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创新是一场身不由己的革命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消费者,区分,话语权
  • 发布时间:2015-02-09 11:59

  2010年度十大最具价值经管图书

  1.《再造卓越》

  2.《创新者的窘境》

  3.《第五项修炼·心灵篇》

  4.《研磨商业力》

  5.《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6.《公司的力量》

  7.《大而不倒》

  8.《公众风潮》

  9.《湿营销》

  10.《重来》

  在这一年里,你会发现,顾客们正在博客上大谈你的产品,在YouTube、土豆、优酷上改编你的广告,在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上定义你的品牌,在Facebook、开心网上联合起来对付你更松散和平等的网络参与结构、更开放的企业边界和虚拟组织、更模糊的个人与组织的区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真实地到来了——消费者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

  企业面临不得不进行的创新,如果说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试图去总结“为什么伟大的企业能够持续地成为伟大的企业”,那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说的则是,在伟大企业倒下的尘埃之中,如何寻找成功创新者的足迹。

  个人创新和组织创新是这个时期的讨论热点。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中认为,组织学习或学习型组织的修炼,或许可以被看作是第一副(也可能是最后一副)不带毒性的、甚至与中国过去辉煌的本源相一致的进口药方,中国需要有组织的“转变心灵”的学习实践。

  苹果成功的基因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做跟别人一样的产品是一种耻辱”。跟着苹果学创新让《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这本乔布斯传一度卖断了货。

  借由互联网上的社会性软件聚合群体,以温和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品牌的追随者,并赋予消费者力量,鼓励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贡献和分享内容,影响商家的新产品开发、市场调研、品牌管理等营销战略,汤姆·海斯和迈克尔·马隆在其《湿营销》中让广大读者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他们难能可贵地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互联网新经济带来的“湿营销”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湿”的本质其实就是回归人性的真诚关怀,回到人类社会之初,那个充满感情和信任的人际关系中。从“干”到“湿”也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湿营销”也是一种不断发展进步的营销方式。

  在商业领域中,谁都担心“重来”所带来的难以负担的巨大成本!当现代管理学已经走到“经典”的时候,当新型组织已经不断涌现的时候,当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以往没有的时候,当我们的前面没有了“样板间”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来”,我们需要去繁从简的“实践”,《重来》这本书带给我们“重塑”自己的勇气!

  《再造卓越》

  [美]吉姆·柯林斯

  中信出版社

  【上榜理由】

  认真分析了11家在历史上走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企业,并对这些企业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历时4年多的研究项目向我们揭示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和遭人遗忘或濒临灭亡。作者所作的这种概括非常深刻,揭示了卓越公司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抓住了卓越公司走向衰落的共同特征。出现衰落的卓越公司虽然所处行业不同,规模和经营模式不同,但衰落的过程和特征却是同样的。本书并没有仅仅谈论昔日业界巨鳄江河日下的案例,而是着眼于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收获,从而更好地将其付诸实践。

  《创新者的窘境》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中信出版社

  【上榜理由】

  多数成熟企业在策略选择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破坏性创新的可能失败与继续在竞争市场中挣扎之间,大家都选择了后者,这本书研究的起点是“伟大的公司为什么会破产”。这与吉姆·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的研究方向正好相反,柯林斯试图去总结“为什么伟大的企业能够持续地成为伟大的企业”,而克里斯坦森说的则是,在伟大企业倒下的尘埃之中,如何寻找成功创新者的足迹。克里斯坦森提出了“摧毁性(Disruptive)技术”的概念,成为为数不多的高科技领域核心的“元问题”之一。本书讲述的是在面对某些类型的市场和技术变化时,公司无法保持其在各自行业中领先地位的原因。这里所讲的并不是任何一般的公司,而是那些以精于管理著称的公司。它们是大多数经理们羡慕并尽力效仿的公司,是以很强的创新和执行能力闻名的公司。这些公司无法回避困境,但也可能走出困境。全书提出了一个理论性强、具有广泛适用性、并在管理上有实际意义的分析框架,可用于解释突破性技术以及这类技术如何促使一些历史上管理最好的企业失去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

  [美]彼得·圣吉等

  中信出版社

  【上榜理由】

  本书是对学习与变革的理论新进展的一次深入探索。彼得·圣吉等组织学习运动的先驱,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了一系列涉猎范围广泛的对话,深入探究了“有转化力的变革”(transformational change)的特性:它是如何产生的?它给严重失衡、危机重重的当今世界提供了哪些全新的可能性?本书针对商业、教育、政府和领导力等方面的问题,介绍了“体悟当下”(presence)的概念;这是个源于自然的概念,即整体中的任何局部都能完全呈现整体的全部。作者们发现,我们往往陷入旧的观察和行动模式,不能自拔。但通过促进深层学习实践,我们就能提高对更大的整体的意识水平,形成能够帮助整体发展并塑造未来的行动。组织学习或学习型组织的修炼,或许可以被看作是第一副(也可能是最后一副)不带毒性的,甚至与中国过去辉煌的本原相一致的进口药方。在完全恢复自身力量和原创性以前(这也许要50年时间),中国仍然需要以开放促进改革,但现在的外部输入必须与中国本土的自然疗法、传统滋补药物乃至反思静修等方法结合起来,中国需要有组织的“转变心灵”的学习实践。

  《研磨商业力》

  [日]大前研一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上榜理由】

  大前研一在新书《研磨商业力》中大声发出警语,企业人士该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在变动中生存?为何磨出自己的“型”如此重要?所谓“型”,是指思考逻辑的方式是否有一个“型”。企业人士随时可以用这个“型”,来对商场上、企业中所碰到的大事做出对的判断,让自己成为炙手可热的企业界人才。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工作的方式已与过去截然不同。数据的书写方式、联络的进行方式以及书面请示的传达方式等,也都有所改变。甚至过去的经验也可能成为新工作方式的阻碍。大前研一总结出了五种能力:洞烛未来的先见力、逻辑思考的突破力、一言九鼎的影响力、效率倍增的工作力、平衡人生的人间力。大前研一的新“五力”,教你如何克服困难,研磨出自己的“型”,成为炙手可热的商业人才!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美]杰弗里·扬威廉·西蒙

  中信出版社

  【上榜理由】

  本书记录了在富有开创性的数字化商业时代,一位令人羡慕的业界风云人物乔布斯的经历和生活。乔布斯本人在生活和创业过程中经历的大起大落在本书中有详尽的讲述,对于其工作和人生的诸多变化,作者杰弗里·扬也作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报道,试图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乔布斯和他缔造苹果帝国的过程。从小对电子产品的好奇心让乔布斯与他的儿时玩伴沃兹创建了苹果公司,他似乎拥有无穷尽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和新奇产品,这不仅改变着他自己的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也时刻改变和影响着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未来科技的认识。作者走访了很多乔布斯过去的同学、朋友、同事,用第三只眼睛来看乔布斯,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苹果成功的基因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做跟别人一样的产品是一种耻辱”。

  《公司的力量》

  《公司的力量》节目组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公司无处不在。尽管让人爱恨交织,但这个名词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司凝聚了每个生命个体,并把它变成强大于任何个人的经济动力。公司是什么?中国公司离一个伟大的公司还有多远,中国离一个真正的大国还有多远?在《公司的力量》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回答——公司不该是权力的工具,而应是普通人展示智慧、汇聚能量的舞台。公司不该是金钱的奴隶,而应是带动社会创新和进步的动能。公司不该是冰冷的机器,而应是以人为本的倡导者和受益者。公司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根本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活的有机组织”,在外部压力和环境变化中,它可以不断进化和完善。当公司的组织效率用在掠夺和压榨的时候,它成为恶的乘数。而当公司的效率用在创造和创新的时候,它成为善的乘数。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一遍文字版的《公司的力量》,肯定会有更具价值的收获。毕竟,你得相信五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上百位著名企业家和学者针对一个题目的思考和表述:数十位资深电视人两年的梳理和钻研加上上百万元的投资所产生的智慧肯定有着不菲的价值。

  《大而不倒》

  [美]安德鲁·罗斯·索尔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榜理由】

  自2007年开始,“资产泡沫”“房地产泡沫”等等说法开始见诸媒体,《大而不倒》这部书说的就是这个肥皂泡“噗”的一声破灭时候的人和事。本书提供了一份对于危机前后整个过程的“内线陈述”。这份“陈述”精心写就,跌宕起伏,不时还带有讽刺意味。习惯于被仰视、被学习的华尔街,这一次成为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什么让那么多以风险管理为职业的金融家放弃了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与底线?是什么动力在推动这些金融家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运行、而把金融交易越来越推向赌博的方向?是什么原因使得美国的监管者在如此大的金融危机即将爆发时依然视而不见、危机爆发后无力回天?华尔街发展历史上那些构筑这个金融中心基石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市场的敬畏感都到哪里去了?《大而不倒》一书可以说从特定的视角记录了这个危机演进的过程,并对我们的这些疑惑提供一些思考的素材。

  《公众风潮》

  [美]查伦·李乔希·贝诺夫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榜理由】

  本书更像一本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网络的操作手册,作者的观念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大智慧:新一代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获得海啸般快速而且巨大的影响力,是因为2.0互联网“放弃”了一些东西,比如:更松散和平等的网络参与结构、更开放的企业边界和虚拟组织、更模糊的个人与组织的区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真实地到来了——因为消费者拥有了以低成本传播为特征的“口碑营销”话语权。《公众风潮》不只是探讨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对商业实践可能带来的正反面意义,而是更注重实战性、操作性,把更多的笔墨着力在“公众风潮”下如何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企业战略。

  《湿营销》

  [美]汤姆·海斯迈克尔·马隆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榜理由】

  “湿营销”是指借由互联网上的社会性软件聚合群体,以温和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品牌的追随者,并赋予消费者力量,鼓励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贡献和分享内容,影响商家的新产品开发、市场调研、品牌管理等营销战略。作者却难能可贵地从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互联网新经济带来的“湿营销”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湿”的本质其实就是回归人性的真诚关怀,回到人类社会之初,那个充满感情和信任的人际关系中。从“干”到“湿”也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湿营销”也是一种不断发展进步的营销方式。运用网络时代的传播秘籍——湿营销,通过进行精准的区隔性诉求和创意、让诉求信息在用户与用户之间不断呈现病毒式扩散、与用户深度互动、建立动态的数据库,从而实现湿的品牌和湿的销售——用户乐于传播的品牌口碑,这样品牌的传播就不会因营销活动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不断地持续,同时,对产品的购买结束实际上没有结束,而是分享的开始、推荐给他人的开始。

  《重来》

  [美]贾森·弗里德[丹]戴维·海涅迈尔·汉森

  中信出版社

  【上榜理由】

  在商业领域中,谁都担心“重来”所带来的难以负担的巨大成本!当现代管理学已经走到“经典”的时候,当新型组织已经不断涌现的时候,当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以往没有的时候,当我们的前面没有了“样板间”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来”,我们需要去繁从简的“实践”,这也许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大多数企业管理的书籍都会告诉你:制订商业计划、分析竞争形势、寻找投资人等,而这本书呈现的是一种更好、更简单的经商成功之道。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计划实际上百害而无一益,为什么你不需要外界投资人,为什么将竞争视而不见反倒会发展得更好。事实上你所需要的比你想象的少得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