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足 活出你的梦想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中国女足,世界杯,奥运会
  • 发布时间:2015-07-02 08:08

  平均年龄只有23.5岁的中国女足重返世界杯赛场,并打入八强。这些大部分是“90后”的女孩子们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希望用出色的表现为女足发展争取更多支持和空间。

  六七月间,女足世界杯踢到第七届。这项赛事第三次来到北美,首次落户加拿大,中国女足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上世纪末,中国女足曾经接连取得奥运会银牌和世界杯亚军的佳绩,但此后一路走低,上届世界杯未能打入决赛圈。这次,平均年龄只有23.5岁的中国队重返世界杯赛场,并打入八强。这些大部分是“90后”的女孩子们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希望用出色的表现为女足发展争取更多支持和空间。

  重返世界杯 期待脱胎换骨

  对于中国女足来说,缺席2011年德国世界杯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这些年来,女足频繁换帅,但都无力阻止下滑之势。2012年,女足重新组建,开始大换血,其间经历了27期集训,目标就是今年的世界杯赛。2014年亚洲杯上,中国队获得第三名,顺利拿到了参加世界杯赛的资格。

  郝伟在2012年初开始担任代理主教练,2013年“转正”,一直十分低调。在他的理念中,中国女足要跟上世界女足的脚步,首先必须保证具备高强度的90分钟对抗能力,此外,如何增强稳定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世界杯三场小组赛,正如郝伟始终说的那样,这个组没有最强,也没有最弱,就看谁表现得好。

  首战东道主加拿大队,中国队在补时阶段被判点球,未能从对手身上拿分,颇为遗憾。但从比赛过程看,加拿大队无疑占据上风,中国队打得相对保守,全场只有王丽思的一脚任意球击中门框,制造了威胁。

  第二场对阵荷兰,中国队一改首战比赛沉闷的局面,全力进攻。全场射门高达27次,控球时间也超过60%,基本掌握了场上的主动权。但是,得势不得分的局面直到最后一分钟才被打破,王丽思接谭茹殷后场长传破网,终于让人松了一口气。

  第三场对新西兰队,对手凶狠的逼抢一度令中国队很不适应。2比2的平局最终确保了中国队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出线。

  16强对阵喀麦隆是一场遭遇战。虽然此前中国女足同非洲队交手保持较高的胜率,但喀麦隆队堪称本届世界杯的一匹黑马,个人身体条件和能力突出,也有一定战术组织素养。中国队在上半场打得较为谨慎,取得一个进球后,下半场基本控制了场上节奏,如果不是临门一脚能力欠佳,最后的比分不只是1比0。这场比赛,中国队的战术执行力明显强于喀麦隆,特别是防线的协调保护能力,令对手无计可施。喀麦隆队主帅赛后也坦承“中国队配得上这场胜利,她们的防线是世界杯最好的”。

  从世界杯上看,中国队既有可圈可点的高光时刻,也有打不开局面时的茫然感觉。防守的整体性最值得夸赞,但进攻中把握机会的能力有待提升。在与力量型球队的交手中,如何以巧制强,以快制狠,应当成为立足之本,全队也在期待一位真正的领军人物能脱颖而出,像当年的孙雯那样帮助队伍实现更高层次的脱胎换骨。

  郝伟带队以来,从技战术层面到精神层面,都力图塑造一支全新的女足。推崇巴萨打法的郝伟也根据中国女足的条件,设立了以逼抢、传控、地面推进为特点的技战术体系,已初步成型,对荷兰队和喀麦隆队两战表现得较为充分。

  世界杯的舞台是最高水平的较量。8年后重登这个舞台,通过几场比赛的历练,中国女足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坐标,同时,也对自己的技术风格有了更多自信和坚守。8年来,世界女足的发展变化相当迅速,美国、德国等队伍既有强壮的身体,又讲求团队配合和技术塑造,男子化的打法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同时,上届世界杯冠军日本队则以细腻的技战术和高超的控制能力代表着另一个流派。中国女足队员的身体条件无法同欧美一流队伍相比,但可以通过技术上的精雕细刻予以弥补。这一点在本届世界杯上已经得到了体现,也坚定了今后的发展信念。

  “活出你的梦想”女足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国女足在低谷徘徊,世界女足则有了长足发展。已经宣布辞职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虽然风雨飘摇,但在推广女足方面倒是认真下了番功夫。本届女足世界杯扩军到24支队伍,而1991年首届女足世界杯时只有12支队伍,24年间翻了一番。首届世界杯时,只有45支队伍参加了预选赛,这次已经有128支队伍参加了预选赛。根据国际足联提供的数据,全世界参与足球运动的女性有3000万人,发展目标是到下届法国女足世界杯时,将这一人数提升到4500万。为此,国际足联特意推出了一项针对女足发展的计划──“活出你的梦想”,旨在吸引更多女孩子参与足球运动。

  根据国际足联的官方统计,参加本届世界杯的球员中,有131人在本国之外的联赛效力。“出产”国家队选手最多的首推美国女足联赛,共有66人,之后是德国联赛42人,法国联赛40人,瑞典联赛31人,英格兰联赛29人,由此也可以大致看出当今世界女足发展的格局。

  发展的潮流中,女足运动技术能力和战术特点男子化的追求看来也是大势所趋。传统强队如美国、德国队等,从技术动作到身体对抗,都呈现出更快、更强的男子化风格。当然,不同的流派依然各有风采,日本队以细腻的技术见长,剑走轻灵,同样占据一席之地。近年来有长足进步的法国队也很注重精雕细刻。不同的打法都在提升各自的内涵,基础则建立在女足运动的普及推广之上。未来走势的关键词是融合与提升,技术与身体的融合,能力与意识的提升。

  首次主场参加女足世界杯的加拿大就是近年来进步飞快的一支队伍。女足运动在加拿大没有职业化,优秀选手大都在美国的联赛中踢球,但加拿大的校园女足开展得风生水起,已经建立起从小学开始的完备赛事体系。正是扎根校园的举措,让加拿大女足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植根校园 加拿大女足生存之道

  在加拿大,看见女孩子踢球是一幅平常街景。

  傍晚时分,路过格兰诺拉小学,一群六七岁的小女孩正在几名教练的带领下比赛。校园不大,一栋古色古香的三层小楼,前后院都是足球场,虽然并不规范,但供孩子们玩耍足够了。一个小女孩被踢到了腿,在教练的安抚下哭着走出场地,家长和小伙伴们围拢过来,不一会儿她又欢笑着跑回球场。

  中国女足训练时,隔壁场地就在进行当地的高中女足联赛。踢完了球,孩子们还跑来和中国女足合影。世界杯来到加拿大,来到埃德蒙顿,对于这些喜欢足球的女孩子们来说,就像一次属于她们的节日。

  冰球是加拿大当之无愧的第一运动。耳濡目染,男孩大多选择冰球或橄榄球,而足球则是女孩参与体育运动的首选。格兰诺拉小学的教练说,这里的女孩从五六岁就开始接触足球,学校每周都会组织训练,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比赛,完善的校园赛事体系从小学就开始形成,家长们也很支持。要说社会层面的女足文化怎么形成,这就是最活跃的毛细血管和最扎实的根系。

  加拿大的校园女足体系很像中国已经启动的校园足球规划。不同的是在加拿大,女孩踢球已融入生活,随处可见。更深层面的不同在于女孩踢球的观念在当地已深入人心,这大概是一项运动最难能可贵的发展动力。

  踢球 因为热爱与快乐

  在国际足联的官方网站上,参加女足世界杯的运动员都有一栏注明她们所效力的俱乐部或者大学队。也有一些人这一栏空缺,意味着踢球现在并不是她们的主业。

  加拿大队中就有六七名这样的队员,比如艾米丽和塞莱尼亚,如果不是为了踢世界杯,两人眼下应该正在温哥华的某个街头,开着自己的流动卡车贩卖甜品。

  她们俩从少年队一直踢到加拿大国青队,友谊延续了十几年。训练和比赛之外的时间,也想干点别的营生。2012年,两人在美国俄勒冈州冲浪时,遇到了一辆贩卖食品的流动卡车,受到启发,于是开始踢球之外的“练摊”生涯。

  踢球、谋生、学习,在很多女足运动员的生活中,这是几项并行不悖的内容。2012年,加拿大女足夺得伦敦奥运会铜牌,声誉达到顶点。但一回国,前锋梅丽莎就赶回学校去完成学业,“总得有一项踢球之外的技能,今后也能有所依傍”。

  美国女足联赛运作已经相当成功,在联盟中,一名球员的年薪从6000到4万美元,也就是说,一些球员的工资要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一个让人有些惊讶的事实,但也是眼下女足运动所谓职业化的现状。

  实际上,不管艾米丽、塞莱尼亚还是梅丽莎,在听到国家队征召的消息时,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加入。理由很简单,热爱与快乐。踢球是她们从少年时代就追逐的梦想,生活需要继续,而踢球则是更高层面的满足,并不矛盾。

  种子 更应在大地上

  多年来,中国国内女足的清苦似乎已经为这项运动贴上了标签,也有过女足选手“练摊”或者开网店的消息,都是为了佐证女足的不易。但是,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其实不分国界,也不因收入的多少而有所改变。所不同的是踢球的加拿大女孩始终明白“踢球不是生活的全部”,而踢球的中国女孩要为之付出更多。

  正因为生存的土壤不同,催生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方式。在加拿大,女足运动广泛流行于校园,女孩子再喜欢踢球,也不会放弃学业。至于今后是踢球还是干别的,更多是一种个人选择。在中国,一个女孩子能踢到省队已经很难,更难的是如果接着踢下去,未来的选择会越来越窄。不是说女足运动员就该甘于清苦,而是这项本属于草根大众参与的运动变成了全国不过几千人从事的小众运动,在封闭的体系内循环,又何谈拓展的空间和应有的回报。世界杯赛场上,年轻的中国女足表现出重回一流的强烈冲劲,但要从深层次改变女足运动的境地,还得从社会化的根基做起。

  推动女足发展,是希望带来世界大赛的佳绩,还是希望更多的女孩子参与进来,两个目标其实并无抵牾。竞技层面的优秀成绩可以起到对青少年的带动和激励作用。但是,中国女足以往局限在专业队的狭小空间,发展的根系远离校园,远离人们的生活。如果足球带来的欢乐仅用大赛成绩来获取,而非平常日子里的参与,即便有一次盛放,也让人担心是昙花过眼,难以四季轮回。

  所幸的是按照足球的规律去发展足球已经成为共识。从纸上的规划到身边的街景,虽然改变非朝夕之功,但只要这次撒下的种子不止在花盆中,而是在大地上,丰足的收获就可以期待。正在征战世界杯的女足姑娘们努力付出,也不止为获得国人的嘉许,更渴望看到校园里和球场上那些踢球身影的回应。

  文 薛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