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年金来了你能拿多少退休金?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职业年金,退休金
  • 发布时间:2015-04-27 08:18

  继今年1月《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发布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这意味着我国养老“并轨”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一涉及数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制度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网民强烈关注。

  养老保险大家都知道,但职业年金是啥?个人要缴多少钱?工作单位变动,职业年金咋办?你的待遇会变吗?退休后如何领取?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政策解读】

  “职业年金”到底是个啥?

  职业年金小档案

  姓名: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

  身份: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生日:2015年3月27日

  适用范围:适用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范围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范围一致。

  身体构造:(一)单位缴费;(二)个人缴费;(三)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收入。

  职业年金两功效

  补充养老: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从本质上看,职业年金是职工工资的延期支付,这种延期支付的目的,是为职工未来的退休养老做准备,以避免基本养老保险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年金将对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缓解财政压力发挥重要作用,也将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

  人事管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促进人才流动。

  职业年金咋运行

  管理: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

  领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领取职业年金

  (一)工作人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

  (二)出国(境)定居人员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三)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举例算账】

  当你老了,能拿多少退休金?

  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显示,改革将分“老人”“中人”“新人”实施不同参保办法和待遇标准。

  老人老办法

  “老人”是指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养老金=退休前工资×90%)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例如:已退休的刘老今年65岁,25岁时入职某事业单位,工作年限30年以上,退休前工资5000元,那么他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则是5000×90%=4500元。

  中人逐步过渡

  “中人”是指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将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即:基础养老金=退休前平均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缴费年数%。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机关里工作的“中人”,25岁参加工作,今年40岁,到60岁退休。他有15年的视同缴费时间,也有20年的按照新的养老制度缴费年限。按照他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139,我们来为他算笔账:基本养老金(5000+4000)÷2×25%=1575元;职业年金(400×12×20÷139)+(600×12×20÷139)=1726元。那么他退休后的每月养老金应该是1575+1726=3301元。

  新人新制度

  “新人”是指在该办法实施之后,进入机关单位工作的工作人员,将直接按照办法中公布的参保办法按比例缴费,退休后按照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方法测算基本养老金待遇,并在此基础上享受职业年金补助。基本养老金=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职业年金=单位缴费×8%+个人缴费×4%。

  例如:25岁的赵先生,2015年4月8日入职,月薪5000元。那么,到他退休的时候应拿的养老金是:(5000×20%+5000×8%+5000×8%+5000×4%)2000×12×35(退休工作年限)÷139=6043元。

  【观点碰撞】

  职业年金不应只有“体制内”利好效应

  引入“职业年金”换汤不换药

  广州某重点高校李副教授认为,相关部门拟引入“职业年金”实现并轨,实质上属于“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引入职业年金表面上是为了缓解机关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之间的矛盾,是推进养老金并轨的一项举措,但从实际上看,职业年金却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补充,成了他们的变相福利,机关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的员工在退休待遇上仍然存在着差距。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对企业退休员工多出一份财政支撑的职业年金,我觉得是一种新的不公,也可能引起企业员工的不满,造成新的矛盾。而且实行职业年金时应如何监督,也是一个问题。”

  李副教授表示,职业年金本身存在双轨制,这本来也是一种不公。“有的单位是财政全额拨款,有的单位获差额拨款甚至完全自理,如果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员工退休后享受的这种福利一定会得到保障吗?更别提企业了,虽然企业也有企业年金来保障员工养老,但企业年金的建立是企业的自愿行为,这对于退休员工来说就更没有保障了。”

  编外员工待遇差距不该太大

  随着养老金并轨的深入推进,有一类“同工同酬”的事业单位非编人员,如何为他们参加养老保险,防止“同工”同事因编制不同产生待遇的巨大差异,避免社会矛盾,显得日益迫切。

  李副教授认为,“同工同酬”不仅应是对在职时的要求,也应该适用于退休后,“其实在职时,编制内与编制外的员工福利已经存在差异,据我了解,两个职位相同但编制不同的人,他们的基本工资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在平日的奖金、年终奖甚至在生日待遇上都会存在差距,这本身就是不公平。在职时已经有可能是同工不同酬,或者说是同工同酬但是不同奖励,如果连退休后也是如此的话,必然会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我觉得退休后不管是否有编制,员工的待遇差距都不应该太大。给编制内员工建立职业年金之后,从公平的角度也应该给编制外员工缴纳企业年金,尽管企业年金不是强制的,但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实施一些政策来督促企业,从而保障企业员工的利益。”

  抵消养老金并轨阻力

  尽管职业年金是针对事业单位中有编制的人员,但是作为基本养老金的有益补充,职业年金有其积极意义。广州某公立大学汤老师认为,相关部门引入职业年金,不论成果如何,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推进养老金并轨,“如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开始实施,将逐步建立起与企业基本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相关部门引入职业年金,使得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待遇不降低,从而减小改革阻力。”

  【百姓心声】

  职业年金来了,你怎么看?

  老百姓普遍不了解

  记者在随即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市民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表示不了解,受访者中知道“职业年金”的只占了六成,并且大多是从电视新闻中听来的,至于“职业年金”具体的受益群体和计算方式都并不清楚。曾在事业单位工作过,已经退休两年的卢叔叔告诉记者:“之前看电视听到过这个政策,但具体是怎样的也不了解,退休金也不是我们来算的。”

  机关事业单位员工表示看好

  李小姐大约在一年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司法局,对于已经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李小姐告诉记者:“之前从同事口中听说过,好像说‘职业年金’相当于养老保险,我们的社保之前好像也因为这个有了调整,但这个政策具体是怎样运作的并不清楚。”而该《办法》对于自己的利弊,李小姐表示:“这个没有想过,但应该还是对我们有利的吧。”而供职于自来水公司的麦叔叔也表示:“只在新闻里听说过这个政策,估计对我们这些事业单位的来说会好一些。”

  “不公平是肯定的”

  在农业银行当柜员的陈小姐告诉记者:“之前听说过这个政策,但也没有去深入了解,反正我也不是机关单位的,不关我们事。”当记者问及该政策对于社会分配是否公平,陈小姐回答说:“不公平是肯定的,毕竟这是体制内福利。我以前也有听说过‘职业年金’啊,可是我们也没有从来实施过。”

  非编制人员无奈接受

  曾小姐是某街道办事处的雇员,她表示没有了解过这些政策,“我们就跟着政策走而已,反正又不能改变政策。”当记者告知根据该办法规定,编制外员工是无法享受职业年金待遇的,曾小姐表示只能无奈接受,“很多政策对于非编制的员工都是不公平的啦,我们明明做一样的工作,但人家工资就是高那么多,所以我身边很多非编制的同事平时都有在学习培训的,争取考到更好的职位,这样才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

  【为您支招】

  职业年金小贴士

  如果你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请看以下几点:

  1、职业年金只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相关。

  2、职业年金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养老待遇结构,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障,同时使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待遇不下降。

  3、职业年金的本质是工资的延期支付。单位上缴8%,个人上缴4%。缴费基数,公务员是上一年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和已经规范后的津补贴;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基数是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补贴以及绩效工资。

  4、工资的延期支付,职业年金会导致现在的收入降低吗?好问题!这一点,职业年金办法回答不了。不过,养老金改革的整体方案很明确,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要与完善工资调整制度相配套,也就是通俗理解的涨工资。至于涨没涨,涨多少,如何既照顾眼下,又着眼未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5、职业年金算福利吗?不能完全这么理解。目前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的,只要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就得有职业年金,还可以无条件转移。但是,要想获得职业年金待遇,个人和单位必须缴费。职业年金主要还是一种补充养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正是社会保险的核心特征。

  6、最后一点,养老保险的初衷是“人人帮助人人”,当我们有能力劳动时,拿出一部分钱,赡养没能力的人,同样未来也会有人来赡养我们。

  权威声音

  应实现更大范围的公平

  (广东天旗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刘开正)

  《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只能惠及到编制内的员工,从“同工同酬”的角度上来说,这对于同样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非编制员工或会产生新的不公平。而从社会大范围来看,该《办法》对于企业员工来说也是不公平的。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职业年金”属于强制性实施的“补充养老保险”,民营企业则主要靠自己创收来给员工支付养老金,尽管早在2004年“企业年金”就已在企业中试水,但因为企业年金实行自愿建立的原则,绝大部分企业出于自身利润的考虑都不对员工发放“企业年金”。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国家相关部门可在实践中通过深入研究调查,出台更细化的规则,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让养老保险惠及更多的公民,缩小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实现更大范围的公平。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员工,编制内还是非编制的员工,都应享受到更合理、公平的养老福利。

  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制度

  (广东时事评论员 一鸣)

  我认为,引入职业年金是进步的表现,对养老金并轨有促进作用。但是职业年金更多的是考虑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公务员与普通人的待遇仍然有差距,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细则应该再讨论。比如相关部门强硬规定机关事业单位要建立职业年金,那么是否也应该规定企业也必须建立企业年金呢?如果单靠企业自愿建立企业年金,我觉得成效不大。所以我觉得细则还是需要不断完善,全面考虑所有员工,才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而且在用工制度上,应该实行同工同酬同待遇,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实行的是同工却不同待遇,我觉得相关部门也应该制定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

  让老有所养不仅仅活在梦里

  一项成熟的政策改革需要经历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妥协,需要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去思考并进行顶层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不远离“改革”的初衷。我们期待,在养老问题上,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群体都能够得到平等对待,让每一位国人的老有所养问题不仅仅活在梦里,而且都能够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制度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