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诅咒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资源,诅咒,石油,天然气
  • 发布时间:2015-02-10 09:04

  核心提示:如果一个国家不思进取地挥霍上天的恩赐,最终“诅咒”就会降临。走出资源诅咒,关键在于制度。

  俄罗斯的这个冬天一定非常寒冷,一再触底的石油价格正是最为凛冽的寒风。

  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相关收入多年来均占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2012年,这一比例高达50.24%,在世界石油价格跌到低谷的时候,这种财政收入结构无疑将使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对于这种局面的解读很多,比如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的“阴谋论”,美国“页岩气革命”导致全球能源供需结构产生重大变化的“阳谋论”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仍然存在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在问题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是“内因”。

  俄罗斯走到如今这一步,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与产业布局才是主因。

  这很容易引人联想到经济学上“资源诅咒”的概念。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上天的恩赐,本应成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得天独厚的禀赋,但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却形似“诅咒”,使得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却因此深陷泥潭。

  20世纪50年代,荷兰在北海海岸线一带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通过开采、出口天然气,荷兰俨然新科“暴发户”。大家一窝蜂地去挣“资源快钱”,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

  由于制造业具有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乃至培养企业家的功能,制造业的衰落不仅仅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同时也导致人才的外流,结果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抑制效应,对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993年,奥蒂在研究矿产国经济发展时正式提出了“资源诅咒”这个概念,随后又有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表明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负相关性。

  当然,相反的例证也有,美国丰富的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带来了美国19世纪的大繁荣。与此类似,挪威成功实现了对丰裕自然资源的管理,从而实现了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例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摆脱了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并且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催生了更有财富增值潜力的人力资本。

  非洲内陆小国博茨瓦纳在发现钻石矿后,也没有沉溺于暴富后的无节制狂欢,而是将收益用于支持经济增长的项目投资,并致力于发展政治、金融和法律等制度基础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相互矛盾的例证其实能够证明“资源诅咒”的存在,即如果一个国家不思进取地挥霍上天的恩赐,最终“诅咒”就会降临。

  俄罗斯很显然就有这种苗头,这些年通过自然资源出口获取大量收入,使得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的动力不足,一旦初级产品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本国经济增长就受到了严重的拖累。

  如果仍然不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将一切困难归咎于外部因素,那么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前景可能难以乐观。

  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固然是一种幸运,但是如果缺乏恰当的制度安排,完全依赖于自然资源的收入,无法形成财富创造的可持续良性循环,就有可能落入“资源诅咒”的陷阱。

  孔昊(学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