发生变化,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其实,这三种变化都可以归结为“人”的变化。“人”发生了变化,在组织中,人的角色变得越来越自由(组织和人),人一起工作的方式发生变化(组织的结构),人在组织和社会间飘离(组织和社会)。

  于是,我们在这几年里,看到了一本本畅销书,伴随而来的是一个个“管理流行语”——从《再造卓越》到《创新者的窘境》,从《研磨商业力》到《湿营销》,从《重来》到《商业模式新生代》,从 《facebook效应》到《海底捞你学不会》,从《营销革命3.0》到《变革为何这样难》,从《思考,快与慢》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从《宏观维基经济学》到《社会化企业》,从《源创新》到《正能量》,从《大数据时代》到《新工业革命》,从《3D打印》到《工业4.0》,从《零边际成本社会》到《21世纪资本论》,从《引爆点》到《反脆弱》,从《跨界》到《失控》,从《连接者》到《参与感》而这几年,《新智囊》编辑部都在透过“月度价值榜”以及“年度价值榜”,为管理者梳理、沉淀着最有价值的思想与实践!

  然而现实告诉我们,所有组织都生存和运行在两个不同的阶段:今天和明天。正如我们今天所谈到的一切话题,都将成为明天的历史。明天正在变成今天,而且不可逆转。因此,管理者不得不同时管理着今天和明天。特别是在动荡的时期,管理者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明天是今天的延伸。“有条理地抛弃过去,系统地把资源集中,这是在变动的管理中任何增长战略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动荡时代的管理》中给我们的忠告。

  放弃昨天是为了重塑未来

  每一个管理者心里都清楚,放弃昨天不是目的,重塑一个新的未来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哪些今天的“时尚”会成为明天的“经典”呢?

  总结一下当今的管理流行语,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并不复杂,而且相当集中在以下几点:

  ——知识是生产工具,为知识工作者所有,并具有高度的可移动性。知识工作者提供“资本”,与企业主提供的资金是一样的,两者彼此依赖,这使得知识工作者获得了与企业主平起平坐的地位,变成平等的合伙人或者伙伴;

  ——知识成本的飞速下降。其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商业知识的增长与普及;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消除了物理上的沟通成本。这就意味着最有生产力、最能创造利润的方式是资源整合与分权式组织。资源整合相关产业链重新组合;而分权的观念已经延伸到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当中。

  ——现在的顾客拥有更多的信息,让“以顾客为中心”成为一种必然。

  于是,在管理领域,《新智囊》有了自己的新发现:

  1.管理者,一个阶层正在兴起;

  2.多学科,一个管理学边界正在被打破;

  3.向前而非向后,一个视角正在转变;

  4.向外而非向内,一个管理原点正在回归。

  而这一切,都指向了“开放、透明、分享、责任”这些新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新商业文明拥有开放的产权结构与互动关系,开放是新商业文明创新的灵魂;新商业文明追求透明的信息环境,透明是新商业文明出发的起点;新商业文明倡导共有的分享机制,分享是新商业文明形成与扩散的动力;新商业文明奉行对等的责任关系,责任是新商业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机构近几年中,对所谓的“新商业文明”的构成做了一些归纳,它们是——

  1.新基础设施

  信息通信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基础设施进入智能时代,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联网在内的智慧地球,成为人类新的基础设施。IT应用将进入分布式的公用计算(云计算)时代。

  快速响应、高度可扩展性、按使用付费、高容错率、成本大幅降低、酝酿中的各类云计算平台,将有可能发育为提供公用计算服务的巨型计算中心。

  2.新商业模式

  工业时代的大规模生产、较多地体现了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这一概念,表现为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其核心特征是,通过生产量的规模化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高效率,来持续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单位成本。而信息时代的大规模定制,更多地体现了另一个经济学概念——“范围经济”,表现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其核心是,应用共享平台可分享成本,更便宜、更快速地生产高附加值的多种产品和服务,柔性生产方式为其提供了实现的可行性。

  3.新组织

  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到向扁平化发展,信息流动从信息不对称向信息透明化、对称化发展。企业与企业关系从零和博弈竞争向生态协作发展,从价值链向价值网络转型,公司不再是最基本的组织模式,依靠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人人可以凭爱好、兴趣,快速聚散,展开分享、合作、众包乃至部落化行动。这将是一个组织的日常生活化的时代,也将是一个在家办公的时代。

  4.新价值观

  新商业文明的价值基础是诚信、分享、平等和责任。诚信将具有自发、草根、透明、可积累、可实现价值等特点;分享将具有基于兴趣和爱好、越分享越成功的特点;平等将具有对等的特点,使小企业和消费者掌握更多信息,拥有更多权力;责任将在透明化的环境下,使扬善惩恶有了强烈的现实性与必然性。

  5.新社会生活

  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生活世界相融合、“经济人”向“人”回归;社会网络嵌入经济行为;金字塔状的社会结构,将进一步地转变为蜂窝状(以兴趣和爱好实现区隔与分化、存在多个中心)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将发生巨变,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其工作领域将与互联网商务活动相关;个体将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商业自由度,生活形态发生转变,居注生活、工作、学习,从“割裂状态”越来越走向一体化。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信息技术为和谐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秩序更加良性、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一种基于诚信、分享、平等和责任的合作秩序,最终指向“选择的自由”与“自由的选择”,个体的能量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一个人面对全球市场,不再跟随大机器的节奏,拥有更多自主性、获得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

  正如佛家所言,未来心不可得。对于未来,我们的确无法知晓,但我们可以用“今天的选择”让自己的未来发生变化。要使未来发生变化,需要的不是天赋,而是胆识、实干和信念,这是人人力所能及的。要使未来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勇于创新,勤于思考。未来本身既不确定,又充满风险,但是明天终究会来临,明天终究将不同于今天。而即使实力再强的公司,倘若没有对未来做好准备,则终将会陷入困境,并且丧失昔日的荣耀和领先的位置,而不敢承担风险去促进新事物的发生,恰恰是最大的风险!因为,面对一个全新的未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这也恰恰给许多后来者一个“重塑自己未来”的机会。

  本刊编辑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