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取消面谈,好不好?

  小升初与初中升高中的中考、高中升大学的高考并列为中小学生的三大考试。纵观小升初,大体可以总结为两种主要形式,即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主要考查语文、数学和英语。小升初题目来源主要是招生学校七年级第一学期或七年级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试题。面试考查主要从英语知识,数学知识和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据了解,目前成都小升初招生方式还未公布。但最近,成都市20所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前往南京、上海与杭州考察当地民办学校小升初的录取方式。在“长三角”的学校,多采取一种叫做“面谈”的选拔方式。与之相对的是,近日,有媒体报道,从今年开始,广州公办外国语学校招生政策有较大调整:市属外校取消面谈改为指标+派位;区属外校要招地段生,部分区确定取消面谈。此举引发不少家长的关注和热议。

  关于小升初面谈,到底该怎么看?取消面谈是不是明智之举?

  正方:取消面谈顺应招生改革大方向

  继续让外国语学校保留带有选拔性质的面谈方式,相对于其他公办学校而言也不公平。从这个角度看,取消面谈是推动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的一个积极举措。

  用电脑派位或抽签方式取代“面谈”,看似一个细微的改变,其折射出的是义务教育招生理念的变化,顺应了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的总体方向,因而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事实上,在义务教育招生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之后,考虑到民办学校的特殊性,很多地方允许民办学校在招生中采取面谈的方式。

  而作为一种过渡性手段,去年广州市在允许民办学校采取招生面谈的同时,公办外国语学校也同时享有这一政策。但不得不承认,从各地实施招生面谈的情况看,面谈中的不规范行为仍然比较突出,有的甚至是借“面谈”之名行考试之实,一些外国语学校的面谈方式和内容也遭到了诸多诟病。正因如此,各地不断加大了对招生面谈的规范力度,如要求学校在招生面谈中不接受任何获奖证书,不进行学科测试。

  其实,允许公办外国语学校参照民办学校的做法,在招生时进行面谈,作为一种特殊政策本身就不具有可持续性。一直以来,很多公办外国语学校在义务教育招生中享有一些特殊政策,可以提前单独招生、进行英语能力测试,但也因此倍受争议。

  在很多人看来,恰恰是这些招生方面的特殊政策,让公办外国语学校在小升初招生中抢得先机,也为这些学校“掐尖”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义务教育招生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当前,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营造良好的招生环境,是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责任,公办外国语学校同样不能例外。过分强调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而继续让其保留带有选拔性质的面谈方式,相对于其他公办学校而言也不公平。从这个角度看,广州市用电脑派位或抽签方式取代面谈,是推动义务教育招生改革的一个积极举措。

  或许有人会说,从禁止笔试开始,现在又取消面谈,是对外国语学校特殊性的忽视,也不利于外国语学校选拔人才。从广州市的情况看,可能是考虑到了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目前仍然保留了一些招生上的特殊政策,如市属公办外国语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区属公办外国语学校面向全区招生。但这样的招生政策是否可持续,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公办外国语学校招生方式改革势在必然。从去年秋季开始,厦门外国语学校取消择优录取,以招收片区内小学毕业生为主,向实施就近入学迈出了重要一步。而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招生从笔试走向面谈,从面谈走向电脑派位或抽签,这不仅是公办外国语学校招生方式的改革与进步,也是向教育公平迈出的新的步伐。

  反方:面谈无错,错在念歪了经

  应该反对的,其实是以掐尖为目的的面谈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招生乱象。以掐尖为目的的面谈背后,仍然是分数主导一切,这不是面谈的全部意义。

  小升初的面谈,不为广州外国语学校所独有,在全国其他城市学校尤其一些实验学校同样存在。面谈的作用在于沟通与达成,在于了解与发现。面谈作为一种交流方式或者教育手段,其本身没有什么错,运用得当,不仅有助于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达成一致,形成教育合力,而且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长、志趣爱好,以便为学生们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小升初面谈本来是件好事,为何人们一谈到小升初的面谈,就有点色变呢?一方面,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取消,小升初已经没有了选拔的功能,而面谈常常因为利益的夹杂而被赋予太多的功利色彩,往往被曲解并被窄化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上,个别学校为了办学效益和影响,为了挑选到清一色的尖子生,为了自己的名利,常常把面谈演变成了面试,成了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为小升初添乱,从而让面谈陷入了人人喊打的被动局面。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人上,放在人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上。

  小升初的面谈,不仅是这些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也是特长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具有独特目标定位的学校失去面谈这样的自主权利,必将逐渐偏离自己的发展定位,失去长期积淀的特色和优势。

  刀可为工具,亦可为凶器。我们要做的,是防止其成为凶器,而不是消灭刀的存在。面对小升初的面谈,应该反对的,其实是以掐尖为目的的面谈和由此衍生出来的招生乱象。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关注的,亦不是一味地取消面谈,而是关注学校在面谈中到底做了什么,通过面谈是不是增进了家校、师生间的沟通,是不是以面谈为名有损教育公平,是不是借面谈拒绝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和义务。

  实际上,对于今年广州外国语学校招生政策的改变,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持肯定态度。有家长就表示,今年外校政策一调整,孩子除了拼分数,还要拼命、拼运气才行!相关一些学校也不无忧虑,没有招生自主权,如何保证优质生源,今后又该如何保持外校特色教育?

  维护教育公平,既有在新常态下对制度的变革创新,又有对现有制度的完善纠偏,一个好的制度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在细节上完善,绝不能因噎废食。像小升初的面谈,如果加以完善,扬其面谈之长,规避面谈之弊,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是不是比简单的取消更有意义?

  总结陈词:毋庸置疑,小升初“面谈”的初衷,无非是履行筛选、选拔的功能,招收优秀学生到校就读,以切实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如果面谈招生,学校方或直接参与面试主持者能做到公平对待,这种方式也并非不可以。从形式上看,取消面谈改为指标加派位,其目的也是为了追求招生最大的公平。因此一些学校担心自主权的弱化也是多余的。初中还处于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公立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分科之说,也就无需过分强调“自主招生”。因而,面对取消面谈招生,应该予以积极支持。

  其实,指标+派位招生也好,招地段生加部分取消面谈也好,其目的都在追求招生最大的公平。取消面谈后,派位招生的公平性也须阳光操作。一切皆有可能,如果要做好派位招生,就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操作细节,防止好政策走歪。

  文/汪明 汤勇 编辑/王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