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次设计才是我最中意的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设计,中意,品牌
  • 发布时间:2015-05-11 09:22

  与山本耀司面对面的对话实录

  山本耀司:我非常荣幸受邀来参加这个论坛,有这样一个发言机会,从时装设计的角度,以巴黎为主,我做了差不多30年的时装秀吧。

  我想,全世界有一个共通的话题,年轻的设计师们立志于要成为时装设计大师,他们都非常地痛苦,觉得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这意味着什么呢?说现实一点,现在一个年轻人,他要自己独立、自立,创立一个时装的品牌。首先他没有销售的场所,我举一个日本的例子,日本的重要的大型百货商场,首先不会搁这些年轻人的设计的服装。在日本的百货商场里面,你是看不到年轻新生代设计的服装。顾客也是不愿意去买年轻人设计的服装。那么有些地方呢,他愿意放在那儿,有一种委托销售的方式,在店铺里搁着,但却不愿意为此付出很多的成本。这是现在年轻人们非常苦恼的一个问题。那怎么做呢?他们互相讨论,比方说10个成为一个小组,成立一个团体,然后去巴黎、米兰,做展览会,形成一个小团体,以这个方式去做。

  在米兰时装秀、巴黎时装秀的时期,世界各国都会有很多的买手过来参加时装秀。有些买手可能会去看,可能发现这个年轻设计师的这个服装,觉得很有创造性。当然他不会大量下订单,只是稍微会尝试那么一下。

  大家都知道,成衣是需要先行投资的,也就是说没有订单的服装,你就自己去生产,设计生产出来去销售。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商业手段,好比赌博。特别在海外,年轻的设计师想要去发展,有订单过来,比如5-10件,把其中的3件交给他,他在日本做出来,再出口到这个国家。当然有关税了,所以到了对方的国家比起在日本销售的价格,要高很多,差不多是2-2.5倍。我自己的时装秀也是这样的,在海外的价格是日本的2.5倍。我讲的都是一些年轻的设计师遇到的问题。

  我接受采访时,中国的记者问:年轻设计师们为什么不能去海外拓展呢?我走过这20年来的体会,觉得现在大家相当地难。日本学生去海外发展,去哪里呢?首先去巴黎。法国对于文化是不分人种的,不分民族。对于什么样的人,他都可以接受,是这样一种文化。这是法国的文化,有很多人都到法国发展。

  中国是一个大国,比如北京有服装论坛,上海也有服装论坛,还有中国服装周、上海服装周。我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在国内互相竞争的时代了,中国应该团结一致,比如上海开上海服装周,如果很有名,全球的买手都会过来。为什么?因为中国服装产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它一定可以让这个时装周成为很好的一个,在全球引起关注的一个节日。不管是在在上海,或者在北京,都可以。如果需要有人过来支持,我愿意过来助兴!(掌声)

  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我生长在二战之后,战败的国家。我的妈妈是一个寡妇,我的爸爸在战争中死去了,我去巴黎的时候,大家都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叫我的名字,只是叫我日本人。30多年过去了,没有人叫我的名字,只是用“日本人”这个词来代指我,我心里的纠结一直没有过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亚洲的一个成员,我愿意跟中国的朋友携起手来一起战斗!我们一起到欧洲!去美国!不要输给他们来办我们自己真正成功的时装展!(掌声)

  时装周对我来讲,不再是奥运会的场所,不是我要值得投入全身心战斗的地方,所以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在咬着牙坚持着。我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没有竞争对手的空空赛场,我感觉心里非常空虚,非常空洞!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我仍然认为,正因为我在设计服装,每一次都要告诉自己,这次我要做迄今所没有做出来的最高水平的服装,所以每年我会开四次的发布会。

  记者问我,山本耀司,你过去所做过这么多的服装设计当中,你最中意的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是下一次才是我真正最中意的,所以我永远不会回顾过去,我永远面向的是我的未来。也就是说,虽然说成功过一次,不能说我成功过一次,就永远永远地去沿袭过去的成功,我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向前,向前,再向前,追求下一个新的东西!

  如果大家认真查一下就会发现,纪梵希等他们本人不是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他们所做的所有的事情,跟我想做的,我做过的都是一样的,他们永远在追求服装最大的潜能,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持续着,特别是香奈儿,他一直在尝试新的设计。

  我想,如果我的人生有一天走到终点,我愿意像香奈儿那样,永远要做新的服装,要做新的设计,要不停地为此而奉献我的一生,要不停地激发我的灵感,让来看的人给他们带来新的感动、新的兴奋,这是我永远要坚持的目标,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掌声)

  今天我特地来到这里,我要向大家建议的是,日中之间,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合作,好不好?不要输给日本,也不要输给美国,我们的设计师,我们的服装生产厂家一起共同携手吧!我们要让人知道,中国有新的潮流出来了,有新的潮流涌现了,要向全世界的人来展示我们新的潮流,这是我今天在这里最最想向大家所诉说的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王军:我想,每一位在场的这个同仁听到以后,肯定都是很振奋,特别激动。我代表大家提个问题。在你的设计当中,哪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开始?你是怎么做的?

  山本耀司:我们公司的衣服首先是有一个板型的,从来不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每一个板型师都有自己的原形,都有不同的板型,都有自己钟意的,容易使用的,真的是纸做的板型。我们是从这个原形开始,小的东西就是一个衬衫,或者大的就是一个夹克,或者是外面的风衣等等。我做衣服的时候,我觉得最开心的这个环节,就是这个衣服的动态,或者是这个制料的感觉,那种质感,流动的感觉,也就是说,剪裁。如果没有一个剪裁的力量,这些质感的东西,有动感的东西就没有办法表达出来,这种流动的感觉。

  如果夸张一点说,我是用尽毕生的心血,倾注了最大的心血在设计肩到腋下这一块的流线。不管是你毕业于怎样的学校,你到了我的公司,都要从零开始学习。头三年,要做三年板型师的助手。这三年你要做的事情,你要了解衣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衣服。日本有一个词叫“工匠”、“匠人”。我认为这种材料的质感很重要。我有一个是设计板型的,一个是选择面料的,这是两个不同的组合。我有一个自己想要达到的印象,有一个自己的目标。首先裁剪的时候会请模特过来,会调整我们的印象。所有设计都是你生活的体现,你所设计出来的衣服绝对不会撒谎,你的作品永远不会撒谎,因为这是你生活的写照。

  我想,服装就是一个考验手的工作,还有你这个人的生活,你的对这件事情的关注程度,你的情感怎么样,全部都会表达得一览无余的。

  王军:您怎么看待一个设计师在完成从设计的前端到样衣定下来准备上市去生产这个过程里,设计师参与的是哪个过程?

  山本耀司:我的公司在这方面是很简单,很单纯,我是担任所有板型师的老师。战后,我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把我带大,她做的西洋式的裁缝的工作,在街上的小店靠着裁缝的工作。我大学毕业以后,前后六年都帮助我的母亲从事裁缝的工作。后来我直接开始接客人的订单,。对于不同身材的女性,不同的体形,我要按照她们的体形去裁缝。我觉得那一段经历对于我后来的板型师方面的知识非常重要,是作为板型师的一种源泉。在我的公司,一个人做多项的工作。设计师兼具板型师的作用。我们借助一些匠人之手,来打造时装秀发布会。我觉得日本制造也面临危机,我刚才说的匠人所剩无几,这也是一种危机。

  王军:下面开放两个问题给观众。

  提问: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像山本耀司这样的伟大设计师?

  山本耀司:中国有一个大的趋势,比方说,把孩子送到海外去留学,一般我想,都是送到美国。美国非常大,但时装方面是很土的,去美国留学是没有前途的。如果想培养年轻的设计师,还是去欧洲,在欧洲要去学习几个世纪以来积累下来的那种服装的传统。在那样的环境当中去浸染,深深地呼吸欧洲的空气,只有那样,才能够培养自己,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吧。

  那学什么呢?用英语说,就是“软”,一种感觉,一种灵感。它不是一种理论性的东西,它这是最难掌握,最难学到的东西,就是这种感官的东西,这种对于服装的这种感觉。它必须得需要用你的皮肤,用你的身体亲自地去感受,而不是用理论可以去培训出来的,并不是说你在那儿待了两年,就掌握了,这可能是对中国而言,最快的一个捷径。中国的美学,中国的审美观当中,也有我喜欢的东西,也有我不太喜欢的东西,比如说中国的庙,我去庙里的时候,通红的,到处都是,要么是金光闪闪的,金碧辉煌的这种感觉。怎么说好?就让你觉得,太奔放了,没有让自己放松的地方。这种时尚的感觉不是爆发性的,是强加于你的感觉的东西,需要低调一些,需要沉淀下来,需要让你觉得漂亮,太帅了!都是不太好说的这种词语,让你心里一动的感觉。

  我在公司里也有很多中国年轻人就职,我也从他们的身上了解到很多,我感觉到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很张扬的欲望,我希望大家能够到欧洲的那个环境去洗刷一下这种偏好。不要过分地强调那种强劲有力的东西,渐渐地把它打磨得更加柔和一些、更加低调一些,这可能是对中国而言很需要做的一个工作!

  王军:设计师必须要去做好的一些基础和基本功,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山本耀司:关于时装、时尚,中国过去是生产国,现在呢,也是出口国。我想,中国至少有三点力量,一个是生产力量,一个是销售的力量,那么还有什么不够呢?还缺乏什么呢?我想说的简单一点呢,如果说一个人,两个人只要能够脱颖而出,其实就可以了。把他们推向世界的舞台,一定要把他们往前推。比方说,我在巴黎做时装秀,很多的买手们,我就问他们,我如果做成“中国制造”,你买不卖?买手说,不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给大家发出的一个声音。

  所谓衣服是最后一个手工产业,一定要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手指尖去编制文化,如果我们的手指尖没有文化,出来的成衣,出来的服装是散发不出来这种韵味的,这一点全世界的买手都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尽量地要以一张白纸的状态去感受其他国家的一些,特别是工匠这种手工制作,这种手指尖的文化,可以说是最后一个产业。也就是说,缝制的这些人,他们的文化,这个产业,人的手指就是文化!我想把这一点传达给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我想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编辑:仲建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