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维青:他与绘画“纠缠不清”六十年

  • 来源:旅游新报
  • 关键字:绘画,教育,美术
  • 发布时间:2015-06-02 13:09

  蒋维青性格开朗,为人义气,为艺执着,他的人生几度与绘画擦肩而过,但最终命运的指针又回到原点。他笔下的绘画仿佛道出了他的内心世界。画中透发着灵性的草木、翎毛、山石之间的和谐和依存体现了他对世事的感悟,在他的花鸟画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和性灵的。

  蒋维青是一位性情中的花鸟画家。一种豁达、健康、乐观的性情始终引导着他的艺术追求。因此,在他的画作中,很少见有“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的情况,更少见他以画笔“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兴”。文人画,尤其明清以后的文人画中,萧疏简远,高古淡泊的意趣,显然不是他艺事的审美取向。

  他的绘画大多幅面宽阔,呈大开大合之状。画中,色墨缤纷灿烂,景致繁茂葱茏,一派生机盎然,荡漾着现代生活的气息。

  绘画启蒙,源自于“一技傍身”的时代理念

  蒋维青回忆起自己的艺术生涯,十分感慨,几次与绘画擦肩而过,又几度峰回路转,还好,他始终未改初心,如今能与绘画保持形影不离的关系,让他十分满足。在画家当中,蒋维青可以算是勤奋派,直到现在,他也坚持每天作画一幅,不论好坏,春去秋来,这个习惯仍然改变不了。

  蒋维青出生自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一般干部,母亲是邮电大学的员工,父母从小就教育蒋维青要趁早成家立业,所以,还在少不更事的年纪,蒋维青便已经在思考“长大以后要做什么”的人生问题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似乎只有一技傍身,才可以不愁吃穿,于是,小小的蒋维青,便开始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别看他个头不高,但却很擅长体育,在田径、体操等领域,都曾有过很好的成绩;爱音乐,因一次巧合,得到了一个板胡,一种类似于二胡的北方拉弦乐器,他胡乱地撩拨板胡琴弦,闻得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一下子就吸引了蒋维青,正好哥哥的一位朋友会拉二胡,也胡乱地跟着学了一番;后来,又在哥哥的影响下,开始喜欢画画。

  蒋维青的哥哥比他大八岁,是重庆铁路中学的美术老师,他与当时有“南岸三杰”之一之称的山水画家杨竹铭老先生有一定交情,哥哥那时候也才二十岁出头,对杨竹铭老先生具有很高的崇敬之情,他就常常和身边画画的朋友跑去杨竹铭老先生那里请教,而蒋维青呢,也图热闹似的当起了哥哥们的跟屁虫,他们一群人围着杨竹铭,安静地看他画画,由于个子矮小,蒋维青可以钻到人群堆最前面,在一群年轻气盛的小伙子里,还是小屁孩的蒋维青一下就被杨竹铭老先生注意到了,他问“有兴趣吗?想不想学?”并告诉他,绘画在哪个时代都可以找到饭吃。这个观念几乎影响了蒋维青一生,直到现在他也常常给自己的学生灌输“要有一技傍身”的理念。就这样,蒋维青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与绘画的几次擦肩

  中学毕业后,蒋维青被派往四川省大竹县下乡当知青。当知青的日子,蒋维青感觉到了绝望,在闲暇时他开始胡乱画一些素描来打发时间,他不知道会在这里待多久,他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当知青的第二年,蒋维青遇上了招兵,他毫不犹豫地就跑去报名了,很顺利地,他被调去了西藏。

  当兵的时候,空闲时间更少,但蒋维青却越发地对绘画产生了求知欲望,他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不停地画。1977年,恢复了高考,蒋维青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积累下来的绘画作品寄到了四川美术学院,不久便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必须具备两年军龄才可以报考,而这时候,蒋维青当兵还一年不到,无奈只好放弃。蒋维青第一次与绘画擦肩而过。

  即便如此,蒋维青从未放弃过画画的念头,他说自己的绘画兴趣本是出于生计考虑,却不知为何对它越来越着迷,那种着迷程度与生计问题无关,纯属精神追求。不过还好,命运不会总是偏袒你,也不会总是忽略你。它在为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也会为你开一扇窗。

  又一次机会,认识了一位老师,西藏自治区展览馆的美工韩书林,在他那里接受了两年的教育,从理论上给蒋维青传授了很多知识,让蒋维青受到很大启发,但没有进入专业院校,接受系统的教育,一直是蒋维青心中的一个遗憾。

  1980年,蒋维青跟部队提出了退伍申请,军事政治始终不是他所向往的,他内心里仍然渴望读书,画画。回到重庆后,美院那年却没有绘画专业的招生,曲曲折折的人生中,蒋维青又一次错过了美院,他只好顺从了父母的意思,回到了邮电大学宣传部,当起了校刊美术编辑,虽然已经工作,蒋维青想学画画的愿望仍然很强烈,但那个年代有个规定,年过26岁便不能报考学校,原本以为此生再无望学习画画,没想到,1986年成人教育开始了,蒋维青终于等来了机会,他顺利考到美院,这才真正开始了他对美术的系统学习。

  不拘泥于小情小趣,他更推崇大花鸟意识

  蒋维青的画中,你是看不到一支枯枝破叶、残花败柳的。也不见半点冷寂孤傲、荒寒萧瑟。偌大的画面中俨然是一个充满人间温情的世界。时花齐放,枝条竞发,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花红叶绿不显俗媚,藤牵叶蔓不觉繁复。禽鸟或踞枝头引吭高唱,或翩飞林间欢娱嬉戏。清凉的荷塘中,红影摇曳,绿盖翻滚。幽静的竹林间,微风习徐,雨雾朦胧……蒋维青说,他一直追求一种“大花鸟意识”。

  所谓“大花鸟意识觉醒”以及“主题性花鸟画创作”是提倡以花鸟为题材,表现一种艺术的大场面、大视野和大境界。也就是说,花鸟画家的视野从传统的折枝丛艳、点景禽鸟,转向花木丛生的天工世界和禽鸟生息的自然天地。这种把花鸟画从素有的小情小景中解放出来的主张是当今一批有责任感和远大志向的艺术家,立足于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前行于文化的呼唤提出来的。他们主张今天的花鸟画不应是个人闲情逸致的玩物,而是在表现花鸟之美的同时,把花鸟之美作为抒发和表现人的情怀、思想和精神的媒介。主张画家以富有生命和精神的花鸟画来表现对生存环境和状态的体验和认识,反映现代人的生命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他们呼吁画家把目光放得更开阔一些,超越时空,越过明清文人趣味,指向汉唐文化气象,乃至先秦上古文化遗泽,去感受雄浑博大的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力量。从中华文化大传统的灵山慧海深处去吸取气息和资源,创造气象宏大,情节完整,具有现代意识的现代花鸟画。

  文|张元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