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抗战的转折点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民党,武汉,蒋介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17 15:28
1938年的6月12日,中国军队开始在武汉地区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大会战。当时国民党政府作为抗击日寇的主力,调集百万大军,在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与近40万日军血战达4个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武汉会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军为实现其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即调集重兵发起侵占武汉的作战。
当时,武汉堪称战时首都,人口超过二百万。中国党、政、军各重要机构和重要人物,文化界知名人士齐结于此,各国使馆人员都在这里办公。日军参谋本部情报部认为,只要攻占武汉,就能支配中国;只要控制了武汉,就可以把蒋政权逐出中原。于是,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先后调集第2军和第11军共12个师团,以及海军第3舰队,航空兵团等500余架飞机,120余艘舰艇,国内继续动员增兵40万人,并拿出32.5亿日元的作战费用预算。
“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了。”蒋介石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讲话,誓言“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随即,国民政府调集全部海空军以及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指挥。
1938年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海军第3舰队20艘舰艇护送下,侵占安庆,正式拉开了进攻武汉的战幕。7月初,日军在江北占领太湖、望江以东,在江南占领江西湖口以东的长江沿岸地区。中国军队则在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层层设防,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有利地形,顽强阻击,保卫武汉。随后,日军疯狂反扑,中国军队按计划向平汉铁路以西撤退,10月25日撤守武汉。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毙伤敌军近4万人,被称为“东方马德里保卫战”。经此一战,侵略日军战力空前消耗,士气低落。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少将高参、后曾协助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取得第三次长沙大捷的赵子岳高度评价国民政府在武汉会战的战略决策:“综观武汉会战,我军不在武汉城内弹丸之地作困兽之斗,而在武汉外围的广阔天地进行灵活、坚强的作战,予日军以重创,作战逾4个多月,竟无一个整师被歼灭,这都是由于统帅部正确的战略决策而来的。”
万家岭大捷,薛岳全歼冈村宁次第106师团
1938年8月20日,日军第101师团从湖口横渡鄱阳湖增援,开始协同第106师团向江西的德安、南昌进攻,从正面强攻数次,均被中国军队顽强阻击。8月27日凌晨,在空军及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日军第106师团向薛岳部第70军、第64军及第4军正面阵地展开猛攻,与中国军队鏖战甚烈……
1938年9月下旬,敌军久攻不下国民革命军正面阵地。气急败坏的日本陆军大将冈村宁次以赌徒式的冒险,令日军第106师团利用中国军队防线上的缝隙,仅携带6天口粮,孤军深入后方,试图偷袭国民革命军后路。
但这一举动被中国守军发现,当时薛岳与幕僚商议将计就计,在万家岭地区布下口袋战术,立志歼灭孤军深入的日军106师团。
位于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余公里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当时,地图上并没有标注,日军106师团冒险潜入德安万家岭一带,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把这一带的地形以及包围中国守军的路线绘成秘密地图。
从1938年9月28日开始,经过12天激战,万家岭一带一直炮声隆隆,硝烟不断。在赤膊战中,国民革命军都光着膀子,见到穿军服的就举起大刀……
日军第106师团的防御阵地在10月9日彻底崩溃。那天,薛岳第1兵团主力第74军第51师在师长王耀武指挥下,命令第305团团长张灵甫亲率敢死队,经浴血奋战占领万家岭战场最高峰张古山制高点,彻底断绝了日军退路。
激战至10月10日晨,第66军收复万家岭、田步苏,第4军收复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炉苏以东高地,第74军收复张古山,第91师收复杨家山东北无名村,第142师收复杨家山北端高地。战斗中,第4军前卫突击队曾突至万家岭日军第106师团司令部附近不过百米的地方。据战役结束后一名日俘供认:“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米,师团长就被俘或者切腹了。”
天明后,日军最后一次组织剩余兵力,在空军掩护下发动反击,终被击退。
据统计,万家岭战役共歼灭侵华日军第106师团1万余人,这是武汉会战中赣北地区主要作战歼敌最多的一役,史称“万家岭大捷”。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
田家镇保卫战,村民中弹仍坚持背伤员
1938年9月15日,侵华日军突破了雨山寨天险,占领了四望山,打破了中国军队布防的铁石墩防线,田家镇保卫战爆发。
田家镇,位于江西省武穴市西域的长江北岸。这里地势险要,江面狭窄,易守难攻,被誉为“武汉第一门户”、“楚江锁钥”。田家镇的得失,直接影响武汉的安危。
武汉会战前,国民党军统帅部即在田家镇设立了“田家镇要塞司令部”,驻有炮兵部队和一个步兵守备营。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军队先后调集了14个军、共32个师的兵力,由白崇禧亲自部署,李延年、何知重等将军指挥。
在这次战役中,日军以压倒性优势兵力,在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第1大队数十门大炮火力的掩护下,向松山口正面阵地发动猛攻,防守阵地的第26旅3个团不怕牺牲、顽强抵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9月20日夜,大雨不断。为攻克无名高地,国军第103师调集3个营组建了奋勇队,所有队员一律脱去上衣,光着脊梁。战斗号令一下达,奋勇队拿起大刀,一鼓作气冲上山头,黑暗中只要看到身着上衣者便砍。一气厮杀下来,阵地上留下了500多具日军尸体。
前线战况时刻牵动田家镇百姓的心,大家不仅共赢粮食,还自发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穿过硝烟运送弹药,抢救伤员。
田家镇钱炉村有个村民叫潘耀全,在抢救伤员时不幸腿部中弹,但仍然咬紧牙关,背着伤员从鸭掌山回村,后来落下终身残疾。当时,第2军军长李延年就住在钱炉村,村里家家户户都把床让出来给伤员养病,老百姓杀鸡、宰猪,为伤员熬汤补养。
有了百姓支持,守军愈发英勇。9月26日,第53团重机枪一连排长袁次荣战至最后一人,冲向敌群,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第57师341团团长龙子育,和战士们一道战死在玉屏山上……
9月29日,田家镇终告失守。战役结束后,老百姓纷纷前往战场,含泪收殓殉国将士遗骸。如今,在田家镇刘寿村双泉寺前,有一座当地村民在2006年捐款重建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其墓碑上镌刻:“我英勇的第9、57、103、15师将士牺牲于此者不计其数,尤其是第9师和第57师,几乎是伤亡殆尽……陷敌于进退两难境地,为推延日军进攻大武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岱家山,守望台阻击日军渡河
1938年10月中旬,长江最大要塞田家镇失守,东大门洞开,武汉外围主阵地决战结束。
10月25日上午7时许,日军第六师团佐野支队一部冲到汉口东北郊,以飞机、重炮轮番猛烈轰击岱家山、谌家矶等处。
这天清晨下雨,天气雾蒙蒙的,日军最初企图偷渡朱家河,但被张公堤的守军发现,遭迎头痛击。天亮后,日军接连发起4次大炮轰击,中午甚至使用毒气弹。
当时,沿岱家山和张公堤,守军修建了大量地堡、暗堡,360度布防。其中最为壮观的碉堡就是蓬字守望台,建于1933年,地面高6米,地下2米,共分4层,每层有7个机枪射击孔和2个步枪射击孔。
随着炮击越来越猛,守军将士伤亡增多,但无一人脱逃。下午6时许,守军奉命撤离,1小时后,日军占领岱家山。“在预定的时间内,守军利用张公堤和岱家山的城防工事阻击日军,使其未能渡过朱家河,也无法踏入岱家山一步,为武汉最后的撤退争取了时间。”武汉市民袁厚翔多年从事岱家山抗战研究,对官兵的英勇深为崇敬。
日军进入武汉后,满城扫荡中国士兵。民间收藏家许一兵通过藏品和史料推断,三镇还爆发过零星的抵抗战斗。
武汉市档案馆研究馆员陈丽芳说,武汉会战虽告结束,但日本一举摧毁中国抵抗力量的企图不仅没有实现,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也达到空前程度。中国军队实现了阻敌西进,以时间换空间,固守重庆大后方的预期目标。
武汉沦陷,日军只得到一座空城
10月24日,日军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的态势。同时为策应武汉会战,日军于10月12日在广东南海大亚湾登陆,并在10月24日切断了粤汉铁路,占领广州。
在坚持抗战而非妥协投降的大前提下,必要时机放弃某些据点的战略认识方面,国共双方所见略同。10月24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放弃武汉,并下令“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
鉴于上海的教训,国民政府早在1938年3月就开始拆迁汉阳铁厂。九江失陷后的7月30日,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连续载文,要求政府紧急抢救人力,抢救物资,绝不能留下资敌。武汉的工人阶级也发出呼吁:“保全一分工业就是获得了一分胜利的保证。”
10月17日,第五战区长官部部署最后撤退阶段的作战任务。与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后期截然不同的是,武汉会战主力全部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历时逾4个多月的武汉大会战,中日双方动用了开战以来最大兵力,日军最终未能歼灭国民革命军100多个师中的哪怕一个师,最终占领的只是一座燃烧了两天的空城。
《小康》记者 陈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