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田园城 美丽金太仓

  • 来源:当代世界
  • 关键字:太仓市,港口,田园城市
  • 发布时间:2015-03-17 09:52

  ——专访江苏省太仓市委书记王剑锋

  记者:太仓市是江苏省最发达的县(市)之一,也是离长江入海口最近的新型港口城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能否请您大致介绍一下太仓市的发展状况?

  王剑锋:太仓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距上海、苏州市中心均约50公里。市域面积810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内唯一一个既沿沪又沿江的县(市)。下辖国家级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区(筹)、科教新城、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娄东街道办事处和六个镇,户籍人口47万。因春秋时期吴王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是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也是江南丝竹发源地、娄东文化发祥地。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第二个率先”光荣使命,牢牢把握“现代田园城、美丽金太仓”建设目标,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5.33亿元,可比价增长8.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47亿元,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0.42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82.36亿元,增长4.8%。

  记者:过去一年中,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太仓市仍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实属不易。您认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剑锋:太仓在过年一年中克服重重困难,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取得了经济发展量质并举的好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高水平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经济加速转型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完成产值1036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50.8%。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达470亿元,占GDP比重达44%,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扣除零售业、房地产业)占比65%以上。积极推进“四个十万亩”主导产业落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考评全国第一。全市共有年产值突破亿元企业336家,其中舍弗勒、玖龙纸业等企业产值超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分别下降4.07%和9.31%。

  二是产业布局优化。围绕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综合型开发区为载体、以特色化园区为平台,不断提升产业集聚程度。国家级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石油化工、电力能源、轻工造纸三个百亿级的传统产业基地,培育了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个新兴产业基地,引入了世界500强、中央企业、美资企业三个特色企业集群。省级高新区成为现代化城市综合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辖区内共有外商投资企业617家,形成以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电子信息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科教新城、长江口旅游度假区、大学科技园及各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

  三是创新能力较强。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十二五”以来,本市财政科技投入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目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为3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11件。建成技术研究院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外资研发机构21家。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位、江苏省创新团队3个、省“双创”人才35位。全市267家企业与130所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49个,建成各类产学研联合体127个。各类科技金融项目累计为40多家企业提供贷款约1.5亿元。

  记者:近年来,太仓市对外开放成效突出,尤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请您介绍一下,太仓在对外开放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王剑锋:一是港口繁荣发展。深入实施“以港强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码头、产业、物流、港城”四位一体发展。太仓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集装箱干线港和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全面享受海港化待遇,开发航线169条,码头泊位78个;积极推进“区港联动”、创新布局苏南“无水港”,口岸通关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获评“全国运行管理先进口岸”;疏港高速建成使用,沪通铁路、杨林塘航道等工程有序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石化化工、新能源、先进装备等特色园区,先后设立国家级太仓保税物流中心、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注册物流贸易企业超千家;港城30平方公里建成区内实现“七通一平”,配套日益完善。

  二是对德合作深化。发挥沿沪区位优势和城市人口密度小、环境优的特色优势,持续拓展招商合作范围,打造对德合作响亮品牌。累计引进200余家德企,包括舍弗勒、通快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太仓项目总投资近20亿美元,实现年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亩均税收50万元。常态化举办“走进德国-太仓日活动”、“德中同行”等交流活动,先后建成中德中小企业工业园、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合作载体和平台,开创了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双元制”特色职教模式,并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以及文化、环保等领域合作。先后获得全国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等称号。

  三是全面接轨上海。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民间交流”的原则,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接轨上海。设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接轨上海工作领导小组,沿沪镇区和市有关部门积极与沪上园区、区镇开展结对协作工作。“十二五”以来,全市引进上海项目378个,新增项目投资总额238亿元;沿沪浏河镇80%以上的购房客户、70%以上的餐饮消费者均来自上海。深化与沪上科技、金融等对接合作,有两个企业在上交所成功挂牌。推动国道、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全面对接,基本形成一体化客货运快速交通网络体系。文教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对接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记者:太仓自古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如今太仓的城市发展理念越来越清晰,提出打造“现代田园城、美丽新太仓”的目标,形成有太仓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为实现这一目标,太仓做了哪些努力?

  王剑锋: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是太仓市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总抓手。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一是合理规划城市。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致力于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努力使太仓既有现代的城市功能、发达的工商业,又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并体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美好景象。初步形成了以主城区为核心、港城为副中心,三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小城市为组团的“一市双城三片区”空间发展格局。加速构筑覆盖全域、功能完善的快速交通体系,坚持公交优先,245辆车、61条线遍布城乡,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加快推进供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公共供水覆盖率和燃气普及率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45%。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与保留村庄建设齐抓并举,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达到65%,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92%;全市农村工业企业的集中度达到90%以上,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启动编制103个保留村庄规划。全市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675个,其中合作农场达100家,经营面积近16万亩;劳务合作社累计达92家,入社农民超过1.1万人。统筹推进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率达100%,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领先,全面建成集行政办事、社区卫生、警务治安、文化娱乐、党员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文明规划》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有机衔接、同步推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促进城乡环境整体优化。近五年来,太仓投入园林绿化资金近十亿元,全方位推进生态绿化建设,打造了滨河公园、盐铁塘风光带、城北河景观带等滨水生态绿廊,并进行慢行系统改造,建设了金仓湖公园、天镜湖公园等一批郊野生态公园,构筑城市防护林带,新建和扩建了五十多个小游园和城市广场绿地,营造了“满城皆绿”的城市风貌。推进“蓝天工程”和“清水畅流”工程,投资2亿元开展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还市民以碧水蓝天的城市环境。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7平方米,全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6%,201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记者:太仓是中国的“长寿之乡”,又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冠以“幸福太仓”的美誉。请问,太仓是如何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

  王剑锋:太仓十分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具体做法是:

  第一,保证城乡居民富足。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困难群众、新毕业大学生等群体就业工作,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将社会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5%以上。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实施富民“八项措施”、发展农村“五大合作”、推进集体资产股权固化量化改革等措施,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用好“一村二楼宇”等扶持政策,加快建设强村富民载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增加收益。“粮食银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创新实践取得良好效果。2014年村均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达67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6377元和23590元。

  第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在江苏省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低保三大保障并轨,社会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99%以上,大病医保制度成为国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新政的蓝本。基本形成以城乡低保及低保边缘为重点,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五保供养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为配套,以慈善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扶贫体系。建立覆盖全民的惠民殡葬、民生综合保险、80岁以上老人尊老金等普惠福利制度,制定实施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并轨建设制度。

  第三,完善公共服务质量。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全面推进校舍升级改造、特色职业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建成以市镇村(社区)三级医疗机构网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率达100%;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市镇村三级全覆盖,引入社会组织承接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获评全国首个富裕型“中国长寿之乡”。成功承办2014年国际田联竞走世界杯赛等高规格体育赛事。

  记者:人民生活得富足幸福带来的是整个城市文明的高度发展,这是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过程。请您介绍一下太仓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王剑锋:一是基层民主深化。率先在全国推行村委会“一票直选”制度,创新建立“村民小组代表会议制度”和“社区观察员制度”。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连续三次蝉联“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新开展“政社互动”、“三社联动”,通过梳理《两份清单》、签订《委托协议》、实施“双向评估”等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目前“政社互动”已在全国推广。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和“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荣誉。全市注册登记社会组织548家,持证社工已超过300人。

  二是城市文明提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提炼和弘扬了“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太仓城市精神,形成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实施以“家在太仓”为主题的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连续多年开展“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在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市民标兵”,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认真开展对沙溪、浏河等古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整治、建筑修缮等工作,切实加强了对维新遗址、海运仓遗址、三家市古村落、张溥宅第、天妃宫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目前,全市拥有国有博物馆一个、民办博物馆一个、专题纪念馆十余个。

  三是社会和谐稳定。连续11年获得江苏省“平安县(市、区)”称号,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三连冠,在全省县级市首捧“长安杯”大奖,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5%。大力推进“阳光信访”建设,加强大调解机制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先后开展“打四黑除四害”、非法养殖、违章搭建等领域专项整治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好评。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文化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连续六年开展“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被评为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刘娟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