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之父董守义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篮球,董守义,奥运会
  • 发布时间:2015-07-02 09:40

  1925年,董守义毅然回国,在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并担任天津青年会体育部主任。在他和章辑伍等教师共同努力下,南开大学的篮球运动更加活跃,水平迅速提高,董守义发现并培养了后来威震全国的“南开五虎”。

  篮球是引进到中国比较早的体育项目之一,清末时,在一些大城市里,人们就看到了洋人打篮球,天津便是其中之一。这项运动很快在津门传播开来,首先是在校园里。当时,有个12岁的孩子对篮球着了迷,这种迷恋一直持续了七十多年。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中国篮球之父——董守义。

  筐球的启蒙

  1895年11月,董守义出生在河北省蠡县郑村一个农民家庭里。1907年,12岁的董守义考入保定公理会办的同仁学堂。一天,新来的体育教师把两只没有底的竹筐钉在操场两端的树干上,然后对一群身着长衫的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教大家玩一种新游戏——‘筐球’。”老师做了个示范,只见他用手拍了几下皮球,然后双手把球高高抛起,那只皮球不偏不倚,一下就穿过了没有底的竹筐。董守义和孩子们全都看呆了。老师又让孩子们把长襟掖在腰间,辫子盘在头上,然后教他们拍球、运球、传球,最后上篮投球。同学们玩得开心,董守义更是迷上了这新奇的玩意儿。

  经过刻苦训练,董守义球技大增,成为学校里的头号选手。1910年初,董守义来到北京通州协和书院中斋部上学,由于球技出色,成为校篮球队的队长和中锋,同时还是学生体育会的委员和足球队的中锋。在校期间,他代表学校参加了3届华北运动会、一届全国运动会和连续4年的三校对抗赛。1916年毕业后,他应美国篮球运动创始人奈斯密斯博士的爱徒蔡乐尔之邀,到天津青年会体育部当练习生,以青年会体育会为中心,开展学校与社会篮球活动。

  1917年,董守义担任中国篮球队队长、前锋,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1921年,董守义首次作为裁判员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1923年春,他任中国篮球代表队指导,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同年赴美国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市的春田学院留学。在春田学院的700个日日夜夜里,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才能证明黄皮肤的中国人并不是“东亚病夫”。他是美国中部青年夏令营体训班网球比赛双打冠军之一,又是棒球赛的冠军成员。作为春田学院网球队队长,他夺得过美国东部青年会夏令营网球比赛的单打和双打冠军。他同时还是春田学院橄榄球代表队的中锋。校方对他极为赏识,当学业即将结束的时候,学院为他安排好了住房,极力挽留他在学院继续工作。

  南开五虎美名扬

  1925年7月,董守义毅然回到天津,在南开大学任教,并担任天津青年会体育部主任。董守义每天上午10点到南开领一次课间操,下午指导各代表队训练。在董守义和章辑伍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南开大学的篮球运动更加活跃,水平迅速提高。就在此时,董守义发现并培养了威震全国的“南开五虎”。

  “南开五虎”就是南开大学的学生唐宝堃、王锡良、魏蓬云、李国琛、刘建常,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篮球技术出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南开篮球争得了极大的荣誉。董守义将美国先进的篮球理念、技术灌输给五人之后,他们如虎添翼,在球场上左突右冲,如入无人之境。南开大学篮球队因此所向披靡,1928年获华北篮球赛冠军。不久,他们应邀赴上海比赛,连胜华东区篮球冠军沪江大学队等三支著名球队,又战胜正在上海的远东运动会篮球冠军菲律宾圣堤托马斯大学队。此后,远征大连、沈阳,六战六捷,在天津获万国篮球赛冠军,同年代表天津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获篮球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第九届远东运动会。

  1929年,华北运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参加篮球比赛的有三十多支队伍,南开队获得冠军。应上海校友会邀请,在张伯苓、董守义率领下,南开队远征沪上。当时上海有三支篮球队最强,即青年会西侨队、沪江大学队、美国海军队。南开初战即对阵上海冠军沪江大学队。这个队名将如云,如梁国权、温鼎新、陆钟恩、何通等。上海报纸用大篇幅刊登两队主力阵容的照片,南开篮球队在场地环境、裁判水平、观众倾向都不熟悉的情况下,第一场比赛一路领先,直到终场。第二场对西侨青年会组建的西青队,队员都是上海的外国篮球宿将,他们看不起来自中国北方土里土气的队员,但最后南开篮球队以36比24大胜,溃不成军的外国人不得不对南开球队刮目相看。第三战是对当时上海的美国海军匹兹堡队。这时,南开球队已在上海名声大振。观众争相购票,一个小时即被抢购一空。南开球队以35比20又一次大胜,为中国观众争了一口气。

  此时,正巧菲律宾圣提托马斯大学冠军队在日本全胜而归,在上海稍事停留。菲律宾队是历届远东运动会的篮球冠军队,气势逼人,但南开队在五虎带领下经过激烈打拼,最终以37比33击败对手,全场观众欣喜若狂,涌进场内,把南开队员高高举起,祝贺他们为国争光。南开篮球队从此威震远东。

  两届奥运会的梦魇

  1936年7月9日,董守义作为中国代表团篮球队教练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奥运会期间,董守义代表中国参加了国际篮球协会会议,被推选为国际篮球裁判会会员。

  但是,中国篮球队却在本届奥运会上无甚作为。原来,1935年,中国正在为次年举办的柏林奥运会选拔人才。消息一出,各地方体育协会开始积极准备,并初步拟定了人选名单,如日中天的“南开五虎将”全部入选。谁知,1936年1月突发变故,为照顾到当时国内各体育协会的利益,奥运男篮初选名单作废,改为通过全国选拔比赛的方式来选择参加奥运会的球员。当时,“南开五虎将”正随队在南洋参加表演赛,无法及时赶回国内参加选拔赛,遗憾地与中国男篮的首次奥运之旅擦肩而过。没有“南开五虎”的中国男篮最终在柏林奥运上无所作为。奥运会闭幕以后,他和清华大学的马约翰先生自费考察了欧美16国的体育状况。

  1947年6月18日至20日,董守义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40次会议,由王正廷推荐,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48年7月,董守义作为中国代表团总干事,参加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已是江河日下的民国政府已顾不过来,中国代表团因付不起房租,住在一所小学内,是当时唯一不住在奥运村的代表团。比赛结果,中国代表团全军覆没。两次奥运会成了董守义永远的梦魇。

  1952年2月,芬兰政府希望新中国派队参加7月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于2月5日致电国际奥委会,决定参加该届奥运会。7月23日,中国体育代表团组成。一支篮球队,一支足球队,外加游泳选手一名,全团共40人,董守义为总指挥。代表团于29日到达赫尔辛基,五星红旗终于在奥运村升起。

  此后,董守义担任国家体委副司长、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全国体总副主席等职,并着力于整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程的资料,还将自己一生所学撰写成《最新篮球术》、《田径赛术》、《欧洲考察日记》等多本书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资料。他的《最新篮球术》是中国第一部篮球专著。1978年,著名体育活动家、中国近代篮球运动的开拓者董守义病逝于天津。

  文 李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