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鹏和他的“智库”时代
- 来源:中国汽车界·汽车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李宏鹏,智库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7 08:01
尽管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但2014年带给中国汽车业的冲击、迷茫以及思考还在延续之中。
2015年1月份,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李宏鹏曾经对《汽车人》谈论起这一个话题,2014年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尤其是从事营销工作的人。两个多月后的3月16日,他再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思考,未来汽车业将是智库竞争的时代。
基于这一思考的措施也已经开始落地。3月13日,奔驰与中欧商学院合作推出的管理课程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培训中心正式启动,这一课程主要面向奔驰经销商总经理。
“以往,企业的培训主要是以点为单位,在各类人才欠缺的领域增加相关的培训课程。而我们首次引入了商学院概念,开启高端人才培养计划,为此,我们成立了梅赛德斯-奔驰中欧移动商学院。作为第一期梅赛德斯-奔驰经销商高级人才培养计划,这个项目的意义不同凡响。”李宏鹏告诉《汽车人》。
用“不同凡响”来形容奔驰移动商学院这个项目并不过分,虽然看上去这个项目不怎么轰轰烈烈,也很难在一两年内看到这对于市场终端数字带来的积极效果,甚至可能是一个无法量化评估的工作,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项目才称得上“不同凡响”——它的手段和目的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产品、营销手法诸如此类“术”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与格局层面,在这里奔驰一个公益项目的口号的话,会非常合适:李宏鹏探索的是关乎未来的“奔驰之道”。
2014的启发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狂飙猛进已经在近几年显露出疲态,同时,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汽车业的发展前景,但如果说之前可能还抱有重回高增长时代的幻想的话,2014年不仅打破了这种幻想,而且之前在市场行情掩盖之下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各种冲突集中爆发出来。
具体到市场层面,迷茫与困惑席卷而来,“一些经销商会突然感觉不会卖车了,”李宏鹏对《汽车人》说道,“以往我们都非常关注从产品、营销的角度来探讨企业的发展,但如果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呢?我们是不是就无计可施,只能等下一波新产品或者下一个市场景气时期的到来?”
在李宏鹏看来,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之下,产品、营销固然重要,而人才的竞争则更加激烈,同时,这个人才也不同于以往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力挽狂澜,而是“智库”的竞争。
所谓智库,一般又被称作智囊团,是指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库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相对独立和超脱的地位,能够带来更加清醒以及长远的思考,对于现在处于焦灼之中的汽车业来说,如何重新寻找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使得对“智库”的需求更加迫切起来。
并不是所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在这一点上,奔驰显然又走在了前面。“汽车品牌未来将面临三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产品。
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百年积累,我们要保持;同时产品投放是有波峰、波谷的,可能有的阶段产品非常强,市场效果非常好,有的时候则相反;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零售网络。渠道为王,不管将来走到哪一步,渠道依然存在,只是做出形式上的改变,所以经销商网络的效益对业绩的好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第三个核心问题就是目前被忽视了的高级人才,我们叫人才智库。智库是团队的一种综合优势的展现,当有一群能够互补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把人才的优势最大化,这个时候智库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并且能够支撑起我们刚才提到的好的产品、好的网络。”3月16日下午,李宏鹏用了很长的时间去阐述他关于“智库”的理解。
而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体悟,事实上,也与2014年有关。尽管直到2014年年底厂商关系矛盾频发的时候,很多人才注意到这一点,但对于李宏鹏来说,这个问题在更早之前就摆在了他的桌面上。
众所周知,奔驰的营销网络此前有两部分构成,同时,大经销商又在奔驰体系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个特点使得奔驰营销渠道整合以及今后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为此,在李宏鹏的主导之下,奔驰打造了多层级与经销商沟通的渠道和平台,包括战略合作伙伴、投资人、普通经销商等等。这样的沟通机制保证了奔驰在2014年许多重大营销措施的顺利实施,当然,也在年底风起云涌的经销商反水事件中安然处之。
在此之上,也让李宏鹏意识到,打造一个经销商体系的“智库”至关重要:只有经销商和厂家站在同样的思考层面上,这才是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体系。
培养“企业家”
更何况,要实施李宏鹏的这一战略构想,奔驰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
奔驰与中欧商学院自2011年起就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我们一直在探讨双方如何利用好战略合作的关系,开展一些联合性的互动,共同探讨一些主题,这两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这么做。”李宏鹏告诉《汽车人》,由于拥有与中欧商学院良好的合作基础,在了解到经销商层面人才困境以及当前市场竞争需要的情况下,李宏鹏推动了这一项目的落地。
据悉,“奔驰移动商学院”此次推出的课程是由奔驰从中欧商学院课程中特别挑选的,据悉,此次课程共涉及48门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自我管理、营运主题以及战略等几大类内容,而选修课程则包含了销售与市场、创新以及财务与会计等对日常工作非常有针对性的课程。
学员通过移动客户端(APP learning)利用半年的时间完成学习,其间还将不定期设置面对面的课程复盘和讨论。目前,首批约30多名的学员已经开始了这一培训计划的学习。
虽然面向经销商的培训并不少,但是大都围绕着产品展开,譬如新产品上市前的产品培训、售后维修技术培训等等,管理方面也有涉及,但仅仅是针对某个单向专业领域,并且参加这类的培训,需要经销商相关人员“脱产学习”。
此次,奔驰与中欧合作的“移动商学院”项目在授课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根本的不同。在内容选择方面,“移动商学院”项目更加注重培养经销商职业经理人的综合管理水平,而非单项能力;在授课形式上,其碎片化的设计使得学员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可控。
这样的培训与专门的技能培训不同,更“务虚”,目标也也迥然不同,“我们这里有服务奔驰十几年的总经理,对奔驰品牌和客户的了解比我还多。
但是跟我探讨的时候,我发现他却不像我这样思考问题。他在宏观上、在行业上分析不够,这个恰恰是需要提升的,先从理论上提升。商学院的课程包括在线的课程,有一些新的思想灌输到他的脑子里,他就会慢慢从那个角度去思考,再加上线下大家的交流,那么思维就不仅仅停留在‘这个月的目标怎么完成’上,会考虑得更多一点。”李宏鹏对《汽车人》表示,他希望这些职业经理人能够突破自身的瓶颈,拥有企业家的思维。
但这是一个难以评估效果的工作,李宏鹏也承认这一点,“上完课是否就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企业家,这很难判断,但我知道他和之前是有区别的,他如果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出来,通过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过一段时间就会成功。”
事实上,这是一种“短跑”思维和“长跑”思维的区别,以前因为汽车行业增长迅猛,车企也多采用“短跑战略”应对市场,现在随着汽车市场逐步进入理性成熟阶段,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更长的战线上取得胜利,成为考量的根本。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做这个工作是需要具备情怀和雅量的,一方面很难快速地见到成效,其次,这些人才也具备流动性,但李宏鹏并不担心,“我们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人才,我们希望他能够在这个体系里被重用,这叫人才保留计划。同时,我们把这样的人定义好了以后,让我们的投资人能够接受、认可。这些人将会成为我们整个奔驰经销商平台里最出类拔萃的管理者,会得到集团的重用。还有一点,未来也要给他进一步晋级、提升的空间。我们跟职业经理人强调过,在奔驰这个品牌他们是可以干一辈子的,因为他们会成为高级人才,不断地学习、提升,他们应当看中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李宏鹏明白,在未来的长跑竞争中,人才成为其中最为关键的决胜要素。事实上,在此前汽车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汽车业的就业门槛并不高,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到现在一些问题逐步开始暴露出来,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4S店总经理乃至更高级别的人才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问题。
现在,在奔驰的带领之下,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上车企会进入更加“专业”的竞争层面,他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明白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车企之间的人才竞争也要跳出“汽车圈子”本身的桎梏,站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去寻找发展的机遇,这些管理者要具备更宽广的视野,对外在挑战是开放的态度而非抵触。
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向其实都指向李宏鹏所说的“智库”竞争的时代,在这方面先知先觉的奔驰显然又走在了前面。
在多年前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当年,如果说这句话多少有戏谑搞笑的成分,那么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且奔驰又把人才这个概念做了重新的解读,是“智库”而非“单打独斗”。
本刊记者/安丽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