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咖投资或成危途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玛咖,保健品,投资
  • 发布时间:2015-02-10 09:01

  核心提示: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上,不尊重市场规律,政府出面“指导”、“引导”一拥而上,结果所谓特色作物成为地方产业的“烂尾楼”。

  马上过年了,网上多了很多叫卖玛咖的人。玛咖从南美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已成当代经济植物“成功移民”的典型案例。它与蔓菁是远亲,属十字花科独荇菜属植物,原产地在安第斯山海拔3500米至4000米以上。南美当地人除了把玛咖当成果腹的食物外,还认为玛咖可增加体力、耐力以及抵抗疲劳。

  浏览一下网上广告,大多数是“七根虫草不如一盅玛咖”、“增强男性持久力量”、“提升精子质量”之类的。相关专家说,对于玛咖具体成分的药效和作用机理,目前国内临床研究还需要有更多的突破。2002年,卫生部正式批准玛咖进入中国,2011年批准为国家“新资源食品”。玛咖尚未进入中国药典,也就是说,它依旧只是一种食品。

  “食药不分”、保健品与药品不分,这在中国是个老问题。由于监管模式暧昧,遂催生出巨大灰色空间。来自南美的玛咖,实际上是被当作“中药”管理的。与之相似的还有虫草,虫草被当成比药品还神奇的补品,价格疯涨。

  作为特殊食品,玛咖有其自身存在的市场空间。只要信息透明、监管得当,杜绝那些明显具欺骗性的违规营销,玛咖走红倒也无妨。只是一些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及引发的“圈地运动”,使风险已不囿于经济领域。

  玛咖财富神话背后的推手,是不少为种植玛咖圈地的商家们。他们不惜注入巨资,购买种植基地,并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的模式,扩大企业可控的玛咖种植面积。最近几年,大笔资金还在涌进玛咖行业。

  与此同时,2014年,玛咖鲜果的市场价已从2013年的每公斤四五百元跌至一百多元,有的卖到几十元。但是,财富神话的效应仍在持续,巨大的跌幅并未降低商户和农户入行的热情。

  即便不谈个别“圈地”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勾连,一些地方政府起到的作用也已经逾越了界限。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上,不尊重市场规律,政府出面“指导”、“引导”一拥而上,结果特色作物成为地方产业的“烂尾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诸如广西香蕉难卖事件、湘西柑橘事件、河北小枣与海南蔬菜喂猪事件乃至山东菜农自杀事件等等,“产业做大、价格下跌、种植户遭殃”。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一种更多被当作保健品看待的食品,玛咖的走势也无法脱离保健品的市场规律。如果说玛咖产业目前的乱象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阵痛,那么,保健品行业的“五年魔咒”,更需要引起从业者重视。

  中国的保健品行业一直存在“5年生命周期论”,保健品毕竟不同于药品,它没有药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和诸多限制,这直接导致行业内鱼龙混杂,很少有红火超过5年的产品。

  作家茨威格在《巴西--未来之国》中,曾提到南美洲曾依靠橡胶、咖啡和糖,一次次获得巨额财富,又一次次因为这些作物在世界其他地方普遍种植而陷入危机。从这个角度说,一种作物的兴衰可以倾国倾城,也不为过。

  如今,被夸大神奇功效的玛咖,其带动的产业恰如沙上高楼,一旦风吹草动,大量种植户与产业投资者,不免互相踩踏。原本计划美好的投资玛咖之道,或许会成为危途。

  宋金波(媒体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