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未老——内蒙古冰雪自驾游

  • 来源:家用汽车
  • 关键字:塞罕坝,内蒙古,自驾游
  • 发布时间:2015-04-27 08:30

  走上高高的塞罕坝

  坝上特有的起伏地貌和丰富的植被资源,一直以来就是旅游、自驾和摄影人的扎堆地。但冬季因为温度太低,接待能力很小,而且对于车辆要求高一直少有人去。这一次,我和老朋友杨宏,乘坐他的尼桑途乐硬派越野车才敢于前去,并且幸亏得益于他丰富的越野驾驶经验和车辆强大的脱困能力,我们才敢开进没有路的地方去尽情拍摄。

  并不宽敞的路面积雪约有4、5厘米厚,路上却没有什么车辙印,可以看出,这几天来的游客不多。轮胎压在雪上吱吱的响,而且不时的打滑,保险起见,老杨停车把前轮轴头的自由轮辋锁死,车内的分动箱也挂上高速四驱,这样使得四轮都有驱动力,宽大的全路况轮胎牢牢地抓住地面,车速也可以适当提高。

  冬季去坝上虽然很冷,但是好处就是没人,而且不收门票。一望无垠的白色大地,即使有阳光,打在身上也是绵软无力的,穿的再厚还是会冷,但却冷的畅快,尤其是冷风过境后,每一次呼吸都是沁人心脾。

  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去看蒸汽火车,到了坝上时已是下午,也就打算夕阳下拍些雪景,在此住一晚上,第二天看个日出后再继续往北。熟悉路况的老杨,凭着途乐优异的越野能力,在雪地里把车开的很快,倒车镜看过去,后面卷起漫天雪雾,轻轻踩下刹车,红色刹车灯把雪雾打成粉红色,非常漂亮。

  刚下了柏油路一不留神,前轮就陷入一个几乎没过整个车轮的雪窝,往前往后都动弹不得。没有越野驾驶经验的我有些着急,还问用不用下去推车和带没带铁锹,我好下去挖雪。老杨笑而不语,低头把分动箱挂入低速四驱,挂一挡慢慢抬离合器,车居然慢慢的在动,动了一点,就又走不动了。不怕,再倒一点、挂前进档、轰油,哇,俩人对视哈哈一笑,4.2的排量,直列六缸的动力,在高速路上表现不出来,加速也不快,但是蛮力大,这就轻松出来了。

  回宾馆住下,双侧玻璃的里面,还用厚厚的一层塑料膜贴在窗户框上,而且居然有地暖,非常舒服。只是当我们走出宾馆吃饭的时候,刚一出门,瞬间就看不见了——眼镜片结冰了,是的,结冰了。赶紧摘下眼镜,走进餐厅用手抠镜片。刚戴上眼镜,就看每当有人开门进来的时候,室内外巨大温差作用下,成团的哈气都会在那里形成漩涡,非常有趣。

  第二日一早,在附近的制高点-小红山看完浓艳的日出后,就直接上路,沿着西拉木伦河,向北开去了。车外轮胎碾压着冰雪混合的路面,车内吹着暖气喝着热茶,惬意无比。

  冰封湖面看冬捕

  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部的达里湖,水美鱼肥,滋养了一大片富饶的土地。夏秋两季,景色优美,还时常伴有浓雾,其间牧民、渔民的民房时隐时现,如同仙境一般。冬季厚厚的冰封住湖面,汽车可以在上面行驶,节省很多距离,而且在冰面开车打滑时有发生,轻松的漂移十分有趣也非常安全,因为什么也不会撞到。

  每年一度的冬捕,是当地重要的节日,也逐渐成为了著名的旅游项目。可巧我们来的时候赶在冬捕仪式的前一天,几乎没有游客。越野车行驶在映衬着蓝天的镜面上,天地一色,十分惬意。

  鱼把头根据经验和当时的天气,找好下网地点之后,改装过的拖拉机用后面的钻头在冰面打出一个大孔,把上千米长的大网的纲绳,用竹竿穿好后,从厚厚的冰面穿过去。

  受限于竹竿的长度,而且为了控制渔网走向的一致性,下网的同时,就要在预定下网的路线上,约20米开一个1平方米的开口,当竹竿到了此处后,由人力继续向前推进,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渔网都下到水中,而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个小时。

  当所有渔网全部放到水下之后,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劳顿一上午的渔夫们,也该歇歇吃午饭了。午餐就是很简单的馒头咸菜,外加高度白酒暖身。

  吃完饭,鱼把头用手拽了拽渔网的终点,下令起网!于是,停在一边待命的拖拉机倒了过来,把刚才钻孔的钻头换上了绞盘,渔网的纲绳挂在上面后,缓缓的收绞盘。看着缠着冰渣的渔网一寸寸的被拉出水面,大家都停止了交谈,默默地注视着是否有鱼挂在网上。此刻,冰面上凛冽的风吹透了厚厚的羽绒服,耳朵早已没了知觉,但就是不觉得冷,期待丰收的场面。

  感觉就快站着睡着了的时候,忽然听到人群一阵骚动,睁眼一看,已经能看见鱼了!外面太冷,鱼从冰面下出来的时候还冒着热气。只见渔夫熟练的用手一抖,鱼就被甩到了冰面上,三蹦两跳,瞬间就被“冰鲜”了。

  渔网一点点的被拉出来,鱼也越来越多。为防止渔网被冰窟窿的边缘磨断,几个人赶紧过去扩大开口面积,于是乎,一大拨接着一大拨的鱼,顺着渔网就出水了。人们欢呼,游客拍照,大家不亦乐乎,到了收网的最后环节,上万斤的鱼和一起带出来的冰,小拖拉机甚至都快拉不动了。

  湖泊是国家资源,所有鱼获也当属国有,因此,所有的收获在装车之后,一并拉到村委会保管,统一销售。而在这些鱼类中,鲤鱼、鲫鱼、胖头鱼和当地特产滑子鱼最多。第二天我们也吃到了著名的干炸滑子鱼,那味道确实是好啊!

  和蒸汽火车赛跑

  如今,全世界的客运线路上的蒸汽火车早已被内燃机和电力机车所取代,运载能力和时速也大大超过蒸汽火车,而且,即使作为观光游览用的蒸汽火车线路,也逐一关闭。但是幸运的是,就在我国内蒙古,每年12月底,都会举办蒸汽火车节,这个活动也吸引了全世界的蒸汽火车爱好者、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蒸汽机车,早已随着科技的进步,顺着两根冰冷的铁轨,淡出时代的舞台。然而,蒸汽机车运行时喷出的滚滚白烟,伴着巨大的车轮在山间穿梭的景象,一直停留在人们的心里,浓浓的蒸汽,仿佛也是力量和工业革命的象征。

  于是,就是有这么一群人,热衷于追随那喷薄而出的蒸汽,一次次目送巨大的蒸汽车头消失在视野之外,他们,就是蒸汽火车的爱好者。与其说他们追随的是一列列火车,更不如说追随的是那一份情怀。

  在内蒙古高原上,从经棚到热水之间这段临时用于蒸汽火车行驶的线路,因地处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余脉的交汇处,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铁路常在崇山峻岭中迂回,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蒸汽机车迷和摄影师们认定了这里毫无疑问就是最精彩最壮观的地方。尤其是蒸汽机穿行于起伏的山峦之中,爬坡时蒸汽喷薄而出,气冲霄汉,场面蔚为壮观。这里更被誉之为“蒸汽机车最后的天堂”。

  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为了满足很多蒸汽机车迷和摄影爱好者的怀旧心情,每年年底它都连续在集通线的某个段落上跑上几天,属于“返聘”表演的工作状态了我们今年也是慕名而来,天还没亮就早早的来到了据说是最佳观赏处的司明驿大桥,等待蒸汽火车的到来。其实不只是我们,我们身边就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和摄影师、游客在此一同等待拍摄和观赏。

  拍摄完这里,赶在火车进站加水的时间差里,我们又火速驱车赶往下一处拍摄点,等待火车的到来。看似小小的山坡,由于有积雪,走三步退两步,刚爬到坡顶架好机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火车就鸣着笛,喷着烟雾,冲我们而来了。不停地调整构图、对焦、飞快地按下快门,直到冲出我的取景器。

  只是,不太巧的是,我们当天虽然阳光很明媚,但是前几天一点雪也没有,山上光秃秃的一片,不是很好看,不过能够亲眼目睹到那壮观的时刻,有些遗憾也无所谓了。最后一列蒸汽机车执行完任务后从正式使用的历史舞台退出的那一刻,是工业时代逝去的一个标志,与其说人们缅怀蒸汽机车,不如说是对工业时代的一种深刻记忆。

  时光漫长,道路宽广,我们仍旧拥有理想,努力与精进,都将在进步中变得更加清晰。这里已是2015,一切仍如你所愿见,时间未老,理想仍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