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中学生面对的难题

  心理案例

  同学过生日我该怎么办?

  晓元是个中学生,最近,一个烦恼困扰着他:现在同学们开始对过生日格外重视,大家都买很贵重的礼物给过生日的同学。过生日的同学得花一大笔钱开生日宴会。我家不富裕,父母辛辛苦苦地挣钱供我读书,真不忍心向家里要钱。可一到同学们过生日时,由于拿不出好礼物,我就感到没面子,很自卑……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晓元正为这事烦恼着,又一个同宿舍同学过生日的消息传来,而且,听说有的同学已经开始买礼物了。闻听此讯,晓元两天来心神不安,连上课都受到了影响。从同学感情说,彼此不错,不送上一份厚礼怕影响同学关系,可是,眼看生活费不多了,怎么为这事跟家长开口?究竟同学过生日我该怎么办?

  心理把脉

  盲目消费方式不值得提倡

  晓元的烦恼,也困扰着不少中学生。实质上这是一个消费观念的问题。确实,同学过生日,常常会有人出手大方。但是,这种盲目消费方式不值得提倡。拿父母用汗水换来的钱不当回事,花得多又有什么光彩;花得少又有什么丢面子?

  更重要的是,不少同学从心里并不认为,花父母的钱出手大方多光彩。我曾经在住宿生中做过一次调查,让伙食费和零花钱加在一起每月花200元左右的同学举手,同学们哗啦啦几乎全举起了手;再让每月花300元左右的同学举手,同学们面面相觑,最后只有很少几个人举手;我又把钱数提高到每月花400元、500元左右,就更没人举手了。这个调查不在于了解同学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而是为了解同学们的消费态度。在当时,作为住宿生,伙食费和零花钱每月共200元左右是偏低的,可以说是一个起点标准,实际上每月花300元、400元乃至500元的都大有人在,个别同学可以高达800多元。可为什么谁也不承认自己花钱多呢?因为大家知道花钱多并不光彩,大把花父母的血汗钱更不算英雄好汉!

  而且,中学生还只是消费者,只花钱,不挣钱。一旦互相攀比大手大脚花父母的钱,就会由被动消费变成主动消费,并会逐渐养成消费无度、贪得无厌的心理,养成只愿消费不愿创造的懒散性格,必然导致品学的全面滑坡,导致心灵畸形,到了极点,就不仅仅是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还会酿成一幕幕令人心痛的悲剧。有些少年犯就是被钱诱人歧途的。

  心理处方

  积极化解过生日的难题

  如此说来,晓元该怎样化解自己面临的难题呢?

  我们先说,从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角度看,应该怎样把握消费原则。

  首先是坚持适度性消费。

  所谓适度,难说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两点应该把握:一方面要看自己的家庭条件,一方面要看大多数同学的消费水平。前面说过的那个调查中,为什么同学们都举手表示自己每月花费200元左右?因为这个尺度,正是当时大多数家庭条件决定的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消费水平。

  其次是重在发展性消费。

  消费分为生存性消费、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作为未成年人,中学生在生存性消费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应投向发展性消费方面,如购书,学电脑,参加其它有益的文体活动等。身为中学生,应该有能力选择健康有益的消费方式,促进自我的健康发展,应该自己把握自己。

  最后是不要盲目性消费。

  钱能造福,也能致祸。不管兜里的钱有多少,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就盲目地花钱赶时髦,赶潮流,这就是盲目性消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个别同学拿父母的钱来抽烟,喝酒,打游戏,这更是应该杜绝的。国外有些大家族的子弟,之所以不管家里有多少钱也能健康成长,就是因为从小杜绝了盲目性消费。

  接下来再说,在把握好消费原则的基础上,怎样来积极化解过生日的难题。

  首先应该是正确对待祝贺同学生日的意义。

  同学过生日,相互表示祝贺,实质是为了增进人际交往,密切同学关系。既然很多同学并不认可盲目的过度消费,为什么同学过生日还有人出手大方?其实未必完全是为了炫富,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增进人际关系。从这个角度说,倒也无可厚非。同学过生日,相互表示祝贺,也是增进人际关系的机会,也是密切同学感情的方式。所以,不必对此深恶痛绝,应该看到这件事的积极意义。

  其次是采取适当方式表达对同学生日的祝福。

  虽然对同学过生日表示祝贺有积极意义,但是,对同学过生日表示祝贺,根本又不在礼物有多贵重。同学彼此祝贺生日,还是以情为重,要的是同学情谊,情谊到了才是关键。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这就需要从我做起。自己过生日时可以郑重宣布,只接受同学们真诚的祝福,谢绝任何花钱买来的礼物。这时候,特别要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不要为同学过生日热热闹闹而眼热,不要为自己过生日平平静静而失落。自己心理调整到位了,同学过生日时也可以用祝福代替礼物,或自制有意义的纪念品相送。只要认识问题解决了,每个人都会有许多合适的选择,既表达了对同学的祝福,又不用大手大脚花钱。

  最后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增进同学感情。

  很多中学生为同学过生日而烦恼,是怕影响同学关系。其实不用这样担心。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重要方面。一个高情商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都有比较好的人缘。但是,单靠过生日送大礼未必就有好人缘,增进人际关系的方式和条件很多,重要的是心理条件,比如,与人为善,诚以待人,开放自己,学会示弱,保持距离,平等互利等等。

  具体说来,首要的一条是乐于帮助人。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喜欢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经常帮助别人,别人就会感到你对别人的价值。因此,帮助别人就是给别人一个喜欢你的理由。

  第二条是让脸上带着微笑。微笑也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方式。心理学发现人们最容易给微笑以回报。你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今天你面带微笑;明天你满脸乌云,你肯定会有两种回报。人际交往中的面部表情,是挂在人际交往路口的一块路牌,面带微笑等于在告诉他人:此路畅通;面目呆板等于在告诉他人:此路不通。所以说,微笑是人际交往最好的通行证。

  第三条是不炫耀自己。心理学告诉我们,一般的情况是,人都不喜欢嘴上老是挂着“我”的人。在同伴面前夸夸其谈卖弄自己,常常是无形中给自己的人际交往设置了障碍。因为,这种你感觉最得意的时候,常常就是别人最讨厌你的时候。

  第四条是学会做一个好听众。因为你做一个好听众,能满足别人许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耳朵比一张好嘴巴更重要。

  最后一条是先学会喜欢别人。人们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所以,要有一颗喜欢别人的心,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可爱之处可取之处可喜欢之处。如此,你付出对别人的喜欢,一定会收到别人对你的喜欢。

  有了这几条,你也会有一个好人缘,有良好的同学关系。不信,你试试看。

  文/马志国 编辑/王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