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荣:看好路,再走

  这是朱华荣履新长安汽车总裁后,带领这个企业打响的第一场战斗。

  3月6日,“两会”关于新能源激战正酣之时,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新鲜出炉。投入180亿元,推出34款车型,到2020年,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2015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

  你可以理解为对于柴静“穹顶之下”的行动回应,也可以视作长安意在借“新能源热”造势。于朱华荣而言,这不过是春节前一个突如其来的重要会议带来的改变。

  一切都是在深思熟虑后,按照既定计划,水到渠成的结果。在适合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换句话说,当前,于长安汽车而言,正是开始大举进入新能源市场的最佳时机。务实,这是长安汽车发展至今一个以务实著称的技术派掌门人赋予这个企业的特质。

  在过去的一年中,长安汽车以高于行业33%的业绩,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品牌“新旗手”。继1月份销量首进四大汽车集团前三,今年前两个月,长安汽车销量52万辆,同比增长25%。,一举超越东风,排名行业第二。

  鲜花,掌声,接踵而至。对于这个高位“接盘者”而言,长安汽车持续上升的势头并没有让他沾沾自喜。

  对于《汽车人》“长安汽车如何巩固地位,并进一步上跃升”的提问,朱华荣的回答是:“我们不会为了排名而去做一些企业战略经营不需要的行动措施,实实在在按照既有战略稳扎稳打发展,这是一个企业长久经营的态度。”

  这种务实带给整个企业的改变,于长安新能源业务而言,同样适用。

  后来者居上

  与在传统汽车领域的高歌猛进相比,长安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堪称低调的潜行者。近年来,与比亚迪、上汽、北汽等自主品牌相较,长安汽车在新能源上发声甚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作为。

  以后来者的身份全面布局新能源市场,长安汽车都做了些什么?“我们在做两件事:对于技术的积淀与市场的培育。”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总经理任勇表示。

  他介绍,经过近1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长安汽车已经逐步累积起强大的研发能力,掌握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核心技术。目前,长安新能源已累计申请发明专利485项。

  这些技术在当日上市的逸动上已经体现。

  其中,在NVH性能上,应用多达11项减震降噪新技术保障,百公里加速噪声低于65分贝,处于同级领先水平。在加速表现上,使用高性能电驱动力系统,峰值扭矩达到280N·m,0-50公里加速仅4秒。

  值得一提的是,在可靠性上,基于CA-TVS验证体系,逸动纯电动通过了高温、高寒、涉水等复杂环境试验,历经五轮超过200万公里的强化道路可靠性试验,50万次车身与悬架疲劳试验,拥有高可靠性、高耐久性,能够满足用户10年的使用需求。

  技术层面的突破与成熟化的产品,是长安发力新能源的基础。而从市场层面看,今年无疑是新能源车的最好时代。

  过去的一年,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兴国家战略得到国家和各级主管部委的大力支持,利好政策频出,且有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加码的趋势,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在2014年得到了大力发展,并实现近8万辆的年产销量,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继续增长,全面爆发,这已经成为各方共识。

  “我们不盲目,长安做什么事情一定想好,10年之后这个方案还是不是正确,尤其是像新能源这样的产业,在前面研究的一系列基础之上,我们开始大踏步地前进。”朱华荣表示。

  在他看来,与其他企业相比,长安的优势就是走得稳,不栽跟头。“冲在前面的也许是先锋、也许是先烈,有时候还是需要把路看清了之后再走。”

  雄心与实力

  随着产品化和产业化逐渐成熟,一个目标高远、路线清晰的宏大战略浮出水面。

  无论是2020年40万辆还是2025年累积200万辆的销量目标,抑或是34款车产品规划,都在即将公布的“2025愿景”中有迹可循。历经一年半时间专题研究,众多部门参与,专业团队验证的十年战略规划中,新能源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新能源占比在2025年销量大概会达到40%。”朱华荣在接受《汽车人》采访时表示,其中包括混合动力车型。

  在新能源战略中,在技术路线及平台选择上,长安新能源选择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发展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

  基于此,至2025年,长安汽车将分三个阶段,向市场推出34款全新产品。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插电式混合动年累积200万辆的销量目标,抑或是34款车产品规划,都在即将公布的“2025愿景”中有迹可循。历经一年半时间专题研究,众多部门参与,专业团队验证的十年战略规划中,新能源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新能源占比在2025年销量大概会达到40%。”朱华荣在接受《汽车人》采访时表示,其中包括混合动力车型。

  在新能源战略中,在技术路线及平台选择上,长安新能源选择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发展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两大技术平台。

  基于此,至2025年,长安汽车将分三个阶段,向市场推出34款全新产品。其中,纯电动产品27款,插电式混合动在动力性能方面,到2020年,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将达到350公里,插电混合动力产品纯电里程80公里;到2025年,产品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将达到400公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纯电里程达到100公里。

  在经济性能方面,2020年,纯电动产品每公里花费6分钱,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花费9分钱;2025年,纯电动产品每公里花费将实现5分钱,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花费8分钱。

  为实现这一目标,长安汽车将投入180亿元,从研发、技术、供应、运营4个层面给予强力保障。以重庆、北京研发基地为中心,统筹美国和英国研发中心,聚集全球优势资源,打造新能源产品。到2025年,新能源研发队伍将达到1500余人,逐步形成重庆、北京、保定、深圳四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在技术方面,运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持续提升系统设计、仿真分析、部件开发、集成匹配、验证评价五大核心能力,掌握112项新能源关键技术,打造科技智能、造型时尚、驾乘舒适的新能源汽车。

  在供应方面,采用自主或合资合作的模式,构建“大三电”生产制造产业链,降低成本,提升长安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在运营方面,进一步创新推广模式,以租赁为突破口,打造长安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提供立体式运营服务;组建长安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初期以北、上、广、深、渝、琼为突破口,并逐步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陆续建立400余个网点。

  政策隐忧

  在这份面向后十年的发展战略中,长安汽车并未对近期目标给出具体数字。整体看来,国内纯电动汽车的推广一直不遗余力,但是现实却是有点尴尬和无奈。

  私人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意味着,纯电动车要撬动这一市场依然有一定难度。新上市的纯电动车逸动,以电商和自建平台为销售渠道,将客户放在出租车、租赁以及部分私人市场。

  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新能源行业普遍存在的挑战。于亟待掌握112项新能源关键技术的长安汽车,也不例外。长安汽车副总裁刘波介绍,在新能源汽车的领域,就纯电驱动的技术构架而言,没有太大的区别,将传统的动力、变速器和新能源的技术控制结合起来,这对于系统集成能力是一个巨大考验。

  在朱华荣看来,纯电动的销量和电池本身成本、续航里程有极大的关系,受短期的政策刺激影响更大。“政策的刺激企业可以去响应、但是企业千万不要把政策的短期补贴当成战略去行动,一旦政策没有补贴的时候,它的问题就会相当严重。”

  对此,朱华荣深有体会。2006年,长安新能源汽车已开始实施产业化,2009年就推出国内第一款量产的混合动力轿车长安杰勋HEV,随着新能源产业方向定向纯电动路线,此后便是长达数年间的沉寂。

  这也是长安汽车混动情结的由来。“我认为混合动力中国这个坎儿迈不过。未来,不会放弃混合动力。”

  “当前,国家在汽车产业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国家战略。很多领域出台的政策都是局部的,不系统、不长远,而且你经常看不到未来。做企业最怕的是什么?你看不到未来,你不知道未来的政策会怎样。”朱华荣由衷感慨。

  如果说,政策的扶植成就了新能源行业,而政策的调整也将随时将之拖入深渊。

  “比如,长安新能源建到一百万辆的产能后,最后补贴突然没了……”从朱华荣未尽的话语中,可以看到整个新能源行业无法摆脱的隐忧。

  已经考虑到这点的朱华荣和长安汽车显然已经做足准备。

  “长安做什么事情一定想好,十年之后这个方案还是不是正确,尤其是像新能源产业,我们更不盲目。”夯实基础后,在新帅朱华荣带领下,长安新能源开始大踏步地前进。

  本刊记者/张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