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不经过,难道城市就不能发展了

  如今要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都离不开高铁。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城市都适合高铁。

  继2009年湖北十堰、襄樊高铁争夺战和2014年河南新野、邓州高铁争夺战之后。近日,同处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荆门两市也因为同怀着希望高铁落户自家的愿望,暗自爆发了民间“高铁争夺战”。

  截至4月27日24时,有关“高铁争夺战”的舆论传播量在传统媒体中达到1090条,但在自媒体中的传播量不超过1000条。

  整体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两次比较明显的传播高峰。其中,来自湖北省级媒体《长江商报》4月19日的文章《湖北两地“竞争”沿江高铁项目》引发了第一次传播高峰,文章在高峰阶段占据总传播量的91%。而来自《中国经营报》4月25日的文章《多地爆发高铁争夺战民间上演“保路运动”》则引发了第二次传播高峰,该文章在高峰阶段占据总传播量的87%。

  网民对该事件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各大新闻网站的新闻跟帖中。以五大主要商业门户网站为例,腾讯、新浪两大网站相关新闻赢得了5万人次以上的网民参与浏览量。

  源于高铁线路的城市“争端”和民众的大量关注,体现出了民众对高铁认识的转变,高铁正在成为推动城市走向富裕、走向名城的名片。

  很多专家表示,如今要提升一个城市的品位、经济、辐射力和吸引力,都离不开高铁。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城市都适合高铁。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指出,高铁对地方经济会产生一定的助力,但这种助力有多大,应当看地方的基础如何。

  因而,在“高铁争夺战”的热潮之下,不少评论冷静地指出,高铁线路规划绝不能为“民意”所裹挟。不能违背科学,要根据实际、符合设计初衷,从最大限度发挥高铁自身优势和经济推动作用出发。

  也有人指出,中国应建立一套“依法修路”的体制,要用制度和执行力来挤压人为因素、权力寻租的空间,高铁最终“花落谁家”要由规矩而定。

  对于城市而言,高铁经过,便利自然不用说。但倘若高铁不经过,城市就不发展了么?

  一些评论认为,社会发展的速度并非只是高铁这类交通更新换代的结果,我们的城市需要有没有高铁照样能发展的底气。

  地方与其为个别所谓发展机会费尽心机,不如在具体的发展渠道和途径确立上,尽量地多样化,并且尽可能齐头并进,实现多条腿走路,避免出现发展方式的简单化、单一化。正如一位中科院院士所言,城市的发展应该尽量向着适应高铁的方向靠拢,而不是要求高铁向城市靠拢。

  文/杨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