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 来源:当代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希腊大选,普京,马杜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17 09:54
一、希腊大选终落幕 欧元前景难预料
1月25日,一波三折的希腊议会选举终于决出分晓。反对紧缩措施和现有救助协议的激进左翼联盟党大获全胜,获得36.34%的得票率,赢得议会300席位中的149席;而主张继续改革的执政党新民主党仅获得27.8%得票率,承认败选。随后,激进左翼联盟与独立希腊人党宣布组建联合政府。26日,现年40岁的激进左翼联盟党领导人亚历克西斯·齐普拉斯在总统府宣誓就职,成为希腊150年来最年轻的总理,他领导的激进左翼联盟也成为欧元区首个主张反紧缩的执政党。
外界普遍担心,希腊退欧会对欧元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并可能引发外溢效应。但实际上,退欧对于希腊本身来说影响可能更为致命。一旦退欧成真,希腊将难以再获得“三驾马车”(即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资金援助,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会把国家经济拖入绝境。对于深孚众望的齐普拉斯来说,他将引领希腊民众做出何种选择呢?就任之后齐普拉斯明确表态,不赞成希腊退欧。新政府将准备与国际救助方展开合作与谈判,但前提是新协议“公平、互惠且可行”。当然,不排除谈判破裂,希腊重新脱欧的可能,但对于目前陷入经济困境的希腊来说,留在欧元区也许是更为妥当的决定,至少保留了其成员国的身份和地位,并且保证了维持国家稳定所必须的援助来源。
二、美国总统访印度 各取所需是关键
1月25日,受印度政府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启其任期内的第二次访印之旅。此次美国来访团声势浩大,汇聚了包括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贸易代表弗罗曼、商务部长普里茨克、国会及工商界领袖在内的众多政界商界精英,显示了美印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奥巴马此行的最大收获是与印度就民事核能合作达成协议。此外,两国在分享航空母舰和战斗机引擎技术、增加联合军演等军事合作上也达成重要成果。
美印交好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次双赢的合作。对即将卸任的奥巴马而言,能够在任期的最后两年,与亚太地区的重要角色--印度达成默契与合作,无疑可以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再添一枚制胜的筹码,同时也能为自己留下一份有价值的外交遗产;对上任不足一年的莫迪而言,当务之急是实现竞选时“重振印度经济”的承诺,改善国内投资不足、增长乏力的局面。深化印美关系不仅可以保证印度战略上的安全,还有助于推动美国投资进入印度市场,这对于秉持务实态度,正致力于推进国内改革和经济转型的莫迪来说,恐怕是不可多得的良机。双方的战略着力点虽然并不完全一致,但彼此各取所需,都从中获取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普京访埃受欢迎 寻求合作成果多
2月9-10日,应埃及总统塞西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埃及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普京时隔十年后第一次访问埃及,也是塞西就任总统以来接待的第一位大国国家元首,10日,普京与塞西正式举行会谈,双方在经贸、投资、能源合作等领域达成诸多共识,决定建立俄埃自由贸易区,合作建设埃及首座核电站,还签署了关于电力和天然气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普京选择此时访问埃及可谓深思熟虑,意有所指。埃及曾是美国在中东的亲密盟友,如今两国关系却生出嫌隙,一时难以回暖,而与此同时,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却日益扩大,与埃及的信任度也有所上升,这对于无论在乌克兰问题上遭到孤立和排挤的俄罗斯来说,还是在美埃关系中处于下风、意在寻求更独立外交政策的埃及来说,都是符合两国战略利益,实现战略共赢的良机。普京此行不仅加强了与埃及的双边关系,深化了两国间的经贸合作,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俄罗斯在阿拉伯世界不可替代的传统影响力,这恐怕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
四、明斯克协议实施难 缺乏信任互猜忌
2月12日,为寻求在乌克兰东部实现全面停火的政治解决方案,让乌克兰重新回归和平与安宁,俄罗斯、德国、法国和乌克兰四国领导人齐聚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经过长达16个小时的彻夜谈判和密集的外交磋商,最终达成新明斯克协议(区别于2014年9月达成的明斯克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自15日零时起在乌东部实施全面停火、冲突双方不迟于停火后第二天开始撤出重型武器,建立安全区等。新明斯克协议的达成显示了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国家寻求对话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强烈意愿和不懈努力。然而,半个月过去了,乌克兰东部的停火却未真正实现,许多地方战斗在停火协议生效后依然持续。2月24日,德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四国外长在法国外交部再次聚首,就如何落实新明斯克协议及冲突双方从乌东部撤出重武器事宜进行商讨。
乌克兰东部地区迟迟不能达成停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各方缺乏互信。俄乌之间矛盾尖锐,相互指责;乌克兰与东部武装之间战乱不断,各执一词;美欧与俄罗斯之间难除芥蒂,立场相差甚远。在猜忌面前,谁都不愿先迈出停火的一步,以免落入对方算计的圈套,成为被动的一方。乌克兰危机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年。其实,在这场攸关各方利益的地区博弈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无论是将克里米亚并入版图的俄罗斯,还是执意加入欧盟的乌克兰,抑或是配合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的欧盟,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战争与对抗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对话与妥协才是缓解危机、化解冲突的关键和出路。
五、也门政变现转机 国内政局增变数
2月21日,持续一个月的也门政变突现转机,被软禁数周的也门总统哈迪在总统卫队的帮助下成功逃脱,为也门政局的演变再添变数。1月20日,什叶派武装力量胡塞在首都萨那发动军事政变,攻占总统府,也门总统哈迪和总理巴哈遭到软禁,被迫递交辞呈。此次也门政变的导火索是即将公布的新宪法草案。根据草案,也门将分为六个联邦州,但胡塞武装组织坚持要将也门分为南北两个联邦州,并要求取得北部联邦州的控制权。2月6日,胡塞武装力量单方面宣布成立“总统委员会”和“全国过渡委员会”,取代也门总统和议会治理国家。政变发生后,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也门事态发展。为平息危机,避免安全形势恶化带来的影响,也门各党派在联合国代表的斡旋下展开政治对话。
哈迪逃脱后,随即以总统身份发表书面声明,谴责胡塞武装发动政变,呼吁各部族、各派武装力量和国际社会助其重新执政。目前虽然尚不能确定哈迪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国内危局,但在也门南部,宣布支持和效忠哈迪的政府军占绝大多数,因此这至少会改变当前的政治格局和权力平衡。当前,也门政治和解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各派政治势力暗流涌动,国内经济危机一触即发,各党派唯有求同存异,达成对话和解,才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挽救国家于危难,否则无休无止的争斗将会把整个国家拖入内战的漩涡。
六、中国召开辩论会 《联合国宪章》闪光芒
2月23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举行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史为鉴,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为主题的公开辩论,由此掀开国际社会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的篇章。辩论会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近80个国家与国际组织高级外交官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许,他们纷纷发言,盛赞此次辩论会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联合国已经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70年间,国际格局风云变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唯一不变的是对和平的向往与珍视,以及对战争的警示与思考。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盟国,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和巨大的民族牺牲,因此,更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更能够痛彻地领悟到战争的残酷与现实。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国家,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让《联合国宪章》所坚持和弘扬的宗旨与原则在70年后依然为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基石作用,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与世界各国一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建设一个和平、自由、安全、繁荣的新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马杜罗粉碎政变 经济情势需改善
2月20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宣布逮捕涉嫌参与政变阴谋的首都加拉加斯市长莱德斯马,起诉他企图利用武力推翻总统马杜罗政府。他被逮捕的原因与2014年初的街头抗议活动有关,那次抗议活动引发了持续四个月的暴力运动,造成43人死亡。马杜罗逮捕莱德斯马意在打压反对派,削弱其势力。早在1月28日,委内瑞拉二号人物卡韦略私人助理叛逃美国,就引起广泛关注。马杜罗指责美国暗中操纵政变,声称自己是美国策划的“持续政变”阴谋的受害者。适逢委内瑞拉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一周年,委经济仍未有好转,反对派趁机挑起民众不满情绪,导致国内再次掀起反政府示威。
此次示威活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委内瑞拉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委内瑞拉国内经济已逼近崩溃边缘,物资匮乏,物价飞涨,民众对此大为不满,为此,马杜罗政府难辞其咎。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委内瑞拉只有运用智慧妥善解决经济危机,安抚民众情绪,稳定国内政局,粉碎反对派阴谋,打破西方颠覆政权的妄想,方能长治久安。
(执笔: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