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如何燃烧的

  • 来源:江南
  • 关键字:信仰,时空
  • 发布时间:2015-03-14 14:09

  一个人,一旦被信仰鼓舞起来,他会怎样?我想,这部小说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惊人,甚至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我在写完这部小说的最后一个字时,流泪了。

  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的真实性力量太强大了,似乎有着极高的温度,可以熔化一切文学想象。但我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只能把事件当成素材,如同沏茶,让这个事件更加丰润生动,也更具感染力。但既然要沏茶,水质就很重要。

  所谓水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事件之外的故事。历史上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都会有前因后果。而这前因后果的主要因素就是人。故事中的多数人物是虚构的。但虚构有一个原则,必须有利于将这杯“茶”“沏”得更充分。所谓水质的第二层含义,则是如何将这个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这部小说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要在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背景下,表现这些人物的内心,这确实需要慎重思考。

  在现代科学中有一种“虫洞理论”。这个理论给了我灵感。可以想象一只苹果,有许多虫子从外面钻进去。这些小虫就是一个个人物所引领的叙事角度,而这只苹果也就是这部小说的时空。尽管这些小虫是从不同角度钻进去的,但它们钻进的却是同一只苹果。这是其一。其二,也正因为这些小虫是直接钻进去的,如虫洞理论所言,切入角度也就超越了时空。

  同时,也使故事本身具有了弹性。

  2014年春天,我来到台湾中部的川中岛,探访巴万先生。巴万就是我这部小说中“摩达头目”原型的重外孙。巴万的母亲和父亲还都健在。两位老人只会说赛德克语,所以要由巴万在一旁做翻译。他们为我回忆了很多事情。我从他们的眼神中又看到了当年的痛苦和哀伤。这让我感到有些歉意。当然,也印证了许多在资料中看到的模棱两可的细节。

  巴万告诉我,他现在正致力于研究自己家族的这段历史。但研究越深入,也就越感到纠结。可是,他摇摇头说,他有责任让更多的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正是巴万的这句话,让我确定了小说中“嘟奴”这个人物。

  我在写完这部小说时,已经深深爱上了“摩达头目”和他的族人。这是一群多少值得尊敬的人啊!他们敢爱敢恨,视死如归,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为了保卫自己信仰的家园可以不顾一切,他们的心……就像溪水一样纯净……

  我含泪祝福他们,在彩虹桥的那一端生活得快乐……

  责任编辑 高亚鸣

  王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