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宋朝“最腐败”?
- 来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宋朝,腐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2 15:17
那时候,党争还处于良性状态,监察系统的力量也非常强大,反对派与台谏官对执政群体虎视眈眈,一发现露出腐败苗头便穷追猛打。
有个写清朝帝王小说的历史作家曾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我相信,任何严肃的历史研究者对这种论断都会一哂置之。因为,如果你要指出哪个朝代最腐败,首先需要可靠的统计数字,比如各个朝代的贪官数量、占该朝官员总数的百分比;平均每名贪官贪污了多少钱,与当时国家财政收入之比如何等等。而想要获得这些统计数字,几乎是不可能的。既然没有可靠的统计数字,如何敢断言哪朝“最腐败”?
为了解宋代到底有多腐败,我决定先去翻阅宋朝文人的记录,看他们是怎么说的。翻完书吓了一跳,按照宋人的描述,宋朝简直太腐败了。
北宋天圣年间,范仲淹给朝廷上了一封万言书《上执政书》,将大宋官场风气说得一团糟:宋朝绝大多数的县官不合格,不是志在贿赂,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70%~80%的州县都是如此。
苏轼大约在嘉祐年间写了一组策论,阐述他的治国方略,其中一篇文章也将官场写得一片昏暗:今天的官场风气跟以前不一样了,老百姓想找政府申冤、办事,简直难于上青天,必须用金钱开路才行,否则什么事也办不成。
与苏轼同时代、政见不同的王安石,也曾在嘉祐年间给皇帝上书言事,其中也极力抨击当时的官场风气:现在的大官小官都忙着开公司、做生意,以权谋私,大发其财。
如果这些宋朝文人的描述是真实无误的,那么宋朝的贪官肯定很多。但我很快又注意到,将大宋官场说得乌烟瘴气的范仲淹、苏轼、王安石等人,都是宋朝极有抱负的官员、学者,他们说的“狠话”,换言之,都是说给君主或执政官听的,目的是要给朝廷制造压力,迫使朝廷革新变化,整饬吏治,改善民生。所以,他们宁愿将官场风气往坏里说,将腐败现象往重里说,不惜将“一个手指头”的问题说成是“九个手指头”的问题。
因此,我觉得宋朝士大夫所形容的官场腐败的严重性,应该打一个折扣才切合实际——宋朝肯定存在腐败,但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严重。事实上,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向朝廷上书“抹黑”官场的时间,都在宋仁宗时期,而这个时期其实是政治相对清明的一个时代。那时候,党争还处于良性状态,监察系统的力量也非常强大,反对派与台谏官对执政群体虎视眈眈,一发现露出腐败苗头便穷追猛打。
范仲淹的好友、泾州太守滕子京滥用“公用钱”(办公费),受御史弹劾,贬到荒凉的岳州;宰相杜衍的女婿、提举进奏院的苏舜钦,有一回将进奏院的废纸卖了,换成一笔小钱请同事喝花酒,也被御史参劾,最后以“监主自盗”之罪被削籍为民;还有主管国家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因为“乘势贱买”民宅,为御史中丞包拯严词弹劾,被罢了三司使之职。张方平、苏舜钦、滕子京都谈不上是什么贪官,只不过小节上有污点,结果都被台谏官与反对派抓住把柄,不依不饶发起弹劾,直至他们被处分。
看来宋朝士大夫的说话习惯就是那个样子——宁愿多说社会的阴影面,以激发国家变革的动力。一个允许公开抨击官场风气的社会,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文_吴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