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琢:带烈士回家的执拗老人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张红琢,烈士,老人
  • 发布时间:2015-05-12 15:42

  每走访过一个烈士陵园,张红琢都要先拍摄下所有墓碑照片,回到家就建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满陵园的所有墓碑照片和墓志铭记载信息。然后再根据烈士墓上的碑文所写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烈士英名录,进行核对。

  中国人都有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落叶归根,不管游子漂泊多远,都希望死后能够魂归故土。

  张红琢是一名唐山照相馆主,8年如一日,义务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牺牲的烈士寻找家属,耗资数十万行程8万多公里,足迹遍布16个省市区,踏访150多所烈士陵园,拍摄1万多张烈士墓照片,为550名忠烈找到了回家的路。

  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人?

  从小就爱看战争题材连环画崇拜战斗英雄的张红琢,是唐山大地震的一名幸存者。地震那一年,张红琢15岁。大批解放军战士舍生忘死救助遇难伤亡群众的场景深深地铭刻在少年心灵。18岁那年,张红琢报名参军没能如愿,但他对军人的仰慕却在与日俱增。

  2007年的一天,刚刚学会上网的张红琢发现一个名为“中国寻亲网”网页,当他浏览到《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竟有28名唐山籍烈士至今无亲属认领墓地,他的心一下子被刺痛揪紧了。丰润、乐亭、迁西……烈士籍贯一栏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地名,狠狠地撞击着张红琢的心。

  英雄们长眠在异地几十年,却始终没有亲人去看望,怎样才能连接起这份被时空分离的亲情?张红琢油然萌生了为烈士寻找亲人的念头。很快,张红琢联系上了“英烈寻亲发起人”山西老人王艾甫,从此踏上了为烈士找家的漫漫“寻亲路”。

  张红琢把从网上下载的所有烈士资料按县区打印成册,开着自己的帕萨特跑到唐山路北区民政局开了张介绍信:兹有我区居民张红琢,到贵处查询你县在太原牺牲的烈士亲属,请接洽为盼。

  第一个寻亲对象,是籍贯一栏记有“河北丰润县西关”的名叫周有富的烈士。2007年9月,张红琢赶到丰润民政局查阅存档烈士资料,顺利查到了周有富烈士的基本信息:周有富的籍贯是城关公社王庄子大队,安葬地为石家庄。闻此,张红琢非常兴奋,马不停蹄驱车来到如今已改为丰润区浭阳街道办事处王庄子村的烈士出生地,一路向乡亲们打探,竟然意外寻到了烈士的亲弟弟周义老人。

  得知哥哥如今安葬在太原郑村烈士陵园,周义握紧张红琢的手“扑通”一声跪在水泥地上嚎啕大哭,“我的亲哥哥啊,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60多年了,全家一直以为你牺牲在石家庄,10多次去当地烈士陵园寻找无果,让我这个黄土埋半截的老头子一辈子都无法安心。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料到你的墓地在太原!老张,我们全家感谢你啊,大恩人!”

  首次寻亲成功,更让张红琢脚底生风,这份最动情的企盼正化作一股强大力量,敦促他向前。

  在张红琢最初设想里,既然名册上有名字,有籍贯,只要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就搞定了。而且自己有车有闲,唐山就这么大点地方,找几个人应该很轻松。可实际运作起来,绝非易事。由于烈士籍贯遍布在乐亭、玉田、丰润等7个县区,大多无详细地址,加上时过境迁区划和地名变更,张红琢只能开着车在各县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反复核实烈士名录和籍贯,寻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挖掘信息佐证。有时为了找到一位烈士的亲属,他要往一个地方跑10多趟。实在没辙,就在烈士出生地各大论坛上发出寻亲帖子,打报纸、电视台报料热线,借助媒体力量发布寻亲信息,大海捞针般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线索。

  比起查访的艰辛,更让张红琢委屈尴尬的是一些人的冷漠无视。有一次,他刚刚找到一位烈士亲属,激情豪迈之下,就想顺路去另一个县查找烈士资料。赶到当地民政局时,已是中午时分了。在小吃店吃了碗面条,张红琢在车里耐心等着。下午进了办公室,张红琢表明自己的来意,希望调阅一下当地的烈士英名录信息。没想到,竟被那位负责人粗暴地一口回绝。

  张红琢赶紧掏出介绍信说:“大姐,这是咱区里开的介绍信,我是志愿无偿寻找烈士亲属的。”“志愿寻亲无利可图,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人?”对方根本不买账,直接把他轰了出去。

  被亲友怀疑“走火入魔”

  寻亲需要大量的信息验证,涉及历史、军事、地理等行业专业知识,只有小学文化的张红琢只得从书店、网上搜罗恶补。他从书店买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河北革命风云录》、《冀东革命人物》等军事题材书籍研读,还花高价从书市网罗到唐山乃至外省20多个地区的地志、县志、地名志攻读。

  现在,电脑桌面收藏夹里收集的全是和寻亲有关的网页链接,每走访过一个烈士陵园,张红琢都要先拍摄下所有墓碑照片,回到家就建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满陵园的所有墓碑照片和墓志铭记载信息。然后再根据烈士墓上的碑文所写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烈士英名录,进行核对。

  无数个深夜,张红琢都在电脑前进行碑文资料与烈士英名录校对,这个枯燥繁杂的苦活容不得半点误差。而对于没有具体部队番号,或没有登记详细籍贯,或因笔误登记与现今不符,或姓名和地名音同字异的,张红琢还要反复地对比研判,确定烈士家乡。等一切都校对正确后,张红琢才在各大论坛发布信息。在两年多时间里,张红琢寻找到28位牺牲在太原的唐山籍烈士的亲人。

  “小胜”不收兵。张红琢开始把为烈士寻亲的视野扩大到全国范围,好几次驱车几千公里前往太原、兰州等地寻找唐山籍烈士墓地。看着丈夫一天到晚为了别人的事忙得不亦乐乎,妻子索性向他摊牌:“这应该是政府的事,你瞎掺乎啥?女儿都给你添两个外孙了,家里忙得团团转,你要这个家就给我们点温暖。”

  52岁的许国泰是张红琢的铁哥们,此时连他也怀疑老张“走火入魔”了:张红琢每年有3个月时间在外奔波,没日没夜拼命挣钱却悉数撒在与自己没一毛钱关系的烈士寻亲路上,他究竟图啥?2013年的那个清明节,许国泰好奇地跟张红琢一起区“寻亲”,那次,他还特地邀上张红琢妻子李令军同行探秘。

  那一天,雪花飞舞。在冷寂肃穆的长春市革命烈士陵园里,68岁的西安老人周汉文颤巍巍拿出家乡特产白柿饼,奉上故乡一掬黄土,一杯烈酒,再用录音机播放起家乡声震长空的秦腔,老人和儿子长跪不起放声恸哭,那哭声撕心裂肺穿越时空,止不住的泪水和呢喃,令苍天悲戚动容。而眼前烈士墓里安葬的,正是他从未谋面的烈士父亲周德友。和亲生父亲的相会,老人等了68年。

  “父亲从没见过爷爷长啥样,为了寻找爷爷安葬地,父亲执拗地将我们兄妹四人全送往爷爷昔日服役长春读大学,希望能寻找到爷爷的蛛丝马迹。正是张红琢发布在网上关于爷爷的信息,让我们一家三代人实现了墓碑前的相聚。”周汉文儿子说道。周家嘶哑的哭声和真诚的感恩,彻底感染征服了老张妻子与许国泰。这就是激励张红琢一直走下去的力量。

  烈士回了家,他还在路上

  如今,许国泰和老张的妻子每年都要陪张红琢出去几次。路上两个男人轮流开车,每次最少跑3000公里。长途跋涉对50多岁的中老年人来说,是严峻考验,尤其是遇上极端恶劣天气或路况不佳,更是要冒生命危险。

  有一次他们下行匝道驶上一个高速收费站出口,后面突然有一辆重卡紧贴车窗呼啸飞驰擦过,当时3个人都被吓瘫了,老半天没吭声。

  去年3月20日,张红琢日夜风雨兼程,赶到鸭绿江边的宽甸县革命烈士陵园。刚刚下过大雪的这里零下20度,滴水成冰。为迅速拍完烈士墓碑资料返程,张红琢的鼻涕被冻成冰块都无暇擦拭,他一口气拍完几百个墓碑,出了汗的帽子都无法从头上取下,手指头也被冻僵无法弯曲。

  原来,这个陵园万余烈士是在朝鲜战场身负重伤后,转到国内后方野战医院救治无效牺牲就地安葬的,因此不少亲属都误以为亲人埋在朝鲜。铁哥们许国泰嘱咐家住沈阳的女儿女婿去当地图书馆检索复印了两麻袋资料,还跑遍周边各县复印了县志,以便核对获取资料。

  每次跋山涉水走访烈士陵园,张红琢谢绝各方招待,连一口热水都是自备,他希望不接受任何物质帮助。这一点,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副所长孙虹非常感慨。不久前张红琢千里迢迢来到陵园时,正赶上食堂开饭,闻到饭菜香,张红琢立即挣脱孙大力拉他吃饭的双手夺门而“逃”。

  每年有很多家属来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查找烈士,如果亲属没找到自家烈士万分失望时,孙虹刚就把张红琢推荐给对方。有的家属奔波50多年没能找到烈士葬在哪里,经张红琢寻找一个月就圆了梦。河北的一个家属拿来一万块感谢费,跪在老张办公室坚持让他收下,却被婉拒了,“我要收了,哪对得起烈士啊?”

  8年来,经他校正后的700多名烈士安葬地的信息被发往全国23个省份,让550位烈士寻到亲人找到了家。烈士回了家,他还在路上。

  文·图_阿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