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界活菩薩 真愛大師柳青松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畫界,柳青松
  • 发布时间:2015-09-02 14:45

  柳青松

  中國畫史上一奇才,早年以一幅臨摹百駿圖經人推薦給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即受總統唯一欽點栽培畫家,指定當時名畫家,如楊三郎、李石樵、李梅樹、張萬傳、洪瑞麟、呂基正先生等指導,並保送到現在的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即赴巴黎深造,正式成為職業畫家,學成歸國後,適逢老總統仙逝,由蔣經國總統接見,因感念國家的培育之恩,所以立即向總統經國先生表示願負責教養肢體殘障人士,教以習畫,並在當下開始茹素,以佛心來換取他們永遠的福報平安。

  也許是老天在造就一代優秀人才必經之過程,完成長達二十八年的回饋後,旋即回到自己的創作上,並不因這二十八年的奉獻,而在繪畫技巧上有所退步,其創作慾望有如歷經二十八年之沉潛的火山一時暴發出來,其作品雄渾磅礡、繽紛壯麗,其風格意境前所未有無以倫比。

  從細筆寫實、工筆繪畫、西洋印象派、抽象畫、中國畫之寫意與簡筆,從鉛筆、碳筆、毛筆乃至無筆,任何東西甚至手指都可用來畫,其小品在方寸之間;巨幅則長可達二十多米, 高二米, 臨場寫意創作或簡筆畫之揮灑快速利落,不拖泥帶水之功力,僅可用「如來神筆」形容,秉持愛心與謙卑之心,是人性最原始也是最偉大的情操,創作出令人讚嘆的藝術,由此可體會藝術的本質與人生的真諦。

  經由摯友林學強的引薦,終於見到馳名海峽兩岸的台灣畫家柳青松大師,大師今年已八十歲了,但外表卻顯得年輕許多,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如鄰家和藹的老大哥,大師告訴我,自幼家貧的他從六歲開始,拿著碎瓦片,蹲在地上,或混泥土牆上塗鴉作畫,卻常遭鄰居長輩責罵,製造髒亂破壞整潔,小時候感到委屈不高興,現在很感念當時的長輩,告訴他這麽做是不對的,但誰也想不到這小孩長大後卻成為知名畫家,時常被各國領導人接見與表揚,被日本天皇家族封為「真愛大師」。

  大師年輕時曾臨摹清代郎世寧的「百駿圖」,經人推薦給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即受蔣總統唯一欽點栽培畫家,指定當時名畫家如楊三郎、李石樵、李梅樹、張萬傳、洪瑞麟、呂基正等大師指導,並保送到現在的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即赴法國巴黎深造,學成歸國後,正式成為職業畫家,此時,適逢老總統先世,由蔣經國總統接見,有感於國家的培育之恩,感謝菩薩與天地給他機會,應該回饋給社會,當下表達願意負責教導肢體殘障人士,傳授繪畫之術,也發願開始茹素,以佛心來換取他們的福報與平安,四十多年來,大師在台灣已培養八百零八位殘障學生學畫,每個學生因其生理上各有不同的殘疾;因此,在教導作畫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除了教導他們繪畫的技巧,也教導他們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所有學生在學畫期間都住在一起,而除了那些沒有手或腳的學生,必須幫他們作一些生活上的衛生處理及沐浴外,在飲食方面,則要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

  大師說「今天沒有了四肢,但嘴巴還在,人比動物聰明,自然會想出進食的方式」。認為這樣才是讓他們學習自力更生最好的方式,在下半輩子有再站起來的機會。縱使有高超的繪畫技巧,若沒有一顆能感受到愛的心,就無法表現出畫作本身的生命力,因此,他教導那些學生,主要希望他們能夠了解「感恩、重義、孝道」的真諦,因為,大師認為真正殘障的人,是因為心的殘障而無關外表的缺憾;大師說今天所聊的這些故事,都是歷史的傳承,我們都要感謝天地感謝世界,沒有先祖的努力,就沒有享受成果的我們,這種慈悲心,廣澤眾生佳範,讓他在藝壇享有「殘障之師」、「愛心畫家」之美譽,台灣屏東排灣族原住民烏弘祥先生深受感動,把家鄉土地換成大師的畫,希望保存這些作品讓族人與後代子孫學習大師的精神。

  時常有人問大師為何畫風會不停的變,大師認為這有賴於青、壯年時期即遍遊國內外各地去寫生,觀察南北天地之間四季、晨昏、寒暑、氣候不同的變化,同樣的地方所見到的景色也會千變萬化有所不同,想到之前老師說的對,「抽象要抽的象」,寫生的時侯感受到天地景色的變化,另外也源自於大師在十二歲時幫忙畫女人布料上的布花,會針對不同年齡層女人需求,布花的花樣、色彩、色度也有不同的變化,這些經歷帶給他的靈感與啟發,在創作上有了領悟與突破。

  大師六十年來的創作多元,不管是水彩、油畫、國畫,不論是工筆、潑墨,皆能信手拈來,自成一格,有了這些的成果,大師又了悟了一件事,為何不把這些繪畫觀念與技巧融合在一起,等於是世界大同一般,突破時空、地域上的限制,朝抽象畫發展; 大師自豪的說, 我的抽象不是普通的抽象而是包含著歷史文化,因為,「沒有歷史沒有傳承、沒有天地沒有色彩」,大師所談的世界大同就是人生,他的抽象作品就是讓大眾體會與滿意,把自己希望的東西放在作品中,如他畫的觀音山,就讓大眾驚豔為何有如此色彩豐富的觀音山;抽象裡面的含意就是要有抽出來的感覺,還要把自己感覺不美的地方要補足,感覺不好的要抽調,讓誤點產生正點。

  從古至今繪畫和讀書一樣,都要不斷的學習,六十年來大師到世界各地寫生,所觀察到景色、人物、動植物等不可能一樣,要如何結合在一張畫中呢?當然要有動態,把這些元素匯集在一起融合,就是天地容納,大師就有辦法融合在畫中而不顯得突兀,就如同把不一樣的食物吃進肚子,身體融合後得到養分一般。

  大師有感而發的提到, 過去的時代,生活雖然艱辛,但家庭幸福闔樂,但現在的文明、科技的進步卻父母溺愛小孩造成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人倫悲劇不斷,大師想讓現在的小孩透過畫去瞭解,原有的歷史文化才是真正的忠孝、仁愛、父慈子孝,因為,大師的畫是動態的,能吸引年輕人去體認去感受。

  有感於最近發生在新北市八仙樂園的不幸事情,這麽多的年輕人被火灼傷,面對以後的生活將受到考驗,雖然外表因這事故有了缺陷, 心靈上打擊是難免的,只要他們願意,大師希望透過以前協助殘疾人士的經驗,幫助這些人學習繪畫技巧,身軀是短暫,心靈的美才重要,透過畫所呈現的美感,永久保存在收藏者的家裡,讓世界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繪畫藝術的美,這才是真、善、美的真諦。

  大師說既然活在這世上就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每個人發揮不同的專長,世界才會和樂,沒有戰爭,不分彼此,大家都是一家人,世界大同指日可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