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三大领域的增长潜能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新常态,农业,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5-02-10 08:07

  核心提示:农业、基础部门、互联网的改革,能够进一步释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有一些新现象、新态势正在发生。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当下的中国,有三个领域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生产率。

  第一个领域是农业。我们应该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更多地释放农村的潜力。

  现在,我们的农业发展方式并不可持续。我国的农业就业比重为30%,产值比重是10%。实际上,中国农村的就业比可能远远不及30%,因为农村真正种粮的农民并没有那么多,但肯定高于10%。这意味着,农村里每一个人的产出相对而言较低;其次,中国主要的大宗农产品价格和国际市场严重倒挂。在2014年9月,国内的大米价格比国际价格高出14.7%、小麦高出28%、玉米高出24.8%、猪肉高出97.9%、大豆高出30.5%、棉花高出51.5%。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已经很高,但农业生产成本的迅速上升,导致农民本身并不赚钱;同时,我国的农产品补贴,已经超出了WTO的农产品补贴限制。再加上土地板结、重金属污染等等问题,很显然,农业转型迫在眉睫。

  对于农业发展而言,转变的核心就是提高生产率。首先,应该让土地更加集中,集约经营;其次,要让30%的农业就业比重进一步下降,要知道,如此之高的农业就业比重,意味着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存在问题。应该有更多农民从农村出来进入非农产业,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如今,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农业中的劳动力供给人数已经大大减少,而非农部门工资水平上升很快。那么,如果在农业领域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率,就会进一步释放劳动力,让非农部门的工资稳步、均衡上涨。

  第二个领域是基础产业领域。这是一个非贸易的概念。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的竞争理论在中国十分流行。他在《日本还有竞争力吗》一书中指出,日本在二战以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存在一个软肋。当时,日本的出口产业很有竞争力,但国内,特别是非贸易部门的效率很低。所以,波特教授认为日本是二元结构,如果日本不解决这一问题,那么日本的竞争力将会面临考验。日本这几年的经济状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问题其实也比较严重。中国的基础领域大多都是行政性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将会大大提高这些行业的生产效率。

  第三个领域是互联网。近两年大热的网络购物节,不断地刷新了消费数据。我认为,B2C只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开始,好戏和大戏还在后头。互联网能够解决经济活动中大量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极大地减少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浪费,最后产生一个新的经济运行平台,或者说是一场革命。当这种革命从消费端推进到生产环节,我们将会大量节省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

  如今,各个行业在经济放缓期中进行洗牌,进行产业重组,这也正是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世界级的大企业。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