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大道传薪--回望邵声朗先生的艺术人生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邵声朗,艺术,叶浅予,雷电颂
  • 发布时间:2015-02-10 09:06

  2014年岁末,中国艺术界痛失巨匠--在画坛享有盛名的画家邵声朗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3岁。

  邵声朗是湖北美术史乃至中国国画史上不可忽视的代表人物之一。改革开放初,他与周韶华等10位国画家组建了晴川画会,这是国内最早的画会之一,被老一辈国画大师叶浅予先生赞为“长江画派”,受到中国画坛的广泛关注。

  邵老一生热衷到险山峻岭采风,笔墨间激荡着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从不媚俗,也从不保守。其山水画,以“开门见山、山有丘壑”的绘画风格著称,开门见山即是远看奇伟、气势逼人,山有丘壑则是近观华滋、耐人寻味。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程式,发挥了书法线条内在运动的潜质,以千钧之力写山水之魂魄,从自然时空中提炼出鲜活的山水精神,创立了我国现代水墨山水画领域独特的风格面貌。

  邵老的代表作品《雷电颂》借鉴出土楚漆器纹样,以红黑二色,在奔腾的笔触下,组成雷霆压顶之势,表现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傲骨。作品《霜林艳》则将红色的枫叶和背景的墨绿、山岩的青灰互为对比,在节奏分明的色彩韵律中,表现出秋山的巍峨和秋色的艳丽,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被评为优秀作品。

  每次面对邵老的画作,总有一股“楚山汉水”的清新气息扑面而至。江汉平原、鄂西山区和长江三峡是他情有独钟的创作题材,邵老热爱荆楚大地的山川草木,他熟悉这里的乡亲父老,他说只有置身在家乡的乡土氛围中,才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内心才会迸发出强烈的创作冲动。正源于此,邵老的作品被人评价是“形从生活来,意从笔底生”。

  邵老继承了其恩师、国画大家李可染先生“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艺术精神,广取博学,注重笔墨的融会和气脉的贯通,将书法入画,通过如重锤飞落般的笔法,产生一种干涩拙劲的力量,并用强烈的色彩团块与墨色对比营造虚实动感,创造出大气势、重节奏,色墨浑然的气韵山水,由此构成他独特的笔墨风韵和语言样式。邵老的学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陈孟昕说,“观邵先生作画,以书法入画,以画写书,书画同笔,屋漏痕迹,力透纸背……是一种美与力结合的宣泄和释放,是一种书与画融汇的经典和范式。”

  邵老不仅开湖北画坛一代之风,更是为画坛培育了不少英才。他在湖北美术学院任教60余载,教过第一批研究生,当过美术研究所所长,桃李满天下。如今活跃在湖北画坛的中青年国画家大多是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

  不曾想,邵老离我们远去。“寄情山水筑胸中块垒声声雷电闪耀一生,写意人生秉案头红烛朗朗笑语光彩千古”,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亲笔题写的挽联,总结了邵老追求艺术播种桃李的一生。祈愿邵老的艺术人生永远启迪后学,大道传薪。

  陈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