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赏桃花秋摘桃 林下养鸡农家乐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桃花,养鸡,农家乐
  • 发布时间:2015-06-11 12:07

  “人间四月芳菲尽,客楼桃花始盛开。”三月底,伴随天气逐渐转暖,贵州省岑巩县客楼镇万亩桃花竞相开放,游客慕名纷至沓来,桃园里人流如织,场景甚是壮观。

  “思州水蜜桃花期最美应该是在4月初,因为我们这里地势相对较高,气温也相对要低一些。”3月28日,在鞍山村大龙塘桃园基地,桃园主人陈新文、曾朝坤正忙着给来自铜仁、遵义、贵阳等地的游客介绍。

  “我们早上六七点就出发了,先从贵阳坐火车到岑巩县城,又在岑巩坐客车到这!”满头银发的刘奶奶正在和老伴合影,“我们年纪大了,得抓紧时间感受这美好的春天,美好的桃花,让我们的夕阳年华也‘红’起来。”

  “很多地方都有桃花,但像这样的花海确实不多见。一个穿梭在世俗之外的桃园,不但有风景独好的延绵青山,还有柔情妩媚的桃花仙境。”来自湖南新晃的胡阳时而在桃林里奔跑,时而又情不自禁地歌唱。

  “去年我家60亩老果园产果13万斤,市场价格1.2~1.4元/斤,收入15万余元。”鞍山村支部书记陈智说,今年他家100多亩新栽种的新品种桃树也将挂果,预计产果8万斤,桃林里还养了3千多只思州鸡,预计产值20余万元。

  随着水蜜桃产业的不断壮大,该镇的乡村旅游也“火”了起来。据曾朝坤、陈新文介绍,自桃花盛开这一段时间以来,慕名前来赏花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桃园外的车队都排得像一条条长龙似的,也带火了镇上几十家饭馆和当地十几家农家乐。

  “春天游人到我们这来赏桃花、夏天避暑品尝水蜜桃、秋天品尝生态稻田鱼、冬天赏红豆杉雪景,每天接待游客上千名,生态资源不仅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产业,还带动了部分群众在农闲时节发展旅游服务副业增加收入。”该镇党委书记郑珍君介绍。

  客楼镇地处云贵高原,黔东南州岑巩县。因气温相对较低、交通不便等因素,曾一度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最贫困的乡镇,被当地人誉为“高原屋脊”和“凉镇”。如何在不强迁、不进城的情况下,“润物细无声”地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一直是横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保存农村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2003年,当地党委政府依托境内植被繁茂和气候凉爽的优势,以“一村一品一特”为理念,积极发动当地群众种植水蜜桃。在农民自愿、政府鼓励的基础上,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让外出务工或无力耕种的农户以土地租金、务农工资、创业收入等方式赚取多份收益,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集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买汽车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依托水蜜桃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这些穷山沟沟的人也能够买得起小轿车了。”依靠水蜜桃产业致富的曾朝坤,去年花14万元买了一辆轿车,为自己家添置了新“家当”。

  在第一批水蜜桃致富典型陈智、陈新文、曾朝坤的带动下,该镇水蜜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把水蜜桃种植产业化、规模化,该镇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平台,积极组织水蜜桃种植示范户“走出去”考察学习和把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开展零距离培训。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成立了岑巩县楼外楼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果农走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发展路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荒山变银行,致富有保障。”这是客楼果农们常说的一句话。如今,果农们还在成千上万亩的桃园里搞起了林下养鸡产业,利润更是成倍增长。昔日的“高原屋脊”变成了今天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当地群众也依靠水蜜桃产业生活在“世外桃园”中。

  “通过打气候差异性致富牌,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原气候及地理优势,发动群众种植水蜜桃、苹果、蔬菜,发展林下养殖,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开办农家乐。”客楼镇党委书记郑珍君说,这种立体式的复合发展模式,让农民实现了产业、生态双项和谐发展的共赢。

  目前,客楼镇水蜜桃种植面积近万亩,果农大户700余户,建成“农家桃园”景点50余个,其中200亩连片示范种植的7个,桃树已挂果3000余亩,年可创产值1800万元。思州鸡年出栏10万羽,农家乐3家,年接待旅客、客商20万人次,形成了以精品水果生产销售,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实体。

  客楼镇“桃园经济”效应很快成为了全县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范。2012年,该县聘请水平高、实力强的旅游规划机构,把岑巩1486.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空间布局,立足气候、资源、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区域发展、分类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和“6个100万”工程为载体,大力实施山地高效现代农业,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以前,雨天出门一身泥,晴天出门一身灰。现在政府不仅动员我们发展种植业,还把路修到家门口,帮助我们销售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彻底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该县思旸镇岑丰村水蜜桃种植大户吴昌益深有感触地说。

  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先行。岑巩县在引导果农打造旅游观光“果园”经济的同时,大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一事一议”工程,加快农村的路、水、房、电、讯、寨的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保障每户农家的产品都能够运出大山走进市场。

  随着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该县“以活动为媒,促进旅游开发,繁荣经济”的节日活动宗旨一直延续至今。每年举办一次的“客楼桃花节”、“思州颐红水蜜桃桃王争霸赛”等活动,既加强了农业产业的宣传,又助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做大做强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和引进外地老板,先后打造了水尾镇荷花园、注溪镇思州柚园、天马镇思州绿茶园、凯本镇稻田养鱼园,把旅游与当今倡导的“绿色、环保、原生态”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旅游业态,让乡村旅游增添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乡村旅游不仅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还改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民就地就业、农业就地转型、农产就地增值、农村就地致富”等四个就地化,让村民充分尝到了旅游业的甜头。

  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乡村旅游“破茧成蝶”,独领风骚。实现了旅游业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从2010年到2014年,该县接待游客从8.2万人增至43.98万人,旅游收入从0.093亿元增至1.79亿元。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旅游业成为全县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依托农业产业做强乡村旅游业,成为近年来该县发展旅游的新路子。2011年,该县建档贫困人口89700人,在旅游扶贫的进程中,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和资源优势,建成烤烟基地5.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5万亩,成为全国31个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之一;优质果品基地5万亩、茶叶基地3.7万亩、油茶基地3.6万亩、蔬菜花卉基地1.2万亩、特色种养殖基地3.5万亩、工业原料林及楠竹基地1.1万亩,八大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解决农民就近就业和创业,3年累计脱贫46876人。

  2015年3月,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通知》明确,2015年将在全国择优创建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示范点,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发展典型、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脱贫的一条新型道路。

  (作者单位:贵州省岑巩县县委宣传部)

  □杨政权 吴寿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