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中国“练兵”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Gartner, 中国,练兵
  • 发布时间:2010-08-05 14:24
  作为全球知名的、面向IT提供数据报告和咨询服务的Gartner,其数据的权威性在业内毋庸置疑。那么,在Gartner数据的背后,保证其权威性的秘诀是什么?进入中国之后,Gartner将如何在中国运营?在全球经济复苏阶段,Gartner又看好哪些产业机会?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总编辑孙定与Gartner中国总经理马丛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球最大数据商

  Gartner是全球最大的、专门针对IT提供分析和咨询服务的企业,它的报告覆盖目前全部IT产品线;在数据的背后,Gartner更多地是要向管理者提供洞察力,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孙定:Gartner、IDC等机构的数据,常常被媒体引用,但是对读者来说,Gartner还比较陌生。您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Gartner吗?

  马丛生:Gartner 1979年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成立,是第一家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的独立咨询公司。截至目前,Gartner已经拥有超过4000名员工,其中有1200名为世界顶级的分析师和咨询师,分析师们平均具有1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2008年,Gartner在全球的收入达到了12.79亿美元,这也是全球最有规模的IT分析和咨询公司。

  孙定:作为媒体,一般提到Gartner,更多的是引用Gartner的数据。而Gartner内部是如何给自己业务定位的?

  马丛生:Gartner有数据,但更多是数据背后的分析,洞察数据背后所呈现的产业趋势。

  Gartner的业务,概括地说,就是每天为客户提供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技术见解和洞察力。我们在IT的研究、发展、评估、应用、市场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客观、公正的论证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为决策者在投资风险和管理、营销策略、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提供重要咨询建议,帮助决策者作出正确抉择。

  其实预测数据只是Gartner很小的一部分业务。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上万份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有技术方向、有市场动态。从技术方向上它涵盖了IT的方方面面,从IT的使用者到IT的提供者,都是我们数据报告的用户。而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报告也涵盖不同类型的市场趋势预测和判断。从这些研究报告派生出来的服务,才是Gartner的真正价值。一方面,用户通过我们的网站直接订阅报告,获取报告内容,同时还有很多交互性的工具,让客户可以在线和分析师约定时间,进行更详细的交流;另一方面,我们拥有的资深分析师,只要你登陆Gartner平台,就可以随时同他们进行交流,而这些交互沟通得到的东西是报告里所不能体现的。所以Gartner真正的价值体现包含很多层次。

  除此之外,Gartner还是全球最大的IT会议主办方。每年我们都会举办各种峰会,比如亚洲CIO峰会、IT博览会等以Gartner冠名的会议。所以说,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卖报告,或者研究某个产品、某项技术。

  孙定:Gartner的报告目前能够覆盖到哪些IT产品线?

  马丛生:总体来说,我们覆盖的产品线很全面。Gartner通过市场调研,向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软件、通信、 IT服务和半导体这5个主要市场的市场预测、市场份额数据等信息,同时我们也提供跨市场领域,例如垂直行业、IT市场、渠道策略以及中小企业等市场信息。

  而且,由于Gartner全球采用统一的研究方法,每份报告由同领域内不同国家的分析师一起来写,因此,我们的报告是很透明的。

  订阅但不定制

  与竞争对手相比,Gartner的业务模式更注重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而为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Gartner仅接受订阅报告,拒绝定制项目。

  孙定:我注意到,在很多同类报告中,比如一季度PC产业报告,Gartner、IDC,还有Forrester等各个机构的数据常常不同,有时候数据差别还比较大,甚至还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预测结果,比如Gartner预测增长而IDC却预测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差异,作为数据分析和咨询机构,Gartner怎么证明自己的权威性?

  马丛生:事实上,数据的不同是由于业务模式的不同。

  虽然在调研覆盖的领域上有重叠,但从基本的竞争定位来说,各技术调研公司有不同的侧重点——Gartner的主要客户是技术的最终用户,侧重为CIO、CEO们提供建议;IDC的主要客户是技术提供商,侧重在市场数字和分析上;而Forrester则侧重于市场营销、消费者调查和网络战略。

  Gartner非常注重自己作为第三方分析机构的独立性。因此,我们的报告仅供订阅,我们不为技术提供商、企业或政府部门委托调研做定制化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客户中,IT技术提供商仅有30%,而技术的最终用户则达到了70%,也就是说,我们更多是为业务主管和投资人提供参考,帮助他们预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孙定:在中国市场也有不少定位在IT领域的调研和咨询公司,但是Gartner这样的业务模式和大多数公司“项目制”的模式不太一样。

  马丛生:的确是这样。国内本土咨询机构主要阵地就是中国市场,从这个层面来说,Gartner和它们的确在某些领域存在着竞争。

  Gartner虽然十年前就已经在中国有一些业务,但真正进入中国是从2008年开始,那时候我们在中国市场才开始有分析师。所以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客户仍然是以厂商居多。

  尽管如此,Gartner在中国也不会出定制化的报告。在Gartner看来,过多地参与为企业定制的项目,就会带有市场倾向的嫌疑。而作为一家研究和咨询机构,需要的是保有独立性,不依赖于某一个群体定制,才能保证我们所持的观点是中立客观的。

  这正是Gartner生存的基础。我们相信只有如此,Gartner在市场上才有信誉,才会赢得客户。我们发出的信息、发出的声音,发出市场上的技术方向和市场的趋势才有价值。因此,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

  扩张中国版图

  金融危机不仅没给Gartner带来寒意,反而使咨询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在中国市场,Gartner最重要的任务是让用户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现在的练兵,都是未来Gartner在中国顺利推进业务的经验。

  孙定: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说,分析机构和媒体都需要站在客观的市场上看待产业的发展。而且,分析机构需要向客户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这也就决定了分析机构必须始终处于产业和市场的最前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整个市场的收缩非常明显,而从2009年下半年,复苏的迹象非常明显。那么,金融危机对Gartner以及整个咨询行业是不是也有影响?从Gartner的角度来看,你们是不是也认为复苏来到了?

  马丛生:是的。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企业和IT厂商都在缩减成本。因此,我们在全球的计划相对而言比较保守,这也包括中国市场。虽然从销售的角度看,收入的确下降了,但是在实际的经营中,我们发现,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业务的量反而变大了,这说明市场对咨询和分析报告的需求在增加。在2009年,前三季度仍然是下滑,但到了第四季度,业绩上升得很快了。因此,我们在全球的计划也变得更加积极。

  孙定:Gartner在中国的运营策略将会是怎么样的?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

  马丛生:中国市场不像国外市场那么成熟,这是中国和国外最大的区别。以印度为例,印度和中国同样是新兴市场,但印度除了具备英语的语言优势之外,它比中国市场更外向、更全球化。3年前我们在印度起步,现在业务规模已经比较大了。

  而在中国,目前的规模还只有印度的1/3,分析师更多地是专注在PC、服务器等产品上,客户也以跨国企业高层,还有联想、建行、华为、中石油等一线企业为主。

  因此,我们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客户认识到我们的价值。Gartner做的是咨询和服务,这不同于用户必须的软件和硬件。如果对客户来说,我们的价值无法体现,那么,就算现在客户和你做生意,以后也不会再有更长久的生意了。

  孙定:那么,您给中国市场定下的具体发展计划是怎么样的?

  马丛生:Gartner在中国的3年,去年是“练兵”,今年是承前启后,明年则是初见成效了。2008年我们刚起步的时候,在中国只有12名分析师,而从去年开始,我们有了自己的销售团队,更多的经历放在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和政府上。目前像政府、金融这些行业都有我们的用户,这个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还没有释放出来。所以现在Gartner是做好准备,把自己的兵练好。目前,我们的分析师和销售人员已经达到了40人的规模。

  新的IT机会

  客户所从事的行业和它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它们希望等到的是Gartner的哪一类数据;而对中国企业来说,PC、虚拟化、云计算等,都是机会。

  孙定:根据Gartner掌握的情况,目前中国的客户,最关注哪些领域的发展?

  马丛生:不同的用户关注领域不太一样。比如跨国企业的CIO和CEO们,以及中国的亚信、华为等IT企业,它们更关注某个市场和领域;而对建行、中石油等企业来说,它们更关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不过,目前中国市场对业务流程的关注还不多。

  孙定:对于亚太和中国市场来说,Gartner比较看好哪些行业的发展?

  马丛生:我比较看好客户端产品。一方面,中国的PC企业对全球市场分析报告表现出非常热切的关注;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数据本身来看,2010年,亚太区PC出货量预计将增长20.3%,达到1.146亿台;2010年亚太区PC支出预计将增长12.4%。

  而在中国,PC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是不断。在PC市场上,政府和教育领域的需求最稳定。中国政府在今年年初宣布教育经费增加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并侧重于为学校和幼儿园使用电脑创造机会。同时,为了进一步刺激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政府倡导企业家精神和新计划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更加灵活且富有生产力,而个人电脑成为提升办公室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工具。此外,未来5年内,中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作为城市化基础设施的PC,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Gartner预测,2010年中国PC市场的出货量增长预计将达到22.1%,成为亚太区PC市场增长势头最好的行业。

  孙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值得我们读者关注的?

  马丛生:在我看来,中国的IT企业需要关注的是我国战略型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物流、智能电网等。而另一方面,全球市场的大趋势也会反过来影响中国,在未来几年,全球的技术趋势将成为中国要顺应的浪潮。从这个角度来看,虚拟化、云计算等也都是未来IT产业的重中之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