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成本,考核,采购
  • 发布时间:2015-02-09 12:13

  中国地区及企业要彻底转型,务必跳出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这不是从现在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向上游或下游发展,也不是跳到另一价值链的生产环节,而是以当地企业现有的资源为杠杆,创造新理念推动源创新来提供新价值,以此来开拓新市场。

  中国地区及企业要彻底转型,务必跳出它在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这不是从现在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向上游或下游发展,也不是跳到另一价值链的生产环节,而是以当地企业现有的资源为杠杆,创造新理念,推动源创新来提供新价值,以此来开拓新市场。

  要促成中国转型,我建议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工作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在“为中国制造”,即从事对中国人日常生活或工作有价值的创新活动。

  从宏观角度我们可看到,中国现在有流创新生态系统,但缺乏源创新企业家及源创新风投,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从制造经济转型为创新经济的关键。

  源创新是动态竞争的理念,动态战略的重点不是在现有市场,而是开拓市场,不是在现有红海竞争,而是避免红海,创立蓝海,建立一个新生态系统来实现新理念的价值。

  建立创新经济的根基是培养一群对源创新有认识,及能有效地推动源创新发展的企业、风投、创业者及政府领导。换句话说,建立一个可以不断培养源创新人才资源的平台机构将会是创新经济的根基。

  很多时候,一个行业一旦成功,周边城市便有很多企业一窝蜂地进入那个行业,这便产生了恶性竞争。这些企业很多都以改良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流程、扩大规模等流创新来保持竞争能力,比较弱的退出或被收购,强大的扩大生产规模。这虽然能使企业保持发展,但持续流创新会导致回报递减,所以净利润也越来越少。

  现在,中国很多以传统制造业为经济主体的城市,经历过2008金融海啸后都感觉到它们需要转型及创新。我看过很多中国城市的发展计划,大家都进军这些行业,而且都从事生产,这可以促进短期发展,但当大家一窝蜂进入这些高科技制造业后,历史将会重演,使他们将来面临与现在同样的困境。现在某些新能源产业,已有些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制造这些高科技产品,通常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且会产生大量废料,破坏当地环境,加之它们位于产品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得到的价值分配比较低,因而没有投资能力更新及推进科技前沿,最后只有以低价维持市场地位。

  中国地区及企业要彻底转型,务必跳出价值链中的生产环节。这不是从现在价值链的生产环节向上游或下游发展,也不是跳到另一价值链的生产环节,而是以当地企业现有的资源为杠杆,创造新理念推动源创新来提供新价值,以此来开拓新市场。对选择产业链的问题,我常常给出的回答是:“从地区转型的角度,选择产业链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创造新价值,基于地方现有的资源,如何通过源创新来推动创造与他人不同,而且难以效法的新价值。”也就是说,中国转型的焦点问题不是产业链的选择,而是创造什么新价值的选择。

  中国转型的焦点:为中国制造

  创造新价值给谁?创造了新价值之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我们是否有优势能创造这个新价值?这都是选择创造什么新价值的关键。要促成中国转型,我建议政府、企业、投资者及工作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在“为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即从事对中国人日常生活或工作有价值的创新活动。为什么我以此为中国转型的新价值选择?主要有以下五大理由。

  很多市场专家估计,到2015年中国的市场将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市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也就是说中国市场隐藏着极大的商机。

  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包括对客户理解的能力、建立关系网的能力及把理解转为价值的执行能力,而这些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构及环境相吻合。所以,如果中国企业有正确的目标、心态、意志及方法,那么在开拓中国新市场方面,肯定会比外国企业更有优势。

  通过开拓国内新市场,可建立健全国内市场结构、分销渠道以及供应链结构,而这个新生态系统所创造的总价值的大部分可由国内企业成员分享,而且提高各成员的利润。再者这个新市场结构可以为将来中国科技创新的商业化提供帮助。

  开发新市场是源创新,因此可触发及引导地区内其他相关行业加入,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这可以使中国实现和谐发展;同时,源创新能带动风险投资群体的成立,这是建立持续创新生态系统的先决条件,也是创新经济的根基。

  因此,中国制造业如把焦点放在Made for China,它们不但可以找到新的商机,而且可以通过源创新的成功经验,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这与“内销”的概念不矛盾,但不完全一样,内销的重点是把现有的产品推销到国内市场,而Made for China不仅扩大国内消费,而且为中国民生创造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新价值,以此来开发国人的潜在需求,开拓国内的新市场;它不是简单帮助企业提高产量,而是通过源创新帮助企业转型,建立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造福当地和全中国。

  要实现这个新理念需要政府与企业能目标融合,通力合作,各尽其责,推动源创新理念。国家经济转型可以由个别企业带动“从下至上”,也可由中央政府引导“从上至下”。美国历来的转型,大都是从下至上,而中国历来的转型,大都是从上至下,但不论哪种方式,转型成功的关键是上下目标可融合。在这里,我把转型分为三个层次:国家转型、地区转型、企业转型。

  企业转型

  从1980年开始,中国企业大都以低价产品占据市场,其中有创意的企业家,除低价外还着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以流创新来发展市场,很多也慢慢地成为了大企业。这个发展历程也使它们形成了流创新的文化,它们的理念是“价廉物美”是成功的关键。因为习惯了流创新文化,所以当这些企业面临停滞的局面时,它们都试图以流创新来取得突破,如加速新产品研发、再造优化流程、合并以扩大规模及进入外国成熟市场等等,但都不成功。

  控制成本是这些企业以往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它们都建立了流程管理文化,重点是建立工作流程,如采购流程、生产流程等,每一流程都得先经过考核。但这种高度控制的流程恰恰会阻碍创新,例如控制费用,在批准一笔费用前,要确保这花费能立即带来收入。这使企业难以进行新尝试,不能以创新来寻求突破。

  源创新要求企业有灵活性,有创造能力,能凭借对两面客户的了解创造价值,但中国企业的流创新及流程管理文化使员工只有执行能力,而缺乏灵活性,更不要说对两面客户能有了解,因此中国企业的文化都不利于推动源创新。所以,中国企业若要转型成功,首先要重新建立适合的源创新企业文化,否则,即使有一个很好的源创新商业模型,也难以成功地执行。但这源创新企业文化不能与原有的企业文化完全相反,不然企业内的阻力会很大,使转型无法推动。

  《源创新》

  作者:[美]谢德荪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美] 谢德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