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生生的事实再次警示我们,结构调整、发展转型时不我待。现在,中国凭借低劳动力成本做加工搞出口的模式已日益难以为继,除了加紧突破制约、成就“中国创造”,我们别无选择。好在,“中国英利”这回勇闯世界杯的敢为人先精神,让国人对“中国创造”的前景添了遐想。
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引人关注
“中国足球无缘世界杯决赛,那就在赛场中找一找有哪些中国名牌产品广告。可是迄今为止,在电视转播镜头中未见一家,不免让人悻悻然。”——这是笔者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写的一篇评论的开头几句话。
不过,这回在南非的世界杯赛场上,我们通过电视直播镜头,千真万确地看到了中文的场边广告“中国英利”。这个在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少见的中国广告,令万千网友惊喜,引发阵阵热议。
查资料得知,英利集团是以新能源投资与经营管理为主业的一个国际化的企业集团,目前拥有英利绿色能源等近20家子公司。今年2月,来自中国保定的英利绿色能源公司与国际足联签署协议,成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全球官方赞助商。据介绍,英利能源在本届世界杯的64场比赛中,每场拥有在场边广告屏上滚动播放8分钟广告的时间。它是中国首家获得世界杯足球赛全球赞助权的企业,同时,这是全球首家可再生能源公司作为赞助商亮相世界杯赛场。
其实,英利集团并非本届世界杯赛场上唯一的“中国元素”。此时南非正值冬季,为保证开幕式和开幕战顺利进行,保护绿地的任务交给了中国著名的空调制造企业格力电器;据说,南非世界杯设施中空调产品采购和管理的业务订单,让格力增加了2亿元人民币销售额。
此外,那种名叫“呜呜祖拉”的细长塑料喇叭,90%产自中国,其他各色球迷用品如足球、国旗、荧光棒、帽子、假发、墨镜、望远镜、手机链、钥匙扣等等,也多为“中国制造”。
品牌走向世界,民企走在了国企前头
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希望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赢得国际知名度。这一次,民企走在了国企前头。英利集团是一家创建于1987年的土生土长的中国民营企业,此前即使在国内也是默默无闻,但随着世界杯开赛,它可谓一夜成名,而随着比赛一场场踢,它的品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番运作无疑大获成功。
笔者要问的是:面对4年等一回的世界杯,那些实力雄厚得多、名头也大得多的国企哪里去了?是不屑一顾,还是视而未见,抑或根本就没关心过此事?有消息称,英利在南非有援建项目,2008年英利集团旗下的建设公司作为工程施工方参与了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的建设,这次场边广告是组委会特意免费为它做的,意在感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字头大型国企在南非援建项目的并不少,为什么该出手时不出手,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民企抢得先机?
这明显暴露了:品牌战略是我国企业的一个软肋。“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是众多中国大企业久治难愈的病。屡见不鲜的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同行间常常在国内市场争得死去活来,可向外拓展市场却都缩手缩脚,这岂不是典型的“洞里老虎”?前不久,中国银联与VI SA的信用卡之争闹得动静很大,可这回的世界杯赛场上,只见VI SA蓝色广告夺人眼球,哪有银联的影子?家用电器行业的各大厂商,在内销市场上明争暗斗不断,甚至在国家明令让利于民的“家电下乡”中,一些企业依然互拆台脚;可在世界杯赛场,索尼通吃了电器品牌广告,号称自家品牌已有国际声誉的几家中国家电厂商,则全都不见踪影。
必须加紧突破制约,成就“中国创造”
虽说品牌之争归根到底是实力之争,但“中国制造”的品牌远离世界杯,却不能完全归因于实力欠缺。企业的实力增长,需要持续的效益累积和技术创新,同时也不能不借助于品牌建设。论实力,英利远在许多大企业之下;论见识和策略,英利却显然在许多国内知名品牌之上。
如何尽快从“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一直是中国企业待解的课题。尽管南非世界杯给我们的不少中小企业带来了订单,但“呜呜祖拉”的中国加工厂的利润不足5%,绝大部分利润落入了国外经销商和进口商的腰包——这与4年前中国厂家代工德国世界杯吉祥物“格列奥”仅获菲薄利润并无二致。如果不思改变,下一届巴西世界杯,“中国制造”又将是怎样的地位和处境?
活生生的事实再次警示我们,结构调整、发展转型时不我待。现在,中国凭借低劳动力成本做加工搞出口的模式已日益难以为继,除了加紧突破制约、成就“中国创造”,我们别无选择。好在,“中国英利”这回勇闯世界杯的敢为人先精神,让国人对“中国创造”的前景添了遐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