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人舞”成就世界经济奇迹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经济体,通胀,金融危机,财政
  • 发布时间:2015-02-10 08:13

  核心提示:别看中美两国摩擦不断,其实谁也离不开谁。两个各有缺陷的经济体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依赖、互为补充,“双人舞”成就了世界经济的高增长。

  长期以来,几乎所有国外经济学家都在呼吁中国要以增加内需为首要调整方向。但要实现这个调整,首先得解释一个问题,为何这个高投资、低消费的“不合理”结构能让中国经济维持30年的高增长?

  当今世界,各国领导人都不是终身制。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政治家们考虑的问题往往是短期多于长期。能够超发货币而没有通胀,大多数人都会超发货币,赤字财政背后的逻辑也是如此。领导人为讨好选民,导致西方世界福利主义盛行,财政赤字高得令人咋舌。对整个世界的寅吃卯粮,凯恩斯经济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为政府扩张货币、热衷赤字财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财政、货币双重扩张,导致了高消费、低储蓄的美国生活方式。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撑,使得这种高消费、低储蓄生活方式得以维持。但高消费、低储蓄的美国生活方式得以维持,必须有低消费、高储蓄的其他经济体来与之相匹配才有可能。作为世界经济的封闭整体,经济均衡必须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中国由于人口红利以及体制性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产生低消费、高储蓄,恰好成为美国经济的匹配体。

  当然,中国也有超发货币和赤字财政的冲动。不过,钱的用途大有差别。美、欧拿钱派发福利,中国则用来投资。因为国有经济比重高、政府介入具体经济活动深等,中国经济显著地表现出消费压抑、投资冲动和产能过剩的特征。

  国家整体储蓄大于投资,必然表现为贸易顺差。没有外部世界的吸收,生产的再循环就不能继续,中国经济不可能持续高增长。所以外需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美国要求中国把出口顺差限制在GDP的4%以内,那是别有用心;但国内有些人反对鼓励出口,认为出口是在补贴外国消费者,这就无法理解了。人口结构决定了我们不能指望下一代养老,于是拼命工作,生产的产品和劳务自己消费一部分,剩余的出口创汇并做资产投资以便将来养老之用。人力不能储存,生产产品出口换汇,这是间接地储存人力。

  别看中美两国摩擦不断,其实谁也离不开谁。两个各有缺陷的经济体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依赖、互为补充,“双人舞”成就了世界经济的高增长。

  但是归根结底国家经济是怕通胀的。所以,面临通胀时,美国就要收缩货币。在什么时候开始收缩?2007年,IT革命的效应已用尽,短期里看不到能替代IT的技术革命,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已经用完。当中国开始出现民工荒的时候,世界经济靠超发货币、赤字财政来维持高增长模式就不可持续了。

  所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不只是金融危机,也是经济危机,是中美双人舞的强制性终结。

  在金融危机中,政府不得不紧缩财政,超前消费的生活方式也不再时髦。世界是否还有可能再来一次二十多亿的廉价劳动力的融入?也不可能。这说明不再有长期超发货币而没有通胀的好日子了。当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是负债经营,金融危机后,各国又都实施庞大的刺激计划,债务于是达到了极限。这也意味着再也没有长期增加财政赤字的机会了。

  谢作诗(浙江财经大学经贸学院教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