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公共场所,“对不起”这个词的使用率,远远低于国外。
在日本和西方,“不好意思”和“对不起”是一句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常常不是因为做错了事,只是觉得可能给别人添了点小麻烦,就会说“不好意思”“对不起”。
这样的词一出口,气氛就宽容了,对方一般也会尽量设身处地说“没关系”,互相宽容和信任的良性循环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我明白,每个文化里“道歉”的频度、方法和背后的逻辑都不一样,但我在中国生活这些年的感觉是,在中国的公共场所,“对不起”这个词的使用率,是相对较低的。
有一天,我在北京一家知名咖啡店里边写东西,边喝咖啡。人多有点拥挤,我去和一个熟人打招呼的时候,另一位年轻女性过来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她一转身,背上的包撞翻了我桌面上的水杯,水全部洒在了我的笔记本电脑上。我看到后立刻跑过去,把电脑挪开,擦拭电脑和桌子上的水。但作为“肇事者”的那位女士,却在一旁“冷静”地看着说:“没事吧?我先去点咖啡”。咖啡点完后,她又回来对我说了一句:“我坐在那边,电脑如果有问题你可以找我”,然后就走了。这中间,一直是我在擦桌子、擦手机、甩干电脑里的水。那也是我和她最后的接触。
当然,我相信,如果我的电脑被水浸坏了,她应该会负责任,只是她的态度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她像一个谈判中的律师,冷漠无情,没有对我致以最起码的歉意。
我做学生的时候,曾在东京新宿的一家咖啡厅打工。中年老板教我的第一条工作准则就是关于道歉的。他说,如果出了错,立刻好好道歉,“先表示诚意是最重要的”,具体的责任处理可以之后好好商量,但前提是让对方先感受到诚意。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那个看起来时髦也有文化的女士不愿意先说“对不起”?她好像很害怕道歉的可能“后果”,担心被我“占便宜”,所以她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专业律师式的谈判状态。
也许在她看来,道歉是自降身份和可能“吃亏”的——万一被讹上呢?所以最好是少说话,尽快离开现场。
或许这样是“明智”的,但后果是大家心里都不舒服,对人的防备心越来越重,信任越来越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更高的“社会成本”。
当然中国也在不断变化。最近10年里,我发现“不好意思”的使用率明显提高了。希望未来一些年里,“对不起”也变成中国人的口头禅。
文/斋藤淳子(日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