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
冬日的寒风总让人们想念那些温暖的日子,这个时候要是能约上三五好友,窝在屋子里煮酒烹茶,感受千年前人们的风雅,岂不快哉!
温度的眷恋
有人说,古人煮酒是为了杀菌,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所饮的酒多为米酒和黄酒,一般酿造技术粗糙,里面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和葡萄糖,煮一下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我以为,古人的“煮酒”是对温度的一种眷恋。尤其是在这样的冬日,一杯蒸腾着热气的液体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
当酒入喉,仿佛含入一块软玉,温热而顺滑的嬉戏于唇齿之间,透出一丝丝的香甜与辛辣,然后暖暖的滑入喉头,在肠胃中蒸腾开来,犹如电流一般钻进每一条血管,让四肢百骸都温暖起来。
煮过的酒,酒香也会越发的馥郁芬芳。饮上一口,那香味会像是从身体中渗出似的,如云似雾般的缭绕周围,温软而迷人。
而且,古人饮酒在于一种情怀。知己相逢,对酌一饮,“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将那古道热肠和大千世界尽数融于此处,那是怎样的酣畅淋漓。然“花间一壶酒”的独饮,有风为伴,有影为朋,还有“举杯邀明月”的惬意。无需大醉伶仃,要的就是那恰到好处的一丝丝微醺的悸动。
所以将酒“煮”上,蒸掉浓烈的酒精,留下那香气饱满的液体,仿佛赋予这谷米的精华又一次的生命,带着太阳的体温和月亮的光泽,显得不骄不躁,仪态万千。
人们对温度的痴迷,其实是一种契合本能的存在。喝凉酒不仅易醉,而且伤肠胃。即便是在夏天,贪一时痛快,灌下一杯凉啤酒,让凉气凝结在内,也绝没有什么好结果。但是暖暖和和的一杯,除了可以让酒的色香味变得灵动,还能行气活血,温暖肠胃。
煮酒的文化
煮酒还是饮酒的一种乐趣。就像是人们推崇的茶道,一招一式都有它独特的文化。
黄酒:黄酒是一定要温着喝,这是古来有之的。温黄酒一般是需要“水浴加温”,让酒的温度保持在40-45℃,用手触碰一下杯壁,感觉稍稍比体温高些,就正好了。
若是自斟自饮,一般会用到三套杯,外面的大杯子中装上热水,中间的小瓶里盛黄酒,盖子就是一个小杯子,取下翻过来就可以将酒倒入此中慢慢品味。若是多人享用,则会用到类似小的煮水茶壶的工具,将酒倒入其中,直接置于火上慢煮。
里面还可以加上一些青梅、姜丝、黑枣、红枣、人参、荔枝之类的,一同温上,会诞生出独特的香味和功效。
红酒:很少有人听过红酒也能“煮”的吧。作为舶来品的红酒,这种热红酒的方式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在冬天,像是波尔多红酒这种口味较为浓郁的红酒会被挑选出来,加水,再加入适量柠檬、丁香、桂圆和白糖,女孩子们还会加入一些包括橘子、苹果的切片,稍微加热后即可饮用。有驻暖御寒、保健美容、舒筋活血的功效。其实,热红酒比较随意,只要自己觉得好喝,还可以加上其他一些饮料。
清酒:可能是因为日本清酒的制作方式类似于我国的黄酒,选择热饮比较妥。热日本清酒也是“水浴加温”,在热酒专用的不锈钢杯中注入热水,并严格控制水的温度,再将装了清酒的杯子放入其中加热。热饮清酒,不能太热,不然口味变酸,所以对温度和经验有严格要求,所以懂得热好一杯清酒的人,在当地一般都是考取了清酒利酒师的才能胜任。
温酒器的讲究
一般温酒,直接煮的,就用一个体型较小的水壶就行,而隔水温酒的,则需要一个大的容器放水,盛酒的容器用陶瓷或者玻璃。讲究一点的,就是可以炉杯配套、碗壶配套、套杯相配的物件。
古时候的温酒器就比较有味道。从汉代,就有了温酒樽这种酒器,再配以勺,便于取酒。唐代开始出现大量的金银材质的温酒器具,造型华丽端庄。唐宋以后,温酒器以陶瓷为主流。风行套壶、套杯,民间称为烫酒壶、烫酒杯。明清时期,温酒器的制作到达巅峰,器形制繁多,有温碗、温酒壶、温酒炉、温酒罐,工艺非常精湛,有圆筒形、六角形、八角形、圆鼓形等,壶身纹饰图案秀丽雅致。江西景德镇出品的青花、彩瓷制品,宜兴生产的紫砂套壶、套杯也颇具盛名。
即便英雄已逝,风烟散尽,在这个冬日,我们依然可以品味“青梅煮酒”,“对酒当歌”。
文_本刊记者 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