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镇长团——发达地区人才战略“苏南模式”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西门子,智能电网,产业转型
  • 发布时间:2015-08-17 15:51

  科技镇长团就是粘合剂,一面粘合所在各个单位的资源,一面粘合了挂职板块相关企业的需求,使得需求和资源能够有效整合,促进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每天清晨,超过2万名与智能电网产业相关的科技人才涌向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开发区里包含了西门子、南瑞集团、ABB等100多家关联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上市企业9家,成为国内同级区域企业总量和上市企业最多的地区。

  回顾智能电网产业在江宁的成长,领军人才催生新兴产业,人才集聚促进产业集群,人才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这勃勃生机的发展历程,与一个团队的助推分不开--这就是科技镇长团。江苏省自2008年开始试点科技镇长团制度,7年时间里走出了一条发达地区人才战略的样板路。《小康》记者走访南京、苏州等地,走进科技镇长团,一探究竟。

  肩负使命而来,对接背后资源与地方需求

  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江苏推出“科技副县长”制度,主要是从南京地区和江苏省各大高校中挑选人才,到苏中、苏北地区担任当地的科技副县长一职,希望通过这样的挂职政策可以串联地方和高校,加强交流和沟通。但是,受制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苏中、苏北地区对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没有释放出来。加之,被派去的人才,多是独守一方、单兵作战,“科技副县长”制度的带动效应并不明显。在90年代中期之后,这项制度也就搁浅。

  2008年9月,江苏省委、省政府重启科技镇长团试点工作,新制度自此出炉。一个月之后,15名来自江苏省内高校的教授、博士,组成了首个科技镇长团奔赴常熟,团长任副市长,其余14人任乡镇或开发区党政副职。一年后,试点扩大至苏锡常8个县(市、区),选派人数增加到69人,其中12人来自江苏省外的知名高校。推动政府科技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打通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隔膜”,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是催生这一新制度的直接动因。

  去年8月份,江苏省第七批科技镇长团正式挂职上任。挂职队伍已经壮大到了896名团员,他们被组合成96个团,根据地方需要,安排进入各个县(市、区)的产业板块开展工作。团员的派出单位已经从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江苏省内高校拓展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并且覆盖到了国家各大部委。

  第七批科技镇长团江宁团团长、江宁区政府副区长周勇(东南大学产业党工委书记)认为,科技镇长团解决了需求和资源不对等的问题,“在基层,特别是一些企业,有大量的产学研需求、吸引人才到当地创业和落户的需求。但是基层受限于资源,没有那么多渠道。那么,科技镇长团就是粘合剂,一面粘合所在各个单位的资源,一面粘合了挂职板块相关企业的需求,使得需求和资源能够有效整合,促进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与在政府拥有正式编制的“正规军”比,周勇把科技镇长团归纳成“有限的机动部队”。“以刘翔为例,她目前挂职在江宁区科技局副局长。但是,并不是科技局所有的工作她都参与,而是结合‘科技镇长团’的主要目标和板块现实情况,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工作。这些工作,科技局有迫切需求,又和‘科技镇长团’的目标相契合。这是‘有限’。”

  机动部队又该如何理解呢?在挂职方式上,江宁实行了“双岗双职”的挂任方式,即在选派团员们到产业发展定位与其专业知识匹配的园区(街道)挂职的同时,还让他们到与自身专业特长及单位资源对口的区级机关部门兼职,以此实现科技镇长团工作的点面结合。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费文君,既是江宁区旅游局副局长,又是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去年,挂职到岗伊始,台创园忙于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和人才引进项目,费文君便作为“机动部队”入驻台创园给予支持。进入2015年,江宁区智慧旅游项目和十三五旅游规划的大幕拉开了,作为旅游规划专家,他便将更多精力放在江宁区旅游局。

  “团员们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安排是机动的,但并不是‘消防员’,所做的事情都是和‘科技镇长团’的目标和专业相结合。”周勇总结说。

  一年一次接力,助推区域产业集群式发展

  前不久,江宁智能电网产业继“国际级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发展国家试点”之后,又挂上了“国家级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的“国”字号招牌,江宁智能电网的产业链已经完整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六大环节,产业集聚、经济规模、科技创新、市场占有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这一变化的开端还要回到2010年。那一年,江宁区迎来第一批挂职的科技镇长团。围绕着江宁区“十二五”重点发展智能电网产业需求,科技镇长团依托派出单位的学科专业优势,献智献力,承接了智能电网博物馆的组织设计、策划布展和督促建设,仅仅3个月的时间即完成开馆。

  2012年,为做大做强江宁区智能电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更多高水平智能电网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江宁,第三批到江宁挂职的科技镇长团发起组建了中国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的成立,有效地加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整合智能电网创新资源,标志着江宁智能电网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智能电网产业外,江宁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产业、软件及通信网络产业,近五年来,都在一批又一批科技镇长团的助推下,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向产业制高点发起冲击。

  角色迅速转变,全身心投入地方挂职锻炼

  科技镇长团每团10人左右,如江宁团是12人,吴江团则拥有9名成员。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派出单位,在参与挂职之前,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集。多名性格迥异、背景各异的人忽然要组成一个团队,而且要暂停原来的工作,用一年时间在地方挂职。在地方工作时会是什么状态,和原来的要求有什么差别,每个团员的心里都会敲鼓。

  在科技部工作的刘翔被安排到江宁区科技局和高新区协管工作,几乎是坐了个“垂直电梯”,在科技系统里从宏观走向了微观。“部委和地方上相比,工作风格差距大,本身我在部里的综合部门,综合协调的工作比较多。从科技系统来说,部里的政策比较宏观,在地方科技局就需要细化具体做法,才能落实到区内企业和高校。”

  虽然起初有些微的不适应,但是组织上的细致周到很快打消了团员们的顾虑。地方专门成立了“科技镇长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科技镇长团派驻工作的协调和日常服务,并且为团员们提供差异化的交通补贴、食宿补贴,让团员们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在科技镇长团成员报到时,江宁区委便在第一时间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向团员们介绍江宁的区情区貌和宏观发展战略,明确各自挂职目标,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角色,实现由高校、上级机关到基层干部的转变。

  科技镇长团到岗后,精心组织了集中业务培训,邀请相关部门一把手,分为产业、人才、科技三个专场开展主题培训,重点解读各级产业、科技和人才政策,让团员们对江宁的发展有更为系统的了解,对挂职工作有更清晰的思路。此外,江宁还组织团员们实地走访了各园区街道、对口业务部门、重点企业和美丽乡村,帮助他们掌握全区产业发展和科技人才的“第一手工作资料”。

  “整体来说,适应得很快,在团里也比较快地进入了角色。因为镇长团的主要精力是服务地方,这一年就是要在实践上更接地气。”谈琳,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就业管理中心科长,现在挂职担任江宁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副局长、区人才办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

  站在地方的角度来说,都希望全世界优秀的创业创新人才能汇聚本地。国家、省、市、区不同层面都有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地方每年将指标分解到委办局和街道,科技镇长团一项很重要的职责,就是配合此项工作,帮助如吴江、江宁这样的县区招才引智。

  除了人才项目引进之外,争取科技项目、服务企业、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是科技镇长团的主要职责。

  据第七批科技镇长团吴江团团长、苏州吴江区副区长程斌(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介绍,吴江团去年累计走访企业422家次,收集有效技术需求137条,解决技术难题23件;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454人次到访企业278家次,形成产学研联合项目53项,合同金额2013万元,2014年到账700万元;协助企业申报专利70件;协助企业申报省市各类科技项目70余项。而且团员还完成《吴江光电缆产业调研报告大纲》、《吴江电梯产业调研报告大纲》、《吴江电梯纺织产业调研报告大纲》以及《“智能光跳线”开发项目可行性调研》等调研报告等,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多方实现共赢科技镇长团搭起大平台

  在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胡金波看来,科技镇长团肩上扛着三项“重担”:第一做构建桥梁的能人,沟通科研院所、大学校园与地方的链接;第二做搭建平台的巧匠,通过项目平台为地方经济服务;第三做造福乡里的使者,造福所服务的乡镇、县市。

  江苏省的社会发展进入到转型发展期,经济结构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优化,转型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创新,人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环境和制度的竞争。

  2014年,江苏全省科技贡献率达到59%,研发总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5%,江苏连续6年科技竞争指数位居全国第一。胡金波坦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科技镇长团成员和科技战线上、人才战线上同志们的辛劳和汗水。

  从2008年开始,东南大学就积极参与科技镇长团项目,总计已经派出42名年轻干部和专业教师到地方挂职锻炼。目前,在外挂职的第七批科技镇长团共9人,其中3人担任团长。

  “东南大学以工科为主,专业发展、科技创新离不开和地方的紧密结合,科技镇长团就是承担这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东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邢纪红介绍,东南大学2014年科研经费约16亿元,其中50%来自于横向项目。

  对高校而言,挂职锻炼其实是双向的,从输出来说,支持地方发展是高校应有的责任,从输入来说,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能够把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需求结合起来。

  事实上,科技镇长团不仅有力推动了江苏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也加快了高校院所、地方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以东南大学为例,在科技镇长团项目启动之后,东南大学与江宁区先后达成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究所等合作项目。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与江宁交通建设集团签订协议,双方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将共同开展项目研究论证、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等。最近,在团长周勇的协调之下,东南大学多名教授博士参与了江宁区申请江苏“新型建筑现代化示范城市”项目并获得3000万的立项支持。

  在苏州市吴江区,经过团长程斌协调,去年8月份,东南大学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江苏吴江分中心,并且与吴江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吴江分中心可以充分依托东南大学丰富的科技、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加快构建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大力促进校企合作,让东南大学的科研成果在吴江落地生根,转化与产业化。同时,在实施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为吴江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通过挂钩挂职、研究生工作站、技术研发合作等方式,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校地产学研合作关系。

  从科技镇长团的团员角度来讲,经过基层磨炼,他们的个人组织领导能力、科研应用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都有明显提高。

  “‘科技镇长团’跟地方工作介入深,参与度高。江苏的优势是科教资源发达,本身对创新和科技工作非常重视,我们到这里来针对科技和人才工作挂职锻炼,目的性强。由于我从政府部门来,在科技项目和科技条线上有些优势,到这里来感觉更有用武之地。”刘翔介绍说,国家部委单位对年轻人到基层锻炼也都有硬性的要求,对于科技镇长团这一项目,年轻人兴趣大,科技部已经是连续三年都有同志参与该项目。

  邢纪红认为,对于年轻干部和专业教师来说,科技镇长团也是他们锻炼成长的平台,从前六批团员的反馈来看,经过一年的挂职锻炼,他们的视野得以拓宽,能力得以提高。

  《小康》记者 张志 王晓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